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本位才是真

2015-01-29王建江苏省睢宁县八里小学221200

学周刊 2015年34期
关键词:教者草原语文课堂

王建(江苏省睢宁县八里小学221200)

学生本位才是真

王建(江苏省睢宁县八里小学221200)

很多时候,语文教学面临这样的尴尬: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精心解读文本,挖掘每一个知识点,找准每一个训练点,每一步细节化,确定化,结果是往往自己讲得天花乱坠、声情并茂,学生却听得无精打采,无动于衷。导致课堂“教”与“学”脱节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教师备课、上课时,一味地说教霸占了课堂的话语权力,一味地提问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广度,竭尽全力的指导成为学生“被灌输”的痛苦根源。

一、是谁导演这场戏

(一)备课——备“怎么教”,而不是“教什么”

在课前,特别是公开课教学,教师拿到一篇课文,首先想到的是怎样的设计能出彩,怎样的文本解读才能博得听课教师的好评。于是,有能力自己解读文本的,花费心思构想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传输到学生头脑中的途径;没有能力的上网收集名家的教学实录,设计成严谨的“教案”,教学时严格地依照教案照本宣科,全身心投入演好上课的戏,甚至为了得到学生的配合,课前还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提示。试问,这样的备课、上课能让学生收获什么?

(二)课堂——教师的“舞台”,而不是学生的“乐园”

许多教师将课堂等同舞台,把自己当做“演员”,把学生当成“道具”,尽情展现自己才情,强势、亮丽的展示淹没了学生主体;多媒体喧宾夺主,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冲淡了教学的实质;人文内容的深度挖掘,充斥着语文教学的本质。相形之下,学生则显得灰头土脸:教师提出问题后,一时总难找到高质量的答案;回答问题时,语言的朴实难以配上教师富有感染力语言的情绪渲染;“中等以下”的学习领悟力,进入不了对课文的深度理解,无法达到教师对某段文字的阅读要求而充满沮丧……再问,这样饱受打击的课堂的学习,学生想说爱它怎能不难?

(三)评价——为了“分数”,而不是为了“素养”

虽然新课标提出“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水平”“促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是在今天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分分分,教师的命根”单一的评价形式,导致很多语文教师只重视学习的成果,忽略学习的过程。“让学生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语文、人文素养进步了多少,这才是衡量学生学习语文成果的标准。

二、学生本位才是真

“教难于学,乃因教所要求的是:让学。实际上,称职的教师要求学生去学的东西首先是学本身,而非旁的什么东西。”(海哥德尔语)因此,还语文课堂以原貌,真正关注学生,以“让学”的思想指导实践,使学生以“学习主人”的身份走进文本。

(一)课前因学情定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遵循学生身心反震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材料。”当教师拿到一篇课文,站在学生的角度细读文本后,首先要思考的是:学生已有的基础是什么?需要提升的是什么?感兴趣的是什么?易发生错误的是什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草原》是篇散文,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字里行间描画着浓郁的草原风情,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

拿到这篇文章,教者先要预测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是什么?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读通文本,理清条理,有关草原的古诗词、经典名句的累积,这些都是学生已知。草原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学生最感兴趣的应该是草原到底有多美。基于以上的解读,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即是带领学生走进草原,感受草原独特的景美(绿、辽阔、寂静),人美(热情),感情诵读表达对草原的喜爱之情。课上这些写作方法,关注学生已知,只把“情景交融”这一写法交给学生并当堂运用。

(二)课始源学生质疑

根据课题质疑,读文质疑,教师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把质疑的权利还给学生,以学生的问题为教学的主要问题展开讨论学习,大力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我在教学《望月》一课时,由“月”象形的古体字聊起,紧接着,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作者望见是什么样的月亮?作者为什么要望月亮?作者望见的月亮和我们看到的月亮有什么不同吗?”这一学习过程,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会呈现有效、灵动的场面。在交流中,生各抒己见,倾听别人的见解,碰撞智慧的火花,进行创造性的阅读,体现真读、真思、真练的学习过程。

(三)课中敢直面生成

教师除了选择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有价值的问题外,面对预设,学生的理解出了意外和偏颇怎么办?我觉得,教师应该舍得在这些模糊点、生成处花时间,坦然直面生成,升华成课堂上的亮点。

教者教学《七律·长征》,课末总结“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传队。它向世界宣传红军打不垮!战无不胜!它播种英勇无畏、勇敢顽强、乐观、不放弃、不退缩、勇于挑战的精神。我们应该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教学的本意是培养学生一种爱国精神,一种面对困难勇往直前、乐观向上的精神。可是有学生的理解产生了偏颇,这是教者没有预设的,教者没有放弃这个很好的生成机会,以学定教,直面生成,把“球”又抛给了其他学生,和学生一起研究讨论,解决疑惑。因为有了这份不曾预约的生成,让教师和学生都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课堂多灵活评价

让学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当灵活掌握评价的标准,使学生对成功机会和成功诱因价值的预期始终处于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良好状态。教学评价标准要因人而异,要多一把尺子来评价学生,让他们时时体验到的学习成功的快乐。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小学语文教师要把语文课堂打造成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堂”,就应该高举“让学”的大旗,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追寻和践行“学生本位”的语文课堂。

(责编张亚欣)

猜你喜欢

教者草原语文课堂
讲解《草原图》
可可托海的草原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受教者主体性视角下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姚奇富:为教者,好之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