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中国话语 直面“中国问题”:《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评介

2015-01-30曾庆桃

中国出版 2015年14期
关键词:话语中国共产党发展

近期,《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2月出版)一书引发了社会各界关注,甚至引发了学界关于中国之道的学术热潮。该书是鄢一龙、白钢等京沪五位青年学者对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共同关切,他们高扬社会主义理念,直面“中国问题”,不仅从文明、政治、社会、基层、经济等视角分析了中国的发展道路、基本制度、国家治理的优势与问题,提出了一些当代青年共同思考的问题和建议,而且还深入探讨了中国共产党如何克服和迎接了重重危机与挑战,社会主义道路的何去何从,并希望回答干部群众关注和困惑的一些重大问题。

该书突破了唯西方话语体系马首是瞻的现象,认为现代西方理论的提出都不外乎着眼于解决西方社会的问题,并反映西方社会的独特实践经验,而中国问题的解决不能一味寻求和依赖西方的“良丹妙药”,应看到我们中国自身的制度发展优势,以中国的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和实践经验为主体。而当代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这种特色的话语体系坚持“合则用、不合则不用”原则,以当代中国的实践为主体,以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西方理论这“三统”为用,即古为今用、洋为中用、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所用。

坚持用中国话语解决中国的问题,并不意味着思想的“闭关锁国”。该书认为中国发展进程隶属于世界发展浪潮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是世界各执政党的一分子,社会主义也是世界发展的一种模式,所以要把中国的问题放到世界大潮流上来思考和研究。该书一大亮点就是以贯通中西、国际化的视野来分析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阐述中国的“正道”和“大道”。同时也需要更为全面的观察,不仅仅注意到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层面,也要关注其消极的方面。

书中精到回答了“时代是什么”“人民至上”等重大问题,为当代青年举起一面旗帜,是有勇气有担当的著作。首先,该书五位作者都是“75后”青年学者,这一代人经历了完整的改革开放过程及全面市场经济建设阶段,感受到国家的巨大发展,也感受到很多问题。作者将人们心中所有、笔中所无的内容进行系统总结、理性表达,坚持“我们希望既面向现实,又面向未来。面向现实就是看到现实的问题,面向未来就是在提出解决方法时,有自己的视角”的创作思路,思想观点“接地气”。

此外,该书提升了新一代青年的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作者很大程度上是在学术研究和共同讨论基础上,回答这一代青年遇到的一些疑问和困惑。因此,该书一出版,就在“80后”“90后”青年群体中产生了广泛的共鸣,引起了社会强烈的反响。“在世界资本主义包围中,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为何走得通?只有中国具备社会主义土壤吗?”“社会主义中国能否、如何驾驭资本?”等问题备受关注。而书中对此也给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答案,例如,面对国内外异常强大而灵活的资本力量,中共党建的核心在于通过思想与制度建设保持政治主体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在于驾驭资本为人民服务;提出保护人民的结社意愿、以人民社会包容公民社会的社会建设思路。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话语中国共产党发展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