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的距离

2015-01-30张兴军

中国经济信息 2015年2期
关键词:收藏者蔡康永毕加索

张兴军

20世纪开创了立体画派的一代宗师毕加索,其作品曾风靡一时。有一次,很多画商同时求购其画,他选择分别与各个画商约谈判,并聪明地利用其中一人的出价来抬高其他商人的报价。这种已经颇为成熟的“阶梯营销”的概念,使毕加索成功地自抬了身价,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了今日“拍卖会”的特征。

中国近代国画的代表张大千也曾经成功地玩过一个促销游戏。他约了另外一个画家到公园里面比赛卖画。双方每幅画的画价都一样,但是买画的人必须抽签,抽到第一号的顾客有优先选择的权利。于是,形成了争抢竞争其画的火热场面。

这两个例子,是出自主持人蔡康永与明星级艺术经纪人陈冠宇的《艺术里的金钱游戏》,类似的例子在书中有很多。但读赏这些故事之余,千万不要沉浸于津津乐道艺术家与商人们的精明,须知这些都是游戏的一部分。收藏者就是一个个具体的人,需要用自己的金钱去觅得喜欢的艺术品,不管其目的是投资还是欣赏。

传统而言,西方信仰与哲学是去商业的。于是被认同的艺术概念,往往是以历史、文化、工艺、技法等内涵要素为依据的凝结所在。所以不难理解,为何在属于艺术的圈子里一度避讳赤裸裸的金钱至上。

对纯粹艺术的认同,似乎更契合马蒂斯的“艺术和公众之间永远是一条鸿沟”的论断。实际上,艺术、艺术家和艺术品,其本身便充斥着诸多悖论,尤其是被现代人解构后的艺术。马氏口中艺术的真正含义,作为公众的我们自然难窥其奥。相对而言我更喜欢博伊斯的论断,因为他说“什么都是艺术,人人都是艺术家”。当艺术从高不可攀到归于平凡,普通人才终于有了与其平视的土壤。

艺术与金钱,自然也不是天生彼此绝缘的载体,前者的繁荣少不了后者的依托,而后者的引入,才终于让艺术走下神坛。市场和学术(艺术内涵)的相辅相成,并非现今才出现。艺术家与市场的结合,当然也不是被动而然。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艺术家与艺术品的基因中,都或明或暗,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商业因素。

蔡康永与艺术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源自受父亲之托去购买父亲朋友儿子的画作,只是一种单纯的帮衬。从不懂到欣赏,蔡康永走进艺术殿堂的道路上,是相对平和的。他对于画廊、经纪人、艺术品的诸多品评,从他给《当代艺术新闻》等杂志所写的专栏文章中可以清晰地捋出脉络。

艺术经纪人陈冠宇的收藏史,从其上学时代就开始了。当然,他的感悟成分更多以投资角度而言,欣赏收藏为辅。当其收藏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回顾过去几十年艺术品市场的诸多变化,其感悟当然具有代表性。

顶端的收藏,一般认为是“小众”的,水涨船高的价格,给收藏者设置了重重障碍。所以即使如蔡康永与陈冠宇这样囊中并不羞涩的名流,也难以将所爱之物尽揽其怀。某种程度上,当代艺术则希望打破艺术和大众的区隔,把艺术从美术馆、博物馆解放出来。浸淫于这个圈子,自是难免与青睐之物失之交臂的惋惜和不可得而欲得的贪婪。但更重要的是一种兴趣与欣赏,放手与力所能及的正确的收藏观。

艺术的繁荣,需要一个传承有序、交易频繁的活跃通道,否则进步将无从谈起。蔡康永与陈冠宇的以兴趣与欣赏,投资与买卖等等,都是在这一基础上派生出的艺术分支。endprint

猜你喜欢

收藏者蔡康永毕加索
《梦》和毕加索
古玉的传统方法与科学技术鉴定的优劣势比较
《伊犁河流域厄鲁特人民间所藏托忒文文献汇集》古籍收藏者索引
《牛》毕加索
看不懂没关系
毕加索的艺术风格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Unit6知识要点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