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农资电商借着风的力量起航

2015-01-31中国农资

中国农资 2015年37期
关键词:管家农商农资

□《中国农资》记者郑晓

让农资电商借着风的力量起航

□《中国农资》记者郑晓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农资电商这个话题日益更新,几乎每天都有新的概念出现,让人在信息化的浪潮下感受到科技对农村、农业带来的转变。不管是农资生产企业利用传统渠道嫁接的电商的平台,还是第三方力量自建的平台,都抓住了农民最想要的东西进行不断完善。现在农资电商也讲“借力”,很多电商平台的发展并不是独自一个人在战斗,想要站得更高,如何去借助巨人的肩膀呢?带着问题,记者走访了与联想合作的云农场以及老刀网络的微农商,看看他们是如何借力前行的。

Part 1:乐多收与老刀网络

微农商:农资行业的“社交电商”

众所周知,老刀网络的后盾就是乐多收,但是老刀网络创始人刘磊并不想把两者混为一谈。很多人并不知道乐多收与老刀网络的董事长其实是同一人,因为老刀网络推出的“微农商”和即将上线的“农管家”上面并没有太多乐多收的产品。刘磊表示,“微农商”与“农管家”是面向行业的,它不附属于乐多收,而是全国范围的电商平台。

现阶段电商的发展先后经历了PC传统电商、移动电商,目前已经进入“社交电商”第三个发展阶段。老刀网络联合创始人任保才表示,植入了“社交电商”基因的“微农商”APP,让没有任何电商经验的农资商家,直接跨越到“社交电商”阶段。“社交电商”具有非常强大的爆发力,其依赖于强大的社交媒体,例如微信、QQ、朋友圈、微博等跨平台传播渠道,可以把产品价值信息传递给下游客户、其传播效率大大提高、交易成本大幅降低。“微农商”APP应用对象包含了农资生产企业、农资代理商、农资零售店群体。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易懂。下载APP后10分钟注册即可免费开店,简单几步上传店铺信息、效果图片、店铺广告、添加商品信息创建店铺。另外,一键分享给自己的微信、朋友圈、QQ好友,实现产品信息高效传播。

微农商的销售也是相对灵活的,针对农资供应商,微农商采用商家—商家的B2B模式。能帮助农资零售商直接对接上游厂家或当地代理商,能在销售管理、产品宣传、寻找客户、推广促销、人员沟通等方面大幅降低企业产品的分销成本。针对农资零售商,微农商采用商家—农户的B2C模式。通过乡村代购使零售商由坐商变行商,突破地域限制主动接触农户,低成本扩大现有生意。

“农管家”:增加农民的选择权

刘磊表示,农资、农药产品的销售,在传统意义上,农民是没有太多选择权的。种什么作物用什么肥,基本都靠经销商推荐,或者村里人口口相传。然而“农管家”的出现,就是要打破这一局面,它带给农民的是自主选择的权利,是一种思想上的进步。“农管家”是一个专门为农民服务的APP,农民在种植、施肥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可以通过手机拍照,上传到云端,APP即刻在海量的数据库中找寻最相似的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同时,列举附近的农资店、在线专家,通过APP即可进店咨询,专家上门指导,而这一切,都只需要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可以了。

“农管家”将在近期上线,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后台测试。刘磊对此信心满满,“农管家”区别于任何一个电商平台,它是真正从农民的角度出发的,不仅是一种购买方式的改革,更为农民带来了种植技术等海量的信息库。

地推:借助乐多收的力量前行

在问到目前电商发展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任保才表示,地面推广、农民的接受程度是目前首要解决的问题。他认为,“时机”比“快”更重要,地推是助跑,腾飞还需自推广、自繁殖、自传播。地推对农资电商来说,仅仅是起到起步助推的作用,一个农资电商模式能否最终成功,最为关键的还是要看模式本身是否适合农资行业发展,是否能解决农资行业的痛点和痒点,模式本身是否具有自推广、自繁殖、自传播的功能和效应。与此同时,乐多收的资源也将整合为“微农商”和“农管家”铺路,线下实体店的建立、基层销售人员对农户的传播,对农民、经销商进一步了解这个APP有了更深的认识。

据了解,老刀网络旗下有细分的16个微信公众账号,这些公众号的粉丝总量已接近20万人,一旦时机成熟之后,这强大的群内粉丝将会产生引爆效应,为“农管家”的上线积累人气。刘磊表示,已经组建的几十个各细分作物的农资人微信群,这些精准细分人群的微信群将是老刀网的农管家、微农商等系列APP低成本线上推广的宝贵资源,这些资源是目前其他几家电商所不具备的。有这些资源做底气也是老刀网之所以能沉得住气,没有进行大量投入到线上线下推广的原因之一。而当老刀在地推时,这些线上的资源同样会给以正向的助推和加速传播的效应。

Part 2:联想与云农场

第三方自建平台的新亮点

很多人认为,以智能化、精准化、定制化为主要标志的农业4.0时代已经到来。云农场以村站和配肥站为基础,开展农资汇、丰收汇、乡间货的、农技通、云农宝等多种增值服务,形成了农业产业链生态圈,创建了“互联网+农业+高科技”的商业模式。

云农场是依托中国农业部老科协,由中国现代农场联盟、北京天辰云农场共同组建的农资交易平台,同时也是农场主互动社交圈。平台拥有数万农场主资源和包括化肥、种子等多个品类的农资产品,让农场主购买质高价廉的农资更加方便、快捷。

云农场以县域为基本单位,目前已建立起包括农资中转中心、农技推广中心和农产品交易中心“三位一体”的县级服务中心300多家,并与多家地方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县域经济升级转型的新引擎。村站是云农场线下最后100米的到户服务网络,主要为农户提供农资购买培训、种植技术需求采集、种植问题反馈、物流代收货、整合村内种植资源、帮助对接采购商等服务。云农场的思维吸引了400余家企业的3000多种农资商品入驻,业务已覆盖山东、河南、江苏、辽宁、内蒙等十余个省区,服务土地面积近3亿亩。

农业的大数据定制服务

很多农资人都在谈“大数据”、“云数据”、“Big Data”,但大数据到底怎么玩,到底怎么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云农场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农业大数据定制服务。云农场在全国各地设立测土配肥站,以肥料的个性化定制为入口,继而实现种子、农药、农机、农业设施等农资的个性化定制,为各地的土壤、虫害、种植结构等搜集了大量数据。另外是农产品的定制,依托村级服务站和测土配肥站两条基层服务体系积累的农资、农技等大数据建立了《农产品安全模型》,该模型的“农产品安全指数”可为农场主提供农产品可预期的销售行情,为消费者提供农产品可信赖的真实信息,并以“丰收汇”为平台,实现需求方和供应方的直接对接,从而实现农产品的定制化,推进中国农产品安全。

用户在云农场的交易记录会形成一个大数据模型,研究人员会把这个模型整理分析成有价值的资讯,继而衍生增值服务。通过大数据可以指导用户用最少的肥药、最省力的管理方式种出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同时在平台上注册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可根据云农场的大数据,轻而易举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农产品,使农户的农产品直接对接采购商。根据大数据,农资生产厂家可以准确地预估出各地区的农资销售量,从而提前备货;银行机构与云农场合作后不仅云农场的大数据模型能为银行授信提供考察依据,还能借助云农场平台确保贷款有效用于农业种植,大幅度降低违约率,提高贷款处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是互联网科技的支持,是云农场在部署一张看不见的网。

云农场站在联想的肩膀上

联想控股高级副总裁陈绍鹏看好云农场“一体、两翼、多羽”的业务模式,而此时的云农场正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风投为自身的成长加油鼓劲,同时为多元化发展的联想打开了通往农业大大门,于是两者一拍即合,于今年3月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陈绍鹏说:“农业是个长周期业务,联想控股一贯将所投企业的长期发展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未来,联想控股将为云农场提供包括品牌与战略支持、管理与文化分享、资本与资源对接,全方位支持和助力云农场在农业互联网领域大展拳脚。”云农场运用电商模式把农资、种子和服务推送给农民,这是在做农民端的农业电商。云农场的所有产品均直接来自生产厂家,简化了众多的流通环节,节约了供货商大量的经营成本,让农民得到实惠,购买农资便宜20%-60%。也许联想正是看中了云农场连接市场的能力,联想控股则善于打造大型商业模式和企业集团,他们起家于IT产业,有能力帮助云农场在商业模式和IT等方面实现质变。

云农场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有了联想的帮助,将在规模上、IT上获得更大的支持,不得不说,云农场的“去中介化”很具有互联网思维,而在联想的帮助下,又可以将农资行业大数据运用到农业产业链上来。而联想呢,利用云农场开辟了一个新的产业,旗下的佳沃集团、丰联集团、翼龙贷等与农业相关的产业也可以大展拳脚了。

农资电商不是一蹴而就,其中要经历很多的困难,很多的尝试。现在那么多的电商模式百花齐放,为农村市场、农资市场注入了很多新鲜血液,互联网与传统产业在融合中发展,农资的未来将如何变革,让我们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管家农商农资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郁小文的猪管家
浙江大学全球农商研究院
做自己的小管家
浙大全球农商研究院
互联网上再造一个青岛农商银行
5>60,青岛农商银行发展的真命题
伤口“小管家”
HAPPY LIFE创意管家型APP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