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建设
——基于网络课程建设的“学习效益”的视角

2015-01-31杨霞

中小学电教 2015年4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效益中心

☆杨霞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四川南充 637002)

论“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建设
——基于网络课程建设的“学习效益”的视角

☆杨霞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我国大学的英语网络课程建设因目标不明确、忽视实质结构、忽视学生个体需要和评价反馈机制缺失导致学生学习的效益低下。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课程建设思想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本文就“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建设提出自己的看法。

网络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效益

西方教育经济学一般用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来定义“教育效益”,认为教育的效益是指教育的成本支出与受教育者在接受这种教育后可能获得的报酬总和的比例关系。国内有学者将教育效益的结构体系分为基础性效益和建构性效益两个向度,前者是指教育所创造或者实现的使用价值、商品价值;后者是指教育所创造、实现的受教育者个体的价值[1]。本文所说的“学习效益”事实上就是学者所说的教育的建构性效益,即指的是受教育的个体接受一种教育所需要的成本支出与受教育者个体在德、智、体等各方面的提高或改善的程度之间的相对关系,有学者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又将其定义为教育对个人的“直接效益”。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建设的“学习效益”,通俗的讲,就是大学投入英语网络课程建设所耗费的人力、物力支出与学生知识、能力、道德等各方面发展的相对程度的关系,以最少的投入获得学生最大的发展,使学习效益高,否则就越低。

一、我国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建设“学习效益”的影响因素

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大学生英语网络课程建设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以致于网络课程建设的效益低下。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建设目的不明确

我国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建设多是自上而下的“政策驱动”,这种政策性驱动的网络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往往在于“鉴定”或“验收”,课程建设的实质并不是为了服务英语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建设目的的异化,导致了大学课程建设的一系列问题。一是以课程开设代替课程建设的目的。课程开发为的是完成“开发”这一任务,而不是通过网络课程建设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网络课程追求形式上的变化而忽视了课程建设的技术,课程建设对于解决传统课程在教学中遇到的教学难题帮助不大,网络课程建设没有达到应有的教育目的。二是课程的重复建设。大学的网络课程建设以“有”为初衷,不可避免地出现校际和院系之间的攀比或者说“形象工程式”的建设,别校有的我校也应该有,校内其他院有的形式,我院也应该有,在这种风气下,网络资源的共享性被忽视了,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建设缺乏校际合作,资源共享度低,校内院系的硬件和软件重复投资和建设,资源浪费严重。

2.忽视英语网络课程建设的实质结构

由于课程开发者对网络课程的认识不足,对英语教学的研究资历甚浅致使所开发出来的网络课程流于形式,课程的形式结构与实质结构缺乏统一。课程的实质结构是指课程内在知识体系的相互联系,它是网络课程建设的核心。大学英语网络课程无论是由基础到提升的难度系数变化,还是词汇辨认、语法掌握、阅读理解能力和听力拓展等能力发展的知识体系都应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如此才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然而,我国大学网络课程建设往往只注重课程的外在组织形式,课程建设纠结于各部分知识的多少,从网络上下载一些习题,拼一拼、凑一凑,各种题型的比例弄得大体相当了,课程建设的任务就算完成了。知识的难度如何,学生能不能接受,知识组织是否符合从易到难的学习规律,各部分知识是否相互补充等问题则被忽略了。

3.忽视学生的个体需要

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建设一定程度上是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利用网络资源共享便捷,不受时空限制,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等优势达到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共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弥补学生学习不足的目的。当前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建设的一个严重误区是把网络课程当作是教学录像、电子教材、单元练习题等资料的综合体,是教材或教学资料的电子化,不少课程建设可以说是书本的网络“搬家”,课程知识体系超越学习者的能力需求和目标需求,并且一味注重课程设计的功能和模块,忽视了教学情境和学习活动组织的设计,无视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体验,课程建设无法深入地体现英语的学科性质、课程的特点以及不同学习者差异化的学习风格,整个网络课程建设陷入以“技术”为设计“中心”的误区。

4.英语网络课程建设评价与反馈体系缺乏

评价和反馈是保证大学网络课程建设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国不少大学的网络课程建设却缺乏有效的课程建设与评价体系的支撑,大学生网络课程建设的“学习效益”无法保障。首先,从对课程建设者的评价来看,大学人事考核体系中缺乏对课程建设者的考核机制,课程只要求被“建设”出来,课程的质量并未被纳入人事考核体系当中,网络课程开发者缺乏形成质量意识的外在压力;其次,从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建设的反馈体系来看,大学生的学习效果、课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并未在课程建设中发挥作用,多数的网络课程更是缺乏对学生学习的跟踪和记录,课程建设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脱离,这些都导致了大学生网络课程学习效果的不明显。

二、“以学生为中心”在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建设中的作用

1952年,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在哈佛大学举办的“课堂教学如何影响人的行为”学术会议发言中第一次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1998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这一理念被以联合机构正式文件的形式提出来,此后被教育界广泛认同和接受。以学生为中心,简单的说就是以学生的学习需要、兴趣为中心,一切教育教学活动服务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朱欣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必须明确三个维度:一是学生学习什么和学习内容达成什么样的人才培养;二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方法和活动资源教好学生;三是如何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学习的目标[2]。

笔者认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对大学的英语网络课程建设的意义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网络课程建设的质量。人的思想和观念规范着人的行为,课程开发者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建设理念,自觉研究英语教育教学规律和网络开发技术,尊重学生的课程建设意见和建议能开发出更多更好的网络课程服务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发展。二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中心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兴趣需求,以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和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三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学生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提供不同难易程度的学习资源能更好地适应不同学力的学生的学习需要。针对学生个性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料、学习模式和学习方法指导能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有国内学者指出,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的教师在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注重教学内容的传递而轻视了学习环境的设计;过于强调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而忽略了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变革[3]。课程是教学的载体,我国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建设应首先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建设的策略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既包含知识,也包含技能,光靠教师的讲解无法使学生得到听说读写的全面提高[4],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达和便利为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提供了有效路径。然而,并不是所有“网络课程”的学习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建设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建设理念

课程建设与大学理念的关系是,大学理念支配大学课程建设。先有大学理念的顶层革新,并作为一种思想和精神,渗入到大学课程建设工作的各个方面,然后才有大学课程的变革。大学理念决定大学课程的形式与质量。因此,大学要首先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氛围,以服务学生的学习、服务学生的发展的精神浸润课程管理者,尤其是课程的建设者。大学高层领导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课程建设理念有利于大学各项资源向大学网络课程建设的倾斜,如这种理念上升为制度文件的形式则对学校教师、技术员工等英语网络课程开发者和建设者形成外部驱动力。另一方面,处在第一线的课程建设者和课程开发技术人员是否形成这一理念意识直接关系课程建设质量,所以,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建设必须首先形成从顶层到基层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2.以学生为中心优化课程的实质结构

现代英语网络课程改革中,往往注重课程的形式结构而忽视了课程的实质结构。然而,课程内部的“质”的规定性问题如知识与能力二者的关系问题等才是课程建设的根本问题。这些深入到课程结构深处的问题,也是解决大学的英语网络课程结构问题的根本。“课程的形式结构是课程的‘躯壳’;课程的实质结构则决定课程的价值取向和性质,是课程的‘精、气、神’”,所以,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建设要更注重课程实质结构的优化[5]。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建设既要注重各种形式的练习和学习方式比例的协调,又要注重发展学生不同能力的英语知识体系的构建,课程知识体系的难易程度安排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发展,从而达到通过实质结构的优化,提升课程的“学习效益”的目标。

3.为网络课程建设提供制度环境

大学制度是大学各项工作有序运行的强有力保障,正如有学者所言,哪里有制度哪里就一切变得秩序井然,哪里失去制度的支持,哪里就会变得凌乱不堪。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建设,于少数人而言靠感悟,可是多数人需要依赖制度的作用。当前我国大学的英语网络课

程建设存在种种问题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缺少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因此,大学要提高网课建设的学习效益就必须完善各项制度建设。笔者认为,大学一是要以制度保障大学对英语网络课程建设的人才、物质资源和技术的投入;二是要以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激励或者规约课程建设第一线的相关者行为;三是要通过各种政策保障学生的网络课程建设的参与和评价权。如此,才能形成一个系统、高校的“学习效益”保障体系。

[1]周海涛.教育效益的价值基础和基本向度[J].教育研究,2005,(10).[2]朱欣.“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历史审视与价值定向[J].现代教育管理,2012,(4).

[3]李曼.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架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2,(08).

[4]李耸,赵晓丹,赵睿.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5]郭晓明.整体性课程结构观与优化课程结构的新思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5):38-42.

[编辑:郑方林]

G434

A

1671-7503(2015)07-0068-03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中心效益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