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盘锦苇田钻心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2015-02-02王洋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4年11期
关键词: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王洋

摘要:芦苇钻心虫是盘锦苇田经常发生的害虫之一,不但破坏苇田植被,还直接影响芦苇质量,降低芦苇产量。介绍芦苇钻心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发生规律,以及危害特点,提出防治措施,为苇田钻心虫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芦苇钻心虫;发生规律;防治措施;生活习性;危害特点

中图分类号:S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11-0010-02

芦苇是多年生的湿生植物,群体内部密度较大。苇田的生态环境特别适合各种昆虫的生长繁殖。芦苇钻心虫(条锹蛾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寄主单一,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也是盘锦苇田经常发生的害虫之一。该害虫不但破坏苇田的植被,还直接影响芦苇质量,降低芦苇产量。

据统计,盘山羊圈子苇场1.58万hm2苇田中,有1/3的地块受到病虫不同程度的危害。东郭苇场3.59万hm2苇田中有1/5的地块受到病虫不同程度的为危害。每年由钻心虫造成的芦苇产量损失达1.06万t,按每吨500元计算,直接经济损失530万元。

1 钻心虫的形态特征

1.1 卵

卵初产时为乳白色,24 h后呈淡黄色。卵呈扁圆形,直径约1 mm,厚约0.2 mm,与轮胎形状相似,外缘有排列整齐的小点。

1.2 幼虫

幼虫体长29~33 mm,身体乳白色;头部黄褐色,吐丝器短粗,筒状,长度接近下唇须,额高与冠缝相近;前胸盾黄白色,有四条褐色纵线;第二、三胸节背面有节毛10个;体躯光滑,有原生刚毛8根,胸部有胸足3对,腹部有腹足4对及臀足一对,腹足趾钩为单序中带式。

1.3 蛹

蛹长17~22 mm,纺缍形,黄褐色,无头盖缝,胸腹部各节无明显刻纹,腹部各节两侧各具气门一对;臀棘4~5根,其中二根较长,但短于第10腹节的长度,短小臀棘的端部呈卷曲状。

1.4 成虫

成虫体长19~23 mm,翅展33~35 mm,全体灰褐色,额有二齿形突起,下唇须灰白色,末节向前伸,触角灰褐色;前翅微带褐色中脉色浅,前翅外缘有7个近似三角形的黑点,中室后方区域较暗,环纹和肾纹隐约可见,其后半部均衬以黑色点纹;中脉基部后方有一黑纵纹,亚缘线隐约可见,外侧一列黑点,后翅淡褐色,中足胫节有距一对,后足胫节有距二对。

2 钻心虫的生活习性

卵期为10个月左右,越冬卵成活率一半以上。幼虫孵化一般在夜间进行,孵化时间0.5 h左右。幼虫期大约40 d,共分5龄。

卵孵化后幼虫主要取食干旱地段芦苇嫩茎,幼虫从芦苇自上而下第四片叶的部位钻入茎秆内,向上取食,直到生长点。

幼虫有转株的习性,1头幼虫能危害3~4株芦苇,随龄期食量逐渐变大。5月下旬老熟幼虫在芦苇茎杆中化蛹,蛹期20余天,6月下旬为羽化盛期,7月中旬羽化结束,羽化成虫后当日即可随机交尾产卵,卵粒分散产于芦苇陈茬或枯株的叶鞘上,每次产卵2~20粒,每只雌蛾产卵量为100~200粒,一年一代。

卵在芦苇的叶鞘或枯茬上越冬,卵的耐寒性很强,不同时期的越冬卵,耐寒性有显著的差异。卵的耐水性也很强。成虫白天多栖息于枯烂苇或杂草丛中,夜间活动。成虫期10 d左右。

3 钻心虫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

3.1 发生规律

幼虫5月初孵化,5月末开始化蛹,蛹期约20 d;6月末至7月中旬出现成虫,成虫繁殖期约5~7 d。在苇田中,幼虫主要分布在长期缺水的高滩地或上下水渠上,不同地势、不同类型滩地幼虫的发育进度不同,高滩的发育进度比淹水的快,长期淹水地段不发生。2012年6月在盘锦羊圈子苇场五分场至胜利塘收费站公路两侧边沟采集芦苇钻心虫蛹时,发现先期受害芦苇地块后期因上水,未发现羽化孔;2013年6月在盘锦东郭苇场沟渠上发现芦苇钻心虫危害株,但在沟渠边水深10~20 cm的苇田内未发现钻心虫危害。这表明积水的苇田不易发生钻心虫危害。

3.2 危害特点

以幼虫期蛀食芦苇茎秆,致使芦苇上部枯死,造成枯心苗,一般减产40%左右,严重的减产90%以上,基本绝产。初孵幼虫极小、透明,从芦苇上部较嫩的茎上钻入后即向上取食。幼虫蛀食到生长点后,再转移到另一株上。老熟幼虫从被害株出来后,在另一株芦苇下部,离地面40 cm左右处的茎秆中化蛹,特殊地段最高可达70 cm。

4 钻心虫的防治措施

4.1 人工烧塘

芦苇钻心虫多发生在干旱塘块,扩散主要依靠成虫产卵扩散,成虫产卵于叶鞘上并在上面越冬,所以烧塘可杀死大量越冬卵。烧塘的防治效果为96.44%。但是,烧塘的办法不能连年使用,否则会使苇田严重积碳。

4.2 合理灌溉

在危害期内保持一定的水层可以减少或避免芦苇钻心虫病发生。从钻心虫发生规律看,一般多危害于长期缺水的高滩地块或者上下水渠上,说明有水的地块不适应该虫的生活环境。合理排灌不仅能有效预防钻心虫的发生,也可增强芦苇地下根茎的活力和芦苇发芽力,有效补偿由钻心虫危害造成的密度损失。 4.3 科学使用化学药剂

在幼虫初孵期,可使用触杀剂对常年多发生地喷洒。小区药剂防治试验表明,1∶200倍的25%杀虫双水剂,1∶2000倍的40%氧化乐果乳剂和1∶1000倍的40%杀虫灵乳剂防治效果均较好。

4.4 人工销毁

每年钻心虫化蛹后,在钻心虫发生地块选择被危害的芦苇,从基部寻找有羽化孔的芦苇,割除销毁。从蛹期消灭钻心虫,预防钻心虫羽化后繁殖。此方法能准确的找出钻心虫所在的地块,并彻底消灭钻心虫。但该法浪费人力物力,消耗过大。

4.5 生物防治

钻心虫的幼虫和蛹经常被寄生蜂所寄生。因此,可以利用寄生蜂防治芦苇钻心虫。

参考文献

[1] 龚才根,包士忠,施俊杰.崇明滩涂芦苇条锹额夜蛾的发生规律及综防技术探讨[J].湖北植保,2003(6):9-10.

[2] 刘宗亮.农业昆虫[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3] 王承训.芦苇钻心虫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研究[J]. 植物保护,1992(3):27-28.

[4] 孔令波.海城地区二化螟发生情况调查[J].现代农业,2011(12):40-41.

[5] 肖海军,朱杏芬,薛芳森.二化螟越冬幼虫滞育后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J].植物保护,2008(4):78-81.

猜你喜欢

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黑绒金龟子在玉米上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双叉犀金龟在豫南的危害及防治技术研究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