APP下载

基于科研活动的图书馆学科馆员团队知识整合平台

2015-02-03袁红军雷莹

现代情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知识整合科研活动

袁红军 雷莹

[摘要]科研活动需要图书馆学科馆员团队知识整合能力的支持。结合学科馆员团队知识整合的特征,搭建了基于科研活动的图书馆学科馆员团队知识整合平台结构模型,并详细说明了诸要素相互作用机理,揭示了图书馆学科馆员团队知识整合运作的中介过程,指出图书馆学科馆员团队为科研活动服务绩效提供一个新方法、新思维。

[关键词]图书馆学科馆员团队;知识整合;科研活动

[中图分类号]G25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4)11-0059-03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知识显性化日益加剧,再加上技术与智力相互博弈的驱动,单一依靠个体学科馆员的能力难以满足日渐丰富的、多元化的、专业性程度较高的科研活动所需的科研资源,于是,时代发展造就了图书馆学科馆员团队的产生。学科馆员团队支持科研活动,突破团队边界,通过跨越地域搜寻科研创新资源,发挥着重要作用,逐渐被高校图书馆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应用。由于科研活动具有明显的专业深度与广度,其知识资源是科研活动的战略核心资源,而图书馆蕴含了海量的与科研活动相关的科研资源,包括各类信息资源、学科馆员自身持有的知识、以及馆外信息资源的组织,如何有效的围绕某一科研活动开展知识咨询服务,需要图书馆学科馆员团队认真思考。

1、学科馆员团队知识整合

1.1 学科馆员团队

团队是指由具有技能互补、乐意为了团队的共同目标相互合作的个体成员而组成正式群体。这个定义最具有普遍意义。团队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但是群体在成员结构上相对松散,个体成员之间强化个人贡献。团队3个本质特征为团队成员均应该具有为团队奉献的精神、团队成功的关键在于团队的目标能与其实际工作相结合、团队的整体目标与团队的阶段目标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关系。学科馆员是指为了加强图书馆为科研一线研究、学习和教学过程的个性化、一站式学科信息服务,强化图书馆与各院系的联系,帮助读者充分了解并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建立用户和图书馆之间交流的一种知识咨询。针对读者的学科信息的需求提供文献咨询解答、学科资源推介、信息利用培训等服务。学科馆员团队是图书馆学科服务采用的一种新型服务组织形式,是一些不同部门、专业背景具有共同目标的学科馆员,通过各种信息和通信技术结合在一起所组成的临时性团队。学科馆员团队主要在各类高校图书馆、科研图书馆实施,其主要工作任务是架起图书馆与对口专业科研活动之间互通有无知识交流一座桥梁,专门负责图书馆与对口专业科研活动的知识交流与沟通。学科馆员团队突出了学术研究功能,充分考虑科研活动多层次、多方位的知识需求,以团队形式,形成凝聚力,深入科研一线,开展一线品牌服务。图书馆学科馆员团队属于学术研究型团队,馆员彼此的互动具有较高的组织柔性,跨越了时间、空间和组织边界。学科馆员以学科馆员、辅助学科馆员、兼职学科馆员构成临时性的学科馆员团队。学科馆员团队组建初期,需要注重考虑馆员之间的综合能力搭配,例如学科背景、知识结构、技能、智能、年龄、性别以及职称等级等诸多方面。一般情况下,团队人数维持在5~20人左右,具体数量需要依据学科馆员团队的学科设置情况、科研活动状况、领导支持程度、科研设备、经费的投入、科研活动主体的意愿等因素的实际需求来评判学科馆员团队的结构。诚然,团队中学科馆员的结构均是表现为层次清楚、主体明确、上下知识结构衔接合理与紧凑的梯队架构。由高到低趋势排列,即学科领军人物、方向负责人、学术骨干和学术发展力量。学科馆员团队构成要素包括共同目标、科研资源(信息资源)和团队文化三部分。通常情况下,图书馆学科馆员团队的功能为嵌入式科学研究,学科馆员融入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需要从科研团队的研究方向、研究领域、研究热点、疑点、研究发展前沿等强化学科资源建设,为科研工作提供足够的知识资源体系,并根据科研活动需求组织高效的服务。

1.2 知识整合

知识整合的概念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Grant(1996)认为知识的整合是组织最直接功能。Inkpen(1996)认为知识整合是指知识的联结,由个体与组织间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关系构成新知识体系,实现个体与组织间的合作交流与共享。Enberg[ioJ(2007)则指出知识整合就是将不同个体中某一特定知识重新组合的群体化过程,其目的在于从对这些个体知识的互补性组合中获益。DeBoer(1999)认为,知识整合是结合有关资源、专家与系统,把零落的知识组织起来,形成重构知识,提供给需要的人,帮助个人和组织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Tiwana(2000)认为知识整合是团队将个体持有的隐性和显性知识合成为新的、团队层面的、特定项目的知识的能力。知识整合是组分知识,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随着动态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其内容蕴含两层意思:一则团队对其内部的知识(团队及其成员各自持有的知识)重新识别、融合、排序、整理,弃其糟泊,吸收其精华,通过知识交流共享,各取所需,形成团队及其成员新的知识体系;二则团队及其成员缺乏的知识,但为了团队任务的需要,迫使团队及其成员大量地从外界捕获、甄别、挖掘、吸收未知知识,与团队及其成员原有的知识发生碰撞、交融、互补、消化,融入团队知识库中,为解决团队某一任务提供了足够的知识资源,从而提升了团队创新绩效。对图书馆学科馆员团队而言,团队成员不仅要综合已有知识,更要使用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所以,学科馆员团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知识整合对于团队绩效有重要作用,充分利用整合知识,不仅需要共享和使用其他成员的知识,并且还要对图书馆内外知识进行综合判断,解决科研活动遇到的问题。可见,图书馆学科馆员团队知识整合对提高科研创新绩效具有积极作用。

2、基于科研活动的图书馆学科馆员团队知识整合平台结构模型

科研活动本身是以现有的现象、认知和习惯为基础的活动,凭借知识和经验预测科研可能达到的科学目的。基于科研活动的图书馆学科馆员团队知识整合平台是一个学科馆员团队的服务科研创新平台,整合图书馆内外相关知识资源、优化整合了诸多服务工具,以专业的素养开展针对科研活动主体的个性化、人性化服务。科研活动本身即是知识整合的过程,结合科研的目的,按照最优原理把不同知识主体持有的不同类别的知识资源进行重新排列组合,开展知识转化、吸收、融合、运用与创新等活动,进而形成新的动态匹配的知识体系。其过程涵盖了知识契合、个人与组织知识融合、显性与隐性知识融合、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融合、内部与外部知识融合。本研究利用科研活动与学科馆员团队知识整合关联性构建基于科研活动的图书馆学科馆员团队知识整合平台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该模型以图书馆学科馆员团队知识整合运作的中介过程,开展面向科研创新的知识扩散、知识转移、知识吸收、知识应用与知识创新活动,即科研资源(图书馆知识库、其它外部知识)一知识整合平台(捕获、融合与重构)一学科馆员一知识媒介(服务方式:传统参考咨询服务、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与综合型参考咨询服务)一科研活动一科研资源(图书馆知识库、其它外部知识)形成一个循环不止的回路路径。该模型中,科研活动主体通过知识扩散到达图书馆知识库,围绕知识库查询相关知识点、知识单元,如常见问题解答(FAQ),未能自行解决部分流向学科团队知识整合平台,依托学科馆员团队凝聚力,汇集与协调各类知识资源,诸多相关知识资源、咨询专家、读者、技术软件,统一作用于某一科研咨询问题,经过知识捕获、融合、重构,整合后知识再通过知识媒(服务方式:传统参考咨询、数字参考咨询与综合型参考咨询)转移给科研活动主体,进而解决某一科研咨询问题的知识。endprint

在该模型中,科研资源是指各类信息资料,以及科研经费、活动场所、实验设备等内容。对图书馆而言,主要是指与科研活动相关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和馆外信息资源,是科研创新的物质资源。其中,图书馆知识库是知识工程中结构化、易操作、易利用、全面有组织的知识集群,按照不同的学科进行不同分类,可以选择知识库浏览、知识库检索,搜寻适合科研活动的知识点、知识单元;或根据科研活动的需要,难以在知识库中识别、匹配相关知识,也可以从外部挖掘知识,即学科团队从原始数据、信息和知识中提炼出的有用、扼要的知识,通过知识挖掘能向学科团队屏蔽原始数据、信息、知识中无用的细节,直接将有用的知识转移给科研活动主体。二者共同作用于图书馆学科馆员团队知识整合平台,通过知识捕获、知识融合、知识重构3个过程,形成有利于解决科研问题的新知识体系,流向学科馆员,毋庸置疑,学术型团队最重要的资源就是团队成员的知识,团队最重要的能力也就是知识整合能力,即为了完成团队任务,一定要促使团队成员将其专家知识贡献出来,满足团队为科研创新任务的需要。这个知识整合能力过程所形成的知识,需要与学科馆员个体知识相互匹配,获得的知识匹配的系统的显性知识,借助知识媒,即传统参考咨询服务(面对面咨询、电话咨询等)、数字参考咨询服务(E-mail咨询、表单咨询、常见问题解答、在线咨询等)、综合型参考咨询服务(定题服务、课题跟踪、文献传递、科技查新、科技创新等)以及多种技术支持下的微信、微博、博客等即时服务,在最短、最快、方便的时间内为科研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因此,面向科研活动的图书馆学科馆员团队知识整合平台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循环的知识处理过程,是一个正向循环系统。该平台以图书馆学科馆员团队服务为中心,提供不同学科的差异化服务。不但需要针对科研活动过程和科研活动需求提供指导与协助,而且要求提供细化服务,包括某一课题研究对象、立项论证、内容、过程,甚至结项,均需要全程跟踪服务,提供专指度高的科研支撑和辅助。

3、结论

本文以整合的中介过程,搭建了基于科研活动的图书馆学科馆员团队知识整合平台。该平台打破了传统文献工作流程服务固定模式,按照科学研究(例如学科、专业、项目)进行科学的资源互动采访和知识导航服务,全方位地支持科研活动。学科团队嵌入课题。学科团队利用数字参考咨询系统可以进行表单咨询以及实时咨询,参与教学与科研;除了提供信息资源,还可以为开展的科研活动出谋划策,深入嵌入到科研当中。学科馆员以合作者、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身份而融入一线,直接参与到科研团队当中,帮助科研活动处理信息、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具体方式包括物理嵌入、组织嵌入、虚拟嵌入等形式走出图书馆,融入院系,深入科研活动的全程系列信息保障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科研的效率。另外,团队中学科馆员创新能力、创新行为和团队创新气氛与知识整合能力高低密切相关,均对团队开展科研创新服务工作有着显著的影响,所以,图书馆提高学科馆员团队知识整合创新绩效需要研究如何有效的提高管理水平和馆员能力、改善馆员行为以及营造和谐的团队创新气氛。endprint

猜你喜欢

知识整合科研活动
计算机学科科研活动行为规范建议
高三二轮复习中促进知识整合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高三二轮复习中促进知识整合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依托科研实践促进大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国际商务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动力与模式分析*
例谈初中化学单元复习课的有效策略
本科生科研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索——以经管类本科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