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强做精民生新闻提升党报舆论引导力
——《通化日报》创新民生报道的实践与探索

2015-01-30周云燕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7期
关键词:党报日报吉林

□周云燕

(通化日报社,吉林通化134001)

做强做精民生新闻提升党报舆论引导力
——《通化日报》创新民生报道的实践与探索

□周云燕

(通化日报社,吉林通化134001)

党报重视民生新闻不仅是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的需要,也是凸显党报权威性、凝聚力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不仅是党的执政理念核心价值所在,也是民生新闻的社会价值所在;不仅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也是党报坚持“三贴近”原则的要求。吉林《通化日报》作为地市级党报,坚持服务党委政府与基层群众并重的原则,在做好民生新闻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

创新办报理念,坚持群众路线

党报是党委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因此,党报既要准确传达党委政府的声音,也要广泛关注百姓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民生新闻反映的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真实状况,涉及就业、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方方面面。要做好民生新闻,必须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树立人民群众是主体和主角的意识,体现深挚的民生情怀,充分关注百姓生活,关心民间疾苦,满腔热忱地关注民生、反映民生、服务民生。地市级党报在地域上、情感上与人民群众联系最为密切,更容易掌握第一手新鲜的民生新闻素材,有着做好民生新闻的先天优势。

近年来,《通化日报》不断加大民生新闻报道力度,在宣传报道中,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注意转换和选取民生视角,强化版面和专栏引导,让基层和群众的声音成为主流声音,把群众的评判作为检验报纸影响力的根本标准。在《通化日报》2014年推出的主题策划中,紧紧围绕就业、住房、低保、医保、农村合作医疗等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话题,精心策划,重兵投入,全方位加以报道。如《廉租房让我有了安稳的家》、《好事儿越办越好棚户区越来越少》等民生新闻报道,深受读者好评。同时,紧紧围绕民生建设的热点难点做文章,凡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问题,《通化日报》都密切关注,并选准切入点及时报道。如报道市场物价问题、家教市场问题、看病难问题的稿件,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民生建设的焦点。《通化日报》不仅高度关注,而且“敢发第一声”,对新闻深度的挖掘、对问题的剖析及报道产生的效果,体现了党报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拓展新闻视野,强化深度报道

民生新闻来自基层、来自生活、来自群众,要做好民生新闻,必须坚持“三贴近”。要从老百姓的立场出发,以老百姓的视角,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老百姓的语言,回答老百姓关心的问题。民生新闻很多线索看似是老百姓的家长里短,有些事情甚至是鸡毛蒜皮,不值一提,但正是这些很多微不足道的现象却反映出民生建设中的不足方面,这些问题的解决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通化日报》注意把握民生新闻的“大局观”,注重抓住党和政府重视、群众百姓关注的焦点问题进行报道,引导舆论。2010年,吉林通化市委、市政府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把准民生“脉搏”,实施了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暖房子”暨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时任吉林省委书记孙政才看到省委办公厅信息调研处的一份《通化市推进暖房子工程的调查与启示》专题调查报告后,亲自批示:“通化市的做法很值得各市(州)学习。请印发各市(州)学习借鉴。”面对这一重大民生题材,记者奔波于各暖房子工程现场,深入25个工程直接责任部门和更多的间接单位采访,撰写出通讯《幸福写在山城百姓脸上》,这种多侧面、立体化的重点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该篇通讯也获得了吉林新闻奖一等奖。

近年来,诸如此类深度报道还有很多。如:针对居民关注的冬季供暖问题,推出《“今冬供热准备充分,择时开栓!”》、《“恒泰热力”整体服务“发力”》等系列报道;针对读者来信反映小区停车难的问题,推出创新物业管理的深度报道等等。这些深度报道有效拓展了民生新闻的内涵,提高了新闻报道质量和水平,增加了报纸的“厚度”。

改进报道方式,打品牌树形象

民生涉及百姓的生活等方方面面,民生新闻报道并不只是“小打小闹”,完全可以而且必须要“做强做精”。地市级党报要想让民生新闻出新出彩、做大做强,必须不断创新,改进报道方式,从版面布局、专栏设置、专题策划、评论选题等多方面不断创新,形成品牌效应。

关注党和政府民生建设的重点是党报策划民生报道的出发点和着眼点。2010年夏天,通化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引导广大群众开展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是党和政府灾后的重点工作。《通化日报》从8月份开始,推出“勇于担当展风采重行务实建家园”专栏,刊发《危难之时伸援手》、《携手重建新家园》等一组稿件,起到了凝聚人心、不惧困难、同心协力战胜灾害的作用。到了10月,又推出《“这里的人气儿像团火”——写在通化灾民喜迁新居之际》(获吉林省新闻奖一等奖)等稿件,传递党和政府时刻把灾区群众放在心上,确保灾区群众平安过冬的信息,既十分重要又非常及时。

2011年8月,“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成为新闻工作者思考的课题、行动的主题。9月14日,常设栏目“记者走基层”在《通化日报》一版头条位置与读者见面。《“心里得劲儿,干啥都乐和!”》、《“老百姓的‘血汗钱’一分不能少!”》、《楼房“穿上大棉被”百姓摘下门帘子》等众多民生新闻陆续见诸报端,把党和政府关注民生的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展现在读者面前。《通化日报》将“走转改”常抓不懈,建立长效机制,坚持常态化,效果明显。2012年7月,在通化召开的中国记协机关赴吉林走基层调研座谈会上,《通化日报》“记者走基层”专栏获得高度赞扬、受到一致好评。

《通化日报》还针对民生建设热点话题,及时发表言论,旗帜鲜明地表达观点是党报引领主流声音、形成健康舆论氛围的重要手段。2014年高考期间,针对不少考生出现的情绪焦虑现象,《通化日报》推出了新闻热评《愿每个青春的梦想都不被辜负》,对指导考生正确面对高考、舒缓紧张情绪起到了积极作用。又如,关于多个城市公交车每年收到大量形形色色“币种”现象,《通化日报》对这一深为百姓关注的话题,及时刊出新闻热评《让失信者寸步难行》,是一篇据理分析、一针见血的民生时评。还有《看看谁在恣意助长节日送礼行贿的歪风》、《纠正“中国式过马路”要管人也要治路》等,都是既敢于针对热点,又正确把握难点、正确引导舆论的言论。■

(作者系吉林省通化日报社社长、总编辑)

猜你喜欢

党报日报吉林
热烈祝贺《平顶山日报》复刊40周年(1982-2022)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吉林卷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吉林卷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灵感日报
灵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