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转型期楚雄彝族母亲育儿观念的转变

2015-01-29郝萍瑞徐跃飞赖映红楚雄师范学院675000

学周刊 2015年34期
关键词:楚雄转型期育儿

郝萍瑞 徐跃飞 赖映红(楚雄师范学院675000)

社会转型期楚雄彝族母亲育儿观念的转变

郝萍瑞 徐跃飞 赖映红(楚雄师范学院675000)

楚雄彝族母亲在孩子的养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社会转型期,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公共教育机构的兴起、社会传播媒介的发展,母亲育儿观念在亲子观、受教育观、期望观方面发生了转变。而楚雄彝族母亲科学育儿观念的形成离不开政府、社会各界的支持以及彝族母亲自身素养的提升。

社会转型期楚雄彝族母亲育儿观念转变

彝族是一个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民风民俗的民族,楚雄是彝族繁衍生息的重要区域。传统的楚雄彝族社会,存在着男子作为家长,主外,从事重体力劳动;女主内,从事家务劳动和田间地头劳动,并承担赡养老人,抚养孩子等重任。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方式的转变,主流文化的冲击,楚雄彝族妇女和男子开始共同参与到社会经济生活中,逐渐享有同等的社会地位,与此同时,男子也相应地开始分担一部分家务,并且在孩子的教养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母亲在养育孩子方面的重要性却是不可替代的。楚雄彝族很重视母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俗话有曰“跟着好人做好人,跟着私娘跳假神”。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进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而转型期的到来,对传统的楚雄彝族人民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孩子的养育方面,母亲的育儿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一、楚雄彝族母亲育儿观念的转变

母亲育儿观念是母亲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对孩子发展、教育孩子的方式与途径、孩子的可塑性等方面所持有的态度和看法,主要包括亲子观、受教育观、期望观三个方面。

(一)亲子观的转变

母亲的亲子观是指母亲对自己与子女关系的基本看法。楚雄彝族母亲认为自己作为孩子的抚养者和教育者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受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认为家庭中子辈和长辈之间的关系,是从属、尊卑关系。子女从属于母亲,母亲拥有绝对的权威,子女要无条件地服从,孩子对母亲的话要绝对听从。母亲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要求孩子,不会考虑孩子的感受,即“我说了,你就得做,不管你愿不愿意”。这样人为地加大了母亲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扩大了“代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但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外来文化的冲击,这一观念发生了转变,母亲开始了解孩子的特点,尊重孩子的意愿,相信孩子的能力,更多的母亲开始有意地引导孩子,倾听孩子的声音,发现孩子的需求,增加亲子间的互动,而不是单方面的要求、命令,亲子关系趋向平等。

(二)受教育观的转变

母亲的受教育观是指母亲对教育在孩子发展中的作用的看法。就教育目的而言,在传统的楚雄彝族母亲的认识中,认为孩子应该是接受教育并能够获得优异的成绩。孩子好不好,成绩是唯一指标。而且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孩子学习好不好,与学校教育有必然的关系。社会转型期的到来,楚雄彝族地区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发展起来,电视、网络媒体的普及,母亲的育儿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认为在孩子成长中幸福快乐是很重要的,大多数人不强求孩子一定要有优异的学习成绩才是好孩子。开始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80后的母亲都希望将孩子送入幼儿园或者一些培训机构接受教育。认为在教育中要注重孩子的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当然非常认同教给孩子一些知识,并且不只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她们开始注重为孩子树立榜样,注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

(三)期望观的转变

母亲的期望观是指母亲对孩子的教育与职业的期望。母亲的期望和孩子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母亲良好的期望是孩子成才的不竭动力。在传统的楚雄彝族家庭中,受长久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的影响,母亲的育儿观念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母亲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将来的学历没有苛刻的要求,认为孩子上大学已经不是唯一的出路了,能自己养活自己就可以,从事个体经营也行。当然,也认为孩子应该为家争光,应该比自己强,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将来能处于社会的较高层次。很少有母亲希望孩子成为农民,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二、楚雄彝族母亲育儿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社会转型期是个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变革时期,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都呈现出了新的态势。社会转型期的特征投射在楚雄彝族地区,社会经济水平日益提高,公共教育机构兴起,社会传播媒介形式多样,而这些促使彝族母亲的育儿观念发生了转变。

(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影响着楚雄彝族母亲的育儿观念

楚雄彝族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以农业生产为主,就业与创业机会较少,考大学到政府、事业单位工作成为就业的主要途径。对于楚雄彝族来说,想要摆脱贫困就必须要上大学,否则只能回家耕地受穷。自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7个1号文件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支持云南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和滇中经济区建设等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特别是国家桥头堡战略中给予楚雄州建设绿色产业基地的定位,使楚雄州加快了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根据《关于楚雄彝族自治州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记载及根据相关数据显示,1994―2014年20年间,楚雄州生产总值从53.62亿元增加到701.8亿元,增加了12倍。“一旦物质文化发生变革,非物质文化——价值观、规范和意义、社会结构——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1]经济上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就业途径随之拓宽,外出打工人数增多。楚雄彝族母亲对子女上大学到政府、事业单位工作的观念发生了改变,认为能工作能养活自己就行,不管做什么工作。

(二)公共教育机构的兴起影响着楚雄彝族母亲的育儿观念

楚雄彝族多生活在山区和半山区,在没有公共幼儿教育机构之前,母亲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孩子获取本民族的知识,帮助孩子建立初步的民族情感。在公共教育机构产生以后,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公共幼儿教育机构的开办,彝族母亲在与学校、幼儿园的联系中,逐渐接受到来自学校、幼儿园教师教育理念的影响,使其育儿观念发生着变化。在国家教育政策方针推行的过程中,截止到2014年,楚雄州学前3年儿童毛入园率达75.3%;义务教育覆盖面不断扩大,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5%,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达99.7%;高考绝对上线率高于全省4.81个百分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发展不断加快,整个教育发展态势良好,其影响深入到每一个家庭。特别对于学龄段的孩子,彝族母亲开始关注到孩子身心的发展,而不仅限于学习成绩。

(三)社会传播媒介的发展影响着楚雄彝族母亲的育儿观念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播媒介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日益密切。在楚雄彝族地区,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媒体作为教育和传播的媒介在现代生活中分量越来越重,这是时代的进步,更是生活的进步。楚雄彝族母亲接触各种媒体,吸收来自四面八方的育儿知识,对于儿童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也不是任意可以塑造的蜡或泥,也不是可以任意刻画的木块;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一个活生生的人。”[2]楚雄彝族母亲不再把其当做个人的私有物品,开始将儿童当做独立的个体,考虑到孩子内在的需求,尊重儿童,爱护儿童,关注到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三、引导楚雄彝族母亲育儿观念科学转变的建议

楚雄彝族母亲传统的育儿观念已经无法适应对现代孩子的教育,应不断向现代教育理念转变,而育儿观念的转变需要政府、社会、学校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完成,提升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能力,让家庭教育起到它应有的作用,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一)政府政策扶持楚雄彝族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家庭教育指导机构还比较欠缺,特别是在楚雄彝族的农村地区。政府需要组织学术力量、资金力量和行政力量来建设成适合彝族家庭教育指导的权威机构,指导彝族母亲形成科学的育儿观念。同时,当地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家庭教育扶持体系,整合家庭教育资源,对家庭教育工作进行组织,规划,实施,加强对彝族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管理,加强对彝族母亲的培训,形成彝族特有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政府支持体系。

(二)加强社会对楚雄彝族的广泛关注

在楚雄彝族农村地区,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彝族母亲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还只是停留在收音机、电视、图书、报纸等资源的阶段,计算机网络媒体的使用仍然有限。因此,社会要注意提高传统媒体在育儿指导方面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并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化媒体,扩大育儿知识的覆盖面。另一方面,加强对西部教育的宣传,让更多的人关注西部农村的教育发展,投入到西部教育发展中。

(三)提升楚雄彝族母亲自身的文化素养

楚雄彝族母亲需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更新育儿观念。由于受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彝族母亲缺乏科学的育儿观念,在社会发展进步的今天,要成为新时期优秀的母亲,必须通过学习,获得教育的知识和方法,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扬长避短的破除传统家教中不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观念,树立自由、民主、平等的科学育儿观念。同时,对于传统文化中注重传承尊老爱幼、和睦共处、勤俭节约等这些优良的家庭传统美德,要传承与发扬。

[1]Ogbum,William.Social Changes with RespectstoCultureandOriginalNature. NewYork:Viking,1950.

[2](意)玛利亚·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任代文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

(责编张敬亚)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QN201244;楚雄师范学院学术后备人才资助项目,项目编号:09YJRC29。

猜你喜欢

楚雄转型期育儿
名家与楚雄
名家与楚雄
穿越“四大走廊” 品味古今楚雄
偷偷摸摸育儿
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预算改革
商业健康险已到转型期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
楚雄盆地扭动构造及其演化
社会转型期人民调解制度面临的挑战与进路
育儿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