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危重评分设置护理资源在PICU患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2015-02-01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4期
关键词:危重症危重入院

陈 维

小儿危重评分设置护理资源在PICU患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陈 维

目的 探讨小儿危重评分设置护理资源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患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18例危重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9例。对照组患儿采取传统责任制护理模式, 观察组患儿入院后实施小儿危重评分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和调整护理资源配置, 比较两组患儿器官功能衰竭数、PICU入住时间、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OSF)发生率、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经过有效治疗和护理, 观察组患儿器官功能衰竭数、PICU入住时间、MOSF发生率、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第3、7天观察组患儿危重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危重症评分设置护理资源能够为PICU依据患儿具体病情实施护理工作提供有效地指导, 对改善患儿预后以及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

小儿危重评分;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护理资源;临床效果

本文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118例小儿危重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小儿危重评分设置护理资源在PICU患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现将相关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18例小儿危重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9例。其中对照组男35例, 女24例, 年龄5个月~13岁, 平均年龄3.5岁, 患儿原有疾病包括循环系统疾病15例, 神经系统疾病17例、呼吸系统疾病22例、急性中毒5例;观察组33例, 女26例, 年龄4个月~15岁, 平均年龄4.1岁, 患儿原有疾病包括循环系统疾病14例, 神经系统疾病18例、呼吸系统疾病23例、急性中毒4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原有疾病等方面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儿入院后第1、3、7 天进行小儿危重症评分, 根据该评分对患儿病情情况和护理需求进行判定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和调整护理资源配置;小儿危重症评分内容主要包括患儿血压、心率、呼吸、血钾、血钠、pH、动脉血氧分压、血红蛋白、血肌酐以及胃肠功能表现, 分值为70分及其70分以下则表示为极危重, 分值为71~80分则表示为危重, 分值80分以上表示非危重;根据上述危重评分情况对患儿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和调整护理资源配置, 尤其是危重和极危重患儿应加强各种仪器设备的监护。护理资源配置按照危重评分值进行合理配置:①极危重患儿护患比例配置为1.5∶1, 并采取特级护理;②危重患儿护患比例配置为1∶1, 并采取重点护理;③非危重患儿护患比例配置为0.5∶1, 并采取常规预防性护理。

对照组患儿给予传统责任制护理, 护士长在患儿入院后将其随机分配给各个责任小组进行护理, 护理工作由各小组责任护士执行, 包括监测患儿体温、心率、血压, 按医嘱给予用药、饮食护理等;患儿入院第1、3、7天进行危重症评分,并密切观察患儿病情, 但未调整护理资源配置, 依旧采用责任小组护理模式。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进行小儿危重评分, 并统计和记录患儿器官功能衰竭数、PICU入住时间、MOSF发生率、并发症情况;出科后由患儿家属填写护理满意度调查表, 内容包括护士操作水平、服务态度、健康宣教满意度等3项内容共10个题目, 患儿家属满意评分为1~5分, 满分为50分, >30分为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入院第1天危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第3、7天观察组患儿危重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有效治疗和护理, 观察组患儿器官功能衰竭数、PICU入住时间、MOSF发生率、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儿科病房特别是PICU其急危重患儿较多, 病情多发展快且均较复杂, 对其护理要求均较高, 而目前我国护理资源又比较短缺, 使得PICU护理工作任务重、难度大、压力高[1,2]。所以, 正确判断患儿病情、量化护理指标以及根据具体情况分别给予重点监护和护理, 使护理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从而改善患儿预后及提高护理质量。小儿危重评分是配置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护理资源一种较为有效的工具[3]。

本文对PICU患儿进行危重评分, 并探讨其临床效果。结果显示, 两组患儿入院时危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根据评分结果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和调整护理资源配置后,观察组患儿危重评分、器官功能衰竭数、PICU入住时间、MOSF发生率、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小儿危重症评分能够为PICU依据患儿具体病情实施护理工作提供有效地指导, 对改善患儿预后以及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1] 段真真, 孟海英, 徐远.小儿心脏直视手术ICU监护体会.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3):116-117.

[2] 王霞, 戴昆琦, 奕利娟, 等.小儿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11):2185-2186.

[3] 张晴, 谭丽, 敖仇波, 等.76例小儿危重症手足口病治疗分析.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3, 35(19):2113-211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4.134

2014-09-18]

454000 河南省焦作市妇幼保健院 PICU

猜你喜欢

危重症危重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临床观察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147例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分析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