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的当代思考
——第五届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5-01-30唐燕飞魏登云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土司师范学院研讨会

唐燕飞,魏登云

(遵义师范学院1.人文与传媒学院;2.黔北文化研究中心,贵州遵义563002)

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的当代思考
——第五届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唐燕飞1,魏登云2

(遵义师范学院1.人文与传媒学院;2.黔北文化研究中心,贵州遵义563002)

第五届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是在海龙屯等三个土司遗址成功申遗之后召开的一次重要学术活动,与会人员围绕“土司学理论构建与方法的探讨”、“土司制度与古代国家认同研究”、“播州土司历史与文化价值”、“土司文化与土司申遗”四个主题进行了讨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比以往有了进一步提高。

土司制度;土司文化;当代思考

[主持人语]在土司遗址成功申遗之后,第五届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遵义隆重召开。这是土司研究者的一次盛会,是百余名专家学者最新研究成果的一次展示与交流,它标志着土司研究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期特别安排了一篇会议综述,以使读者能够了解这次研讨会的盛况。土司遗址的申遗成功,无疑为土司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把土司研究推向深入,重视制度层面的研究,已成为研究者的共识。本期发表的另一篇文章,即探讨明代的土司承袭制度。承袭制度是土司制度的核心内容,很有研究价值和研究空间。作者虽然是位在校研究生,但他的研究思路和方向是值得称道的,应该给予鼓励和支持。学术研究需要后继有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世愉)

2015年7月30日―8月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贵州省文物局、遵义师范学院、遵义市汇川区人民政府和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土司文化专业委员会主办,遵义海龙屯文化遗产管理局、遵义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承办的第五届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贵州省遵义市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高校、相关研究机构的13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7月30日上午8:30,第五届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遵义市世纪柏源酒店开幕。开幕式由遵义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洪涛主持,他说:我们召开研讨会,是为了研究土司文化,促进学术交流,传承民族经典,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文明繁荣发展尽绵薄之力。

遵义师范学院校长吴次南致辞,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期待这次研讨会能在历史文化研究中探索文化繁荣的精髓,找到社会治理的真谛,为当前的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提供历史借鉴。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张希清代表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致贺辞,对本次大会的召开表示衷心祝贺。他表示:海龙屯等三个土司遗址申遗成功,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各位专家、学者向本次研讨会提交了相关研究成果,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将会一如既往地和大家一起,共同为土司研究工作出贡献。

台湾辅仁大学教授戴晋新代表海外及港澳台学者致贺辞。他说:当今土司研究已发展成热点,而本次土司研讨会也在前几次研讨会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土司研究的范围是极其广泛的,大家要共同致力于土司文化的研究。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副校长汪建初在讲话中称:对海龙屯土司文化的研究要合理运用“比较法”,如播州土司文化与安顺屯堡文化比较;奢香夫人的平反成功与杨应龙武力对抗比较;杨应龙与其先祖比较;中央对不同地方的土司治理比较;平播之役中中央对杨氏兵力的不同布置比较。

遵义市委常委、副市长李旭练代表遵义市委、遵义人民对与会专家、学者、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他对播州文化历史和杨氏政权进行了介绍,认为第五届国际土司学术研讨会在贵州遵义召开,标志着遵义的历史文化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将土司文化推向世界。

开幕式后,由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教授方铁主持,6位学者进行了大会发言。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格林伯勒分校教授安奇毅发言的主题是“礼仪与慈悲:11世纪中越边境地区的地方政治行政”。通过对北宋官员杜杞对宣州少数民族首领区希范叛乱的处置方式与越南李太宗对侬存福父子叛乱的处置方式的比较分析,总结了11世纪中越边境地区的地方政治行政的特点。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唐立发言的主题是“论改土归流后的土官:以云南蒙化左氏土官为例”。他以滇西蒙化府左氏土官为例,论述了改土归流之后的土司和流官的关系,认为改土归流并不一定意味着土司政权的全面崩解。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副研究员陈维新结合该院所藏贵州丹江及其他地区苗族招抚的奏折及贵州舆图,介绍了明清时期贵州的地域境况,作主题为“鄂尔泰改土归流及招抚贵州丹江等地折奏及舆图简介”的发言。

西南大学地理历史研究所所长蓝勇的发言主题是“从‘备边图’到‘界务图’的嬗变:中国西南历代边舆图编绘思考”。他从历史地理学的视角,结合各种边舆图,对“边”与“界”的概念进行了明确,阐述了“边”从文化边界、军事边界演变为政治边界的过程。蓝勇还提出,希望与会专家、学者能够编撰出一套土司地域图集。吉首大学教授成臻铭说,本次土司学术研讨会在遵义召开,是一场有特殊意义的“遵义会议”。他以明朝西南边疆为视域,对土司的纳赋和朝贡制度作了介绍,分析了土司贡纳制度在明朝早、中、晚三个时期的变化,作主题为“明朝时期西南边境的土司贡纳制度”的发言。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土司文化专业委员会主席团主席、遵义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院长陈季君发言的主题为“《清实录》所载土司承袭事例初析”。她指出:《清实录》里所记载的土司承袭之事共有858例,为研究清代土司承袭制度的执行情况提供了重要史料,并对858个土司承袭事例涉及的省区、土司及职衔,土司袭替之缘由,土司承袭人之身份进行了分析,认为应加强对土司制度层面的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土司文化专业委员会主席团执行主席李世愉担任大会发言评议人。他表示,安奇毅的宋代边境政策研究对土司研究有借鉴意义。对唐立“改土归流不是土司制度的崩溃,改土归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一观点,李世愉指出:改土归流也要针对具体时间、事件、地方等不同而论。认为陈维新部分舆图的年限问题有待商榷。对蓝勇提出的建议,他表示会争取请相关历史地理专家来共同绘制土司地域图集。李世愉认为,成臻铭对土司制度的研究很有意义,同时也希望在朝贡方面能够有更深入的研究。评赞陈季君提交了一篇高质量的论文,研究视角好,方法得当,材料丰富。最后,李世愉号召与会专家、学者要继续致力于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的研究。

7月30日下午―31日下午,与会人员围绕“土司学理论构建与方法的探讨”“土司制度与古代国家认同研究”“播州土司历史与文化价值”“土司文化与土司申遗”四个主题,进行分组讨论。其间前往海龙屯土司遗址进行了文化考察。

在分组讨论中,李世愉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谈到了关于“深化土司研究的几点思考”,指出应重视制度层面的研究,须规范使用土司制度中的基本概念,要纠正研究中的偏差,将土司研究推向深入。云南师范大学教授邹建达认为,在土司研究中的碎片化问题主要表现在研究缺乏整体性,史料的碎片化运用,土司文化的碎片化研究。这些问题的出现,已经给土司制度和土司文化研究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因此,“土司研究应避免碎片化”。

广西忻城县土司博物馆馆长陈寿文的“论明清时期广西土司制度和民族关系”阐述了广西壮族土司的起源与发展,广西土司与中央朝廷的关系及其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情况。台湾辅仁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张琏以“西山采蕨,何陋之有——王阳明谪居龙场后及其对少数民族的新思维”为题,对王阳明被贬谪到贵州龙场后对水西土司与水西彝民的教化,以及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智慧等进行评介,认为贵州以边陲之地成就了一位划时代的思想家。

此外,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教授古永继、成都师范学院副教授董春林、大理学院民族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罗勇、广西民族大学教授腾兰花、长江师范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副院长谭清宣、遵义师范学院乌江流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宋娜、遵义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苏涟、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廖佳玲等人分别以“明代的云南人口是‘夷多汉少'还是‘夷少汉多'”、“土司前奏:宋代羁縻政策研究”、“政区、大姓与云南土司制度”、“浅议明代云南壮族土司的国家认同”、“播州治域变迁及其原因”、“论家国同构格局下的土司制度特征”、“贵州建省与播州杨氏土司的悲剧”、“论播州杨氏土司的承袭制度”等为题进行了讨论交流。研讨会共收到论文90多篇,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比以往有了进一步提高。

8月1日上午,云南师范大学教授邹建达、长江师范学院副教授彭福荣、遵义师范学院副教授党会先、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兴骥分别代表四个讨论组,作分组讨论情况汇报。

随后,由陈季君主持,研讨会进行第二轮大会发言。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飞作主题为“海龙屯土司遗址考古”的发言。他向大家介绍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四年来对海龙屯土司遗址进行考古的情况以及取得的进展:清理了全屯的大体格局;发现许多建筑群,对新王宫进行了相关考察;对屯的修建过程有了一个立体意识;出土遗物上万件,对重构土司的生活情况和对外交流有巨大帮助;借申遗和海外考古,拟订了一个三年的考古工作计划。云南大学教授方铁作主题为“论元明清三朝的蛮夷观”的发言。元明清时期的“蛮夷观”较此前中原王朝的蛮夷观发生了明显变化。新型的“蛮夷观”使元明清的统治者加强了对边疆蛮夷的管理和改造,并通过推行土司制度实现了“以夷制夷”的设想。长江师范学院教授李良品在发言中说: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研究不仅存在诸多空白和盲区,而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如果不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将会对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研究及“土司学”的构建带来负面影响。他指出了“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研究应注意的八个问题”:一是中国土司制度具体内容研究,二是中国土司制度运行机制研究,三是中国土司制度与国家治理研究,四是明清改土归流问题研究,五是土司地区风俗习惯研究,六是土司制度史料整理问题,七是中国土司文化保护与利用研究,八是运用“总体史”的研究方法。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传记组副组长、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李治亭对发言进行评议,肯定了分组讨论的内容有创新精神、有深度和多样化。对李飞为申遗所做的贡献表示感谢,对他的考古奉献精神表示钦佩。认为方铁的研究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研究蛮夷观的变化和影响具有现实意义;李良品提出的八个问题为土司研究提出了新方向和新思路。

大会发言结束后,由遵义师范学院副校长吴有富主持,举行第五届中国土司制度及土司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闭幕式。 李世愉作研讨会总结讲话,代表全体与会人员对筹备方遵义师范学院和汇川区人民政府致以衷心的感谢。他相信本次土司研究的“遵义会议”一定会对今后的土司研究起重大作用。本次与会专家准备充分,其论文质量高,研究视角新;土司遗址申遗成功,与专家学者的研究密不可分。在分组讨论中,大家对土司制度和土司文化研究作了深入剖析,指出了土司研究存在的问题。希望今后的研究更加深入,研究一定要准确,研究成果要简明扼要,让读者易读懂。

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党委书记喇明清对本次研讨会的主办方、承办方致谢。作为下一届中国土司制度及土司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主办方的代表,对与会人员发出邀请。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卜宪群在讲话中指出:一个学科有其特定的研究内涵,在土司学的研究上,应与其他学科进行比较研究。对与遵义师范学院共同建立的研究基地——土司文化研究中心,他表示,历史研究所将会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基地的建设与发展,也诚请各位海内外专家共同为完善基地而努力。

吴有富在总结时说:此次研讨会是遵义古军事城堡海龙屯成功申遗后规格、质量、水平最高的一次学术活动。研讨会的丰硕成果,必将把中国土司历史及文化研究推向新的高度,让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价值精神在世界文化领域中更加芳华璀璨。

[1]李世愉.深化土司研究的几点思考[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7-13.

[2]邹建达.土司研究应避免碎片化[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5,(4):15-18.

[4]李良品.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研究应注意的八个问题[J].民族学刊,2015,(3):79-84.

[5]陈季君,党会先.播州民族文化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魏登云)

A Contemporary Thought on the Tusi System and Culture——A Review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hinese Tusi System and Culture

TANG Yan-fei,WEI Deng-yun
(Zunyi Normal College 1.School of Humanity and Communications;2.Center for Cultural Studies in Northern Guizhou,Zunyi 563002,China)

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hinese Tusi system and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academy held after the three Tusi Ruins sites were recorded successfully in the list of world heritage.The participants made a discussion on the four themes like“An exploration ofthetheoreticalconstructionof Tusisubject”,“Astudy ofTusisystem andidentityof ancientcountries”,“the history ofTusiin Bozhou and its culture”,and“Tusi culture and its apply to the list of word heritage”;and this study is much better than previous ones either in depth or in width.

Tusi system;Tusi culture;contemporary thought

K03

A

1009-3583(2015)-0010-03

2015-08-12

2014年度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JD2013219)

唐燕飞,女,贵州遵义人,遵义师范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地域文化。

猜你喜欢

土司师范学院研讨会
遵义师范学院作品
通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阿来长篇小说《云中记》研讨会实录
“土司文化圈”的内涵、特征与意义
洛阳师范学院
Fort Besieged
从土司到土司学:中国土司文化研究的新进展
——李良品《中国土司学导论》读书札记
寻找最美校园 牡丹江师范学院
王国钦《知时斋说诗》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李元洛《诗美学》研讨会”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