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学生参与度的提高策略

2015-01-31杨润强

中小学电教 2015年4期
关键词:参与度信息技术评价

☆杨润强

(丹阳市第五中学,江苏丹阳 212300)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学生参与度的提高策略

☆杨润强

(丹阳市第五中学,江苏丹阳212300)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一节课中学生主体地位体现的重要标志。而在实际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并不高,普遍存在着学生喜欢玩计算机,但不喜欢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现象。本文针信息技术课堂这一现状,提出相应的策略与建议,以促进学生主动有效的参与课堂,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课堂参与度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人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对信息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大,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教育也将成为我们适应未来生活、学习、思考的一个关键途径。就中学阶段而言,信息技术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任,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程倡导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实现素质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也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两者都强调了教学中学生参与的重要性。

课程改革的以来,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教师开始改变教学方法,尝试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经常出现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不高。很多学生对课堂的参与仅仅依赖教师布置的课堂任务及个人爱好,很多学生会匆匆将教师布置的任务完成以便获取多余的时间用于玩游戏、上网,这样导致课堂任务完成质量不高。

学生参与的有效性有待提高。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会布置一些合作任务,这个时候会出现一个人包揽全组的任务,其他学生很少甚至不参与其中的情况;参与问题讨论时也会出现讨论很热烈,但缺乏方向,最后不知所云,得不出任何结论。

以上现象显然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相违背的,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从学生的角度,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1.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参与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内部动力,激起学生的兴趣,可以促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肯定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建立自信心。有了自信心,学生的学习心态、学习热情及学习的兴趣就会提高,就会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就会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的机会,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通过图、文、声、像等多媒体素材,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2.转变教师角色,拉近师生距离

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民主、尊重学生,使学生感到自在,感受到公平,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在互相尊重、平等合作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主动参与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教《体验网络数据库》这一课时,可以采用体验式教学,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网络数据库,在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设计互动环节与学生一起感受网络数据库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并结合网络电子商务的例子让学生理解网络数据库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了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答疑者、共同体验者,在平等的教学氛围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并收获知识,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3.营造宽松环境,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传统的课堂一般以教师为中心开展,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这导致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新课程认为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新的教学模式,需要宽松的教学环境来支持,在此环境中学生是“参与者”而不是“接受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指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例如:讲授《图像信息的加工》时,创设让学生分组为班级设计班徽以展示班级的风采的教学情境,课堂上可以让学生畅谈怎样才能展示出班级的风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图像来表达内容,并结合图像编辑软件来设计班徽。在这样的要求下,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探究。学生在课堂的参与过程中既有独立思考的过程,又能通过与同学的讨论、合作探究,建立良好的生生关系,共同进步。

二、从教师的角度,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1.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的关键,而创设教学情境则是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美国教育家布朗说过:“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将讲授的知识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相联系,使其认识到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解决实际问题。

在《信息的获取》一课中,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比如:在课堂导入环节,播放《听风者》视频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之后又抛出问题“电影片段中,主人公如何获取信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首先制造悬念引起注意,再到学生主动解答疑问,最后,教师引导出本节课的主题“信息的获取”,既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也让学生在观赏中获得了一些自己的认识与学习内容建立联系。也有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在教学开始播放一些知名大学的图文信息,结合学期任务“旅游策划”,欣赏一些名胜古迹、旅行社的信息,引导学生在观赏之余思考如何获取这些信息。在创设的情境中,刺激学生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2.挖掘教材的深度,倡导分层教学

学生原有知识背景、学习体验、兴趣爱好等都会对学生学习新知识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教师要求全体学生都完成同样的任务,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不会做,有的学生不愿参与,有的学生完成任务以后无事可做的情况。因此,教师在设计驱动任务时,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图像处理技术》一课中讲解图像合成的处理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情况,为学生演示多种抠图技巧,让学生结合自身水平,自主选择处理简单图像还是复杂图像的合成。这样既不会埋没想要表现的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够让操作尚不熟练的学生参与其中,从而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设计有效互动活动,促进学生参与课堂

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强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环节设计应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让学生参与互动。分组讨论模式很适合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加深对信息技术理论的理解,对于一些有争论的观点和概念,在立场不同的碰撞中,能够激起思维的火花,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升华。同时,通过“讨论”、“对话”和“交流”,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进一步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4.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实现评价多元化

新课程标准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公众监督的作用。对学生的评价要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要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也要有最终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课堂可以将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在成果展示、小组协作中实现多元评价。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既评价他人也被他人评价,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更好的掌握知识,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提高对自我的认识,在参评价的过程中更好地参与课堂。

当然,影响学生参与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教师的个人魅力、职业素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科的地位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参与度。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黄旭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葛美丽.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学生参与度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4]王爱进.提高信息技术课堂学生参与度,实现高效课堂[J].新课程学习(中),2011,(12):111.

[5]蒋志成.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促进信息技术有效教学[J].中小学电教(下),2013,(08):53-54.

[6]王苏苏.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5):47.

[编辑:郑方林]

G434

A

1671-7503(2015)07-0042-02

猜你喜欢

参与度信息技术评价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激活珠心算生命力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鼓励自主安全活动 提升员工参与度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