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管癌术后乳糜胸并发症的临床治疗研究

2015-02-01程鑫杨小光李伟民赵建亭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7期
关键词:乳糜胸腔食管癌

程鑫 杨小光 李伟民 赵建亭

食管癌术后乳糜胸并发症的临床治疗研究

程鑫 杨小光 李伟民 赵建亭

目的探究分析食管癌术后乳糜胸并发症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16例食管癌术后乳糜胸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其实施回顾分析总结。结果16例食管癌术后乳糜胸患者, 其中5例选择保守治疗, 11例实施手术治疗, 全部治愈。结论食管癌术后乳糜胸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不高, 应注意预防。一旦出现术后乳糜胸并发症情况, 需尽早实施手术或非手术治疗。

食管癌;乳糜胸;并发症

食管癌属于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近年来最主要的治疗办法仍是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但是手术合并症与死亡率未见减少。乳糜胸就是食管癌手术之后发生的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有报道表明, 乳糜胸的发生几率居于0.4%~2.6%, 发生率相对偏低[1]。但是只要发生乳糜胸病症,便会大大耗损患者的体制, 若处理不当或处理不及时, 就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本次研究即为探究食管癌术后乳糜胸并发症的临床治疗情况, 现将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3年8月接收的16例食管癌术后乳糜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回顾分析并总结, 其中男9例, 女7例;年龄39~71岁, 平均年龄(56.8±6.2)岁;癌症发生部位包括:3例上段患者, 10例中段患者;3例下段患者。肿瘤TNM:T3N0M0患者3例, T3N1M0患者9例,T4N1M0患者4例。食管癌手术:右胸、腹径路患者4例(颈部吻合), 右胸、腹径路患者4例(胸顶吻合), 左胸径路手术患者8例(弓下吻合患者3例, 弓上吻合患者5例)。乳糜胸发生部位:双侧患者2例, 右侧患者6例, 左侧患者8例。乳糜胸发现的时间基本都居于2~9 d, 平均(3.8±2.9)d。乳糜胸治疗之前的引流量:8例患者为500~1000 ml/d, 6例患者为1001~1500 ml/d, 2例患者为>1500 ml/d。

1.2 临床表现 5例患者为轻微症状, 8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气促, 其中3例患者并存在心悸与脉搏细速,3例患者表现为休克;12例患者发生轻度、中度脱水, 6例患者重度脱水;16例患者体征表现出患侧呼吸音减弱, 器官往健康一侧推移, 叩诊下胸部浊音。通过进行胸片检查, 结果显示胸腔内存有积液, B超检查同时显示胸腔内具有液性暗区;12例患者的引流液或胸腔穿刺液显示为乳白色的浑浊胸液, 6例患者的引流液或胸腔穿刺液显示为淡红色胸液或灰黄色胸液, 通过乳糜试验都显示为阳性。

1.3 方法 5例患者实施保守治疗:即在充分引流基础上,患者应用高渗糖80 ml、红霉素1.2 g、滑石粉混悬液胸腔内注射, 并肌内注射止痛剂, 把胸腔引流管夹闭, 指导患者变换体位, 促使药物分布均衡。12 h之后开放引流管, 排净胸液,之后重新记录24 h引流量, 若胸腔引流量仍然>800 ml/d, 便依照以上方式反复给药实施治疗, 若给药≥3次依然无明显效果的, 应改换手术治疗。

11例患者选用手术治疗:手术之前2 h, 通过胃管输注100~200 ml牛奶与50 ml芝麻油的混合液, 用以方便手术过程中查找胸导管的损害部位, 其中包含8例在原来左胸的手术创口入胸, 3例于原来右胸后外侧的手术创口入胸。然后于胸导管的损害处于隔上低位通过粗细线实施双重结扎, 确保其漏口处、结扎部位、下端不存在乳糜渗液, 之后重新置入引流管并关胸, 手术完成。

2 结果

本次研究选取的16例食管癌术后乳糜胸患者, 其中5例采用保守治疗(胸腔引流量都≤800 ml/d)治愈。11例应用手术治疗(胸腔引流量都>800 ml/d)都治愈;实施手术治疗的11例患者, 其中6例在手术中其食管上三角区出现显明的溢出点, 2例在手术中其主动脉弓下缘部位出现显明溢出点, 将溢出点上下方实施双重结扎, 与此同时将隔上低位胸导管与周围组织大块实施双重结扎。3例于术中食管不存在明显溢出点, 可以直接将隔上低位胸导管与周围组织大块实施双重结扎。其后随访1年, 并未出现复发情况。

3 讨论

食管癌术后出现乳糜胸并发症, 会造成患者发生水电解质紊乱、代谢免疫紊乱、低蛋白血症等情况, 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循环系统、脏器系统、脏器衰竭而引发死亡。

乳糜胸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在手术中胸导管或者胸导管的属支被损坏, 致使乳糜出现外漏。而造成胸导管及其胸导管属支损伤的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①因其和食管解剖关系紧密, 流体位置位于主动脉弓上下, 促使其向左侧移动, 故分离食管时特别容易伤到胸导管;②因被肿瘤严重侵犯或术前化疗等情况, 也特别容易造成其受到伤害。临床确诊乳糜胸难度不大, 其潜伏期约2~10 d, 若患者在手术之后胸腔内引流量>400 ml, 且连续2~5 d, 引流液显示淡红色, 表示有乳糜沉淀, 其试验显示阳性, 便可确诊为乳糜胸[2]。另外, 也能通过输入100~200 ml牛奶与50 ml芝麻油混合液, 若此时引流管有较多乳糜, 即能诊断为乳糜胸[3]。

一般情况下, 给予患者全肠外营养或低脂食物, 缩减胸导管内乳糜量, 促使其内压降低, 实施一般引流而使得乳糜减轻对心肺的压迫, 在胸腔内注射红霉素、高渗糖等, 促进胸膜粘连, 闭合。若实施手术治疗, 术前2 h通过输注牛奶与芝麻油混合液, 来查找胸导管损害处。一般选取原有的手术切口入胸, 可以降低手术创伤区域。手术过程中主要将隔上低位胸导管与周围组织的大块实施双重结扎来治疗, 这一方法操作简洁、安全有效。术后还应适时补充血浆等促进伤口愈合。

综上所述, 食管癌手术之后乳糜胸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低, 但是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还是需要特别注意预防。食管癌术后乳糜胸并发症一旦出现, 需尽早的实施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

[1] 张启新, 赵军.食管术后并发乳糜胸12例临床治疗分析.浙江临床医学, 2012, 14(3):333-334.

[2] 李晓雷, 曹安强, 陈旭.77例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诊治分析.西部医学, 2010, 22(6):1008-1009.

[3] 朱勇, 于海明, 张宇, 等.肺癌术后乳糜胸的治疗与对策.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14):77-7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7.070

2014-10-30]

458000 河南省鹤壁市人民医院胸外科

猜你喜欢

乳糜胸腔食管癌
胸腔巨大孤立性纤维瘤伴多发转移1例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无偿献血者的乳糜血浆对抗-HCV 检测影响研究
甲状腺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乳糜漏的比较研究
肠内营养支持在放化疗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低温倒置静置法降低乳糜血浆报废率的研究应用
化疗联合恩度胸腔灌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的配合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微小RNA与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