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特色护理对控糖不佳糖尿病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及服药抵触感的影响

2015-02-01侯守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4期
关键词:服药依从性个性化

侯守云

个性化特色护理对控糖不佳糖尿病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及服药抵触感的影响

侯守云

目的 探讨个性化特色护理对控糖不佳糖尿病患者不良情绪及服药抵触感的影响。方法对84例控糖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个性化特色护理干预方案。对比其护理前后不良情绪评分差异, 记录其服药依从性差异。结果 ①护理后, 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值分别为(4.34±1.31)mmol/L和(9.40±1.12)mmol/L明显低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抑郁自评分量表(SDS)指数与焦虑自评分量表(SA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护理后, 患者服药依从良好例数由护理前的42例(50.00%)增加至72例(85.71%), 服药存在较大抵触情绪者由护理前16例(19.05%)降至2例(2.38%), 改善效果显著,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控糖效果不佳的糖尿病患者予以个性化特色护理方案, 干预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个性化护理;糖尿病;焦虑;抑郁;服药抵触

临床研究表明, 不定时、定量服用控糖药物, 日常饮食无节制等均为造成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不佳的主要因素[1]。患者在出现血糖控制不理想情况时, 易产生焦虑、不安、紧张或恐惧等不良情绪[2], 对服药的必要性产生怀疑,不利于其用药依从性提升, 以此产生恶性循环, 对其预后质量及生活质量提升影响较大。本次研究选取84例控糖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均给予个性化特色护理方案完成临床干预,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9月收治的84例控糖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均通过血糖检查及胰岛功能检查, 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3]。本次受试患者中男53例, 女31例;年龄48~72岁, 平均年龄(60.4±5.4)岁;平均病程(6.8±3.2)年。排除标准:①精神障碍者;②意识不清者。

1.2 方法 本次受试患者均予以个性化特色护理方案:①实行“一对一”的护理干预模式:一对一护理即1名护理者全面看护1例患者, 针对该患者的特点及个性特征, 对其予以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 通过聊天等方式了解其忧虑源头,以2型糖尿病相关知识普及、典型病例分析等方式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 了解定时、定量服用控糖药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使其自觉自愿地按时服药, 以此提高服药依从性, 降低其治疗抵触情绪;②予以人文化的护理:护理者在护理干预过程中, 应时刻以患者为中心, 及时发现其生活或治疗需求, 并尽可能满足其合理要求, 认真倾听其主诉, 观察其身体各指标动态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通知值班医师进行诊断治疗, 以免耽误患者病情, 与其健康安全不利。在护理工作期间, 应给予患者亲人般的温暖, 与其建立和谐、友好、信任的护患关系, 以提升后续治疗依从性, 降低医患纠纷发生风险;③全面的饮食干预护理:糖尿病患者需对糖含量较高的食物予以忌口, 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 通过定制食谱、合理搭配饮食餐点的方式, 严格控制糖摄入量, 以确保治疗有效性;④趣味的活动护理:了解患者活动兴趣, 每日根据患者身体状况督促其进行适量有氧运动, 如羽毛球、慢跑、瑜伽、太极等, 逐渐加大活动强度, 提高患者抵抗力与免疫力。

1.3 观察指标 SAS及SDS评估标准以《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的临床效度》[4]相关标准为依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血糖控制情况及抑郁、焦虑评分情况对比分析护理后, 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值分别为(4.34±1.31)mmol/L和(9.40±1.12)mmol/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8.32±0.81)mmol/L和(13.52±2.11)mmol/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68, 15.81, P<0.05);且SDS指数与SAS评分均由护理前的(0.63±0.04)分和(62.41± 2.1)分降低至(0.43±0.06)分和(34.78±3.2)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42, 66.16, P<0.05)。

2.2 护理前后服药依从性对比情况分析 护理后, 患者服药依从良好例数由护理前的42例(50.00%)增加至72例(85.71%), 服药存在较大抵触情绪者由护理前16例(19.05%)降至2例(2.38%), 改善效果显著(χ2=24.56, 12.20, P<0.05)。

3 讨论

本次研究为探讨个性化特色护理对控糖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良情绪及服药依从性改善影响, 选取84例患者为受试对象, 发现本组患者在护理前血糖值均超过指标, 抑郁指数及焦虑评分均达到中重度级别, 服药依从性极低, 对病情的发展与血糖的调控极为不利。但其在接受个性化特色护理方案后, 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由护理前的(8.32± 0.81)mmol/L和(13.52±2.11)mmol/L降低至(4.34±1.31)mmol/L和(9.40±1.12)mmol/L, 控糖效果显著。多数患者在接受护理人员耐心、细致的心理干预后, 已树立较强的治疗信心, 几乎无中重度焦虑或抑郁患者, 仅个别人因年龄较大且家属不在身边而出现轻微焦虑或抑郁情绪, 于治疗依从性的提升无碍。该研究结果证实, 个性化特色护理可利用其“一对一”及人文特色, 与患者建立和谐友好护患关系, 彼此信任度提升, 能有效降低医疗纠纷发生风险, 利于院内正常就诊秩序的维护。此外, 本研究还发现在接受积极的饮食干预、兴趣活动干预及服药必要性认知干预后, 患者对治疗抵触情绪基本改善, 97.62%的患者可自觉按时、按量服药, 血糖控制效果理想。这一结论也得到齐颜颜[5]研究者的支持。

综上所述, 对控糖效果不佳的糖尿病患者予以个性化特色护理方案, 干预效果显著, 可缓解其不良情绪, 提高服药依从性, 对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稳定血糖水平等具有积极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

[1] 吴春燕.糖尿病患者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河北中医, 2011, 33(12): 1880-1881.

[2] 杨素兰.2型糖尿病患者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中国医药, 2013, 8(6):861-86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糖尿病筛查和诊断.实用防盲技术, 2012, 7(4):45-48.

[4] 段泉泉, 胜利.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的临床效度.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2, 26(9):676-679.

[5] 齐颜颜.糖尿病肾病患者实行个性化康复护理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30):28-2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4.142

2014-09-25]

463000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

猜你喜欢

服药依从性个性化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同桌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