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胆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5-02-01董雪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7期
关键词:胆管癌磁共振囊肿

董雪峰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胆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董雪峰

目的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0例胆管癌患者,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及肝局灶性占位病变者30例, 均予以DWI并测量受检者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 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肝胆管癌ADC值与肝转移瘤、肝细胞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囊肿、肝血管瘤及正常肝组织的ADC值显著高于胆管癌,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癌患者ADC值显著低于肝良性病变患者的ADC值,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肝恶性病变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检查与ADC值分析对胆管癌与肝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可作为腹部平扫补充检查序列。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胆管癌;诊断

胆管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 早期发病无明显临床症状,导致漏诊与误诊率较高[1]。本研究选取30例胆管癌患者、30例健康者及30例肝局灶性占位病变者为观察对象, 所有患者均予以DWI并测量ADC值, 现在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诊治的胆管癌患者30例, 均经手术病理学确诊, 其中男17例, 女13例;年龄37~80岁, 平均年龄(57.18±6.90)岁。选取同期健康者30例, 体检未见异常, 其中男16例, 女14例;年龄25~76岁, 平均年龄(58.18±6.71)岁。同期肝局灶性占位病变者30例, 均经活检与影像学检查确诊, 其中男19例,女11例, 年龄25~78岁, 平均年龄(56.13±6.70)岁;肝血管瘤11例, 肝囊肿7例, 肝细胞癌5例, 肝转移癌7例。三组患者年龄、男女比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选用Symphony 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 并选择腹部八通道的相控阵体线圈;以MRI行大范围的扫描, 范围为膈顶至右肾下级, 扫描的序列包括:常规轴位T1WI、T2WI、T2WI-fat sat, 冠状位FIESTA与轴位DWI-EPI;序列包括快速自旋回波(FSE)T1加权像, 500 msTR, 13 msTE, FOV 200 mm×200 mm;T2加权像, 6000 msTR, 110 msTE, 采用脂肪抑制技术, FOV 200 mm×200 mm, 行冠状位、轴位及矢状位成像, 256×256矩阵, 3 mm层厚, 0.3 mm层间距。均行T1WI多期动态的增强扫描, DWI-EPI的扫描参数:3200 msTR,84 msTE, 3 mm层厚, 0.3 mm层间距, FOV 400 mm×400 mm,256×256矩阵, 予以脂肪抑制技术, 深吸气-呼气末-屏气扫描, 屏气18 s并选用2个不同扩散系数, b值为0.700 s/mm2。检测正常肝组织、肝局灶性占位病变及胆管癌的ADC值。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统计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受检者的影像学表现 健康者DWI图均显示肝实质呈等信号, 血管、胆管低信号;ADC图肝实质为等信号,血管、胆管高信号。肝管与肝局灶占位病变在低b值的DWI图像上呈现等信号, 高b值DWI图像的实性病变呈现高信号, 且呈现信号减弱, 以液化坏死部分减弱最明显;肝转移瘤、肝细胞癌及胆管癌的信号混杂, 病灶呈高信号;肝血管瘤的信号衰减明显, 呈现稍高信号;肝囊肿信号衰减最明显,呈现低信号或等信号。ADC图正好相反, 实质部分为低信号,液化坏死部分为高信号。

2.2 肝局灶占位性病变与胆管癌ADC值 胆管癌患者ADC值(1.31±0.11)mm2/100 s与肝转移瘤(1.24±0.22)mm2/100 s、肝细胞癌患者(1.23±0.25)mm2/100 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囊肿ADC值(3.33±0.62)mm2/100 s、肝血管瘤(1.85±0.31)mm2/100 s及正常肝ADC值(1.49±0.31)mm2/100 s高于胆管癌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肝恶、良性病变与胆管癌ADC值 肝良性病变ADC值为(2.79±0.87)mm2/100 s, 恶性病变为(1.25±0.18)mm2/100 s, 胆管癌(1.31±0.11)mm2/100 s低于肝良性病变ADC值,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胆管癌ADC值与肝恶性病变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肝恶、良性病变与胆管癌应用CT或MRI扫描能较好显示病变部位、范围、大小与血供特点, 但有时因病变的特殊位置亦存在检测困难, 虽然快速多期动态增强能够提高对病变定性及诊断的鉴别能力, 但同一类的肿瘤因血供不同可能存在强化形式的差异[2]。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DWI)是磁共振功能的成像技术, 其可通过分析病理状态的细胞外间隙与细胞内水分子扩散变化诊断疾病。随着成像技术的日益成熟, DWI的体外应用日渐增多。本研究通过分析正常肝组织、胆管癌、肝局灶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特点, 以提高胆管癌的诊断准确性。

目前DWI图像与ADC图在诊断与鉴别肝脏的早期病变上具有较高敏感性, 临床可通过DWI图与ADC图推断病变组织病理与生理的改变, ADC值能够取得组织与病变扩散量化指标[3]。在低b值的DWI图像上, 肝囊肿、肝细胞癌、肝血管瘤、肝转移瘤、胆管癌及正常肝组织信号衰减的程度不同, 其中肝囊肿的信号低于或接近肝实质, 肝细胞癌、转移瘤与胆管癌信号衰减呈现高信号, 而血管瘤的信号介于胆管癌与肝囊肿之间, 扩散快组织信号的衰减更为明显, 因此观察DWI的组织信号衰减有助于肿瘤定性。本研究分析胆管癌、正常肝组织及肝局灶占位性病变ADC值发现, 肝囊肿、肝血管瘤及正常肝组织患者ADC值显著高于胆管癌患者, 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不同病变具有不同水平的ADC值, 临床可通过对比此项指标进行疾病的定性诊断。同时对比肝恶、良性病变患者与胆管癌患者ADC值发现, 胆管癌患者显著低于肝良性病变患者的ADC值,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与肝恶性病变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推测其原因可能为肝恶性病变与胆管癌组织存在大量的异常增殖, 导致组织间隙的缩小, 从而限制水分子的扩散速度[4]。因本研究样本量较小, 上述结论还待进一步验证。

综上所述, DWI的速度较快, DWI图像与ADC值水平能够为肝恶、良性病变与胆管癌的诊断与定性提供信息, 应列为MRI检查的常规序列之一。

[1] 王宁.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价值.当代医学, 2014, 20(16):72-73.

[2] 施少华, 陈庆东, 陈哲, 等.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胆管癌及肝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24(8):1330-1332.

[3] 熊梅, 陈金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3, 15(9):12-14.

[4] 付晨烜.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价值.中国医学工程, 2014, 22(1):19-2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7.041

2014-11-27]

467300 河南省鲁山县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胆管癌磁共振囊肿
针药结合治疗巧克力囊肿案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脏里的胆管癌
B7-H4在肝内胆管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哪些表现提示我们得了巧克力囊肿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会厌囊肿术后并发会厌部分缺损1 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