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结果分析

2015-02-01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4期
关键词:半胱氨酸血症血浆

王 倩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结果分析

王 倩

目的 探究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 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实验组, 检测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 并与同期43例健康体检者(参照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前实验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实验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治疗前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值得临床推广。

急性脑梗死;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临床价值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存在于血清中的一种氨基酸,近年来, 有多数相关研究资料结果表明[1],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可使损害内皮细胞, 引起血液凝固性增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脂质过氧化等现象, 进而引发脑血管疾病并加快疾病的发展速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E)则是一个独立的高危因素[2], 可导致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 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此, 本文对本院收治的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结果与同期健康体检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2例为实验组, 所有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均在72 h内, 经相关检查诊断, 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0例, 女22例, 年龄46~81岁, 平均年龄(63.6±4.1)岁。将同期到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43例作为参照组, 其中男26例, 女17例, 年龄44~80岁, 平均年龄(62.5±4.4)岁。两组患者均排除外脑出血者、伴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者、自身免疫性疾病者等。两组患者各方面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实验组所有患者入院后, 均在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左右, 将其分别放入肝素钠抗凝管中待血浆分离, 再通过Hitachi-760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 以上步骤在2 h内完成。应用酶循环法测定同型半胱氨酸, 由美国A.M.S临床诊断试剂中心提供同型半胱氨酸试剂, 质控物为配套定值血清。同时, 对患者进行降压、调脂、溶栓等对症治疗, 在治疗结束后再次检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方法与治疗前相同。对照组患者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 血样分离及检测方法与实验组相同。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实验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25.75±6.81)μmol/L,参照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3.21±4.37)μmol/L;两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比, 实验组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实验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6.12±5.38)μmol/L, 与治疗前比较, 明显有所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四碳含硫氨基酸, 与半胱氨酸属同一系列, 蛋氨酸循环正常的代谢产物即为同型半胱氨酸, 同时, 它还是众多需要甲基化反应与能量代谢的重要产物[3,4]。血浆或血清中游离或蛋白结合使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增高则成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一般人的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在5~15 μmol/L, 浓度>15 μmol/L则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密切相关, 而据相关资料显示, 有40%以上的脑梗死患者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高是诱发脑梗死患者病死率上升的一个主要性因素。目前, 关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导致脑梗死的具体原因尚未明确, 可能和下列因素相关[5]: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血管内皮细胞中产生毒性作用, 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发生功能性障碍。②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能够促使血液中的血小板增加黏附性, 致使机体内部的凝血和纤溶功能遭受破坏而失衡, 因而造成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出现。③血管平滑肌细胞在高同型半胱氨酸的作用下可繁殖, 过多的平滑肌细胞致使原活化蛋白激酶发生破裂, 进而对主动脉平滑肌产生影响。④高同型半胱氨酸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 可能和血脂尤其是处于游离状态下低密度脂蛋白的氨基硫化相关。同型半胱氨对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具有加强效果, 阻碍NO合成酶的调节作用, 进一步损害内皮细胞功能。

本研究经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健康人群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检测并比较分析, 结果显示, 治疗前实验组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25.75±6.81)μmol/L明显高于参照组(13.21±4.37)μmol/L, 且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 急性脑梗死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上升有很大的关系, 也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急性脑梗死的高危性因素。同时, 实验组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表明监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 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的检测极其重要, 可通过检测结果分析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于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含量, 进而对症采取防治措施,可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 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提高其临床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

[1] 陈澎, 刘月华, 孙锡波.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及意义探讨.临床医学, 2011, 31(9):7-8.

[2] 刘国凤.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实用医技杂志, 2011, 18(9):949-950.

[3] 杨萍华, 孙鑑, 朱立菁, 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干预治疗探讨.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9, 26(3): 303-306.

[4] 刘畅铭, 尹学亮, 李卫雄.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医学工程, 2014, 22(5):107.

[5] 李邦林.灯盏花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临床影响.中国医学工程, 2010, 18(2):59-6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4.048

2014-09-19]

462000 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猜你喜欢

半胱氨酸血症血浆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
缺血性脑卒中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Ⅱ型冷球蛋白血症肾脏损害1例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