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激发中职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2015-01-29安亚娜石家庄市职业财会学校050000

学周刊 2015年34期
关键词:分组讨论音乐课中职

安亚娜(石家庄市职业财会学校050000)

浅谈如何激发中职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安亚娜(石家庄市职业财会学校050000)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生产一线人才的阵地。因此,教师应在培养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同时,通过开设艺术与人文课程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使其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在中职阶段,音乐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音乐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职生很多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甚至有着“学习无用论”的思想,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总结了如下几点。

一、教师应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音乐作为一门技能性较强的学科,要求教师应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广博系统的知识体系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我们常说如果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储备更多的知识。一个音乐教师只有具备了更多更广泛的知识,才能把课上得透彻,有吸引力。只有自身具备了良好的专业能力,才能把课上的生动、有感染力。具体表现在: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较强的教育理论基础。

(一)精深的专业知识

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一定要“一专多能”,拥有足够的知识,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音乐教师必须有“专项”,此外还要掌握一些音乐常识、音乐史、视唱练耳、乐理知识等相关的本专业知识。这样的音乐教师在课堂上一定是充满个人艺术魅力的,教学也一定会顺利很多。

(二)广博的文化知识

通过问卷调查也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希望音乐教师所具备的素质是全面化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音乐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职业中专学校的音乐教育应是把音乐和学生现实生活非常紧密地联系起来的,一方面提高音乐素养,另一方面为他们的顺利就业服务。音乐课上可能涉及古今中外的社会文化内容,教师已经不能够再靠一件乐器加一副嗓子就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所以对教师在知识的广度和综合程度上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需要形成适应新形势需要的知识结构,并对当今世界不断更新的音乐流派、风格、形式等方面有广泛的认识。

(三)较强的教育理论基础

著名的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我非常重视教育理论,离开教育理论,我是不能工作的。”拥有较多的教育理论知识可以减少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些盲目与错误。对于音乐教师而言,必须要拥有基本的教育教学概念、理论和观点,除此之外还要有探究意识、创新精神。这是人们对高素质音乐教师的要求,也是专业化音乐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

二、教师应具有多样的教学方法

我在教学中总结运用了以下几种主要的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分层分组讨论法、自身体验法。

(一)情境导入法

中职的音乐教学是针对非音乐类专业的学生,基本没有统一的教材,需要音乐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进行选择。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每次进行新的教学内容,我都要设计情境导入环节。比如,在欣赏古典音时,为了排除学生对于古典音乐接触较少这一问题,我设计了一个“古典也流行”的情境导入,为学生播放比较熟悉的通俗歌曲,而这些通俗歌曲中或多或少有古典名曲的乐句,如SHE的《不想长大》中用到的莫扎特的第40交响曲。这样在上课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兴趣所在,拉近了学生与所教内容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之后的教学。

(二)分层分组讨论法

分层分组讨论法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带动课堂气氛。音乐课的教学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与。对于同一音乐作品,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感悟。我利用分层分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音乐、认识音乐,并大胆表述出来。首先,分组并不是按照传统意义上的座位或值日小组分,而是自由组合,各组人数要平均,自由结合的小组人员对音乐的认识也有着共同之处,有一些需要参与的环节时更默契,课堂气氛会更好。

分层的意义是:根据每组成员对音乐的认识程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问题,确保每个小组每个成员都能有所收获。

(三)自身体验法

《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音乐教学过程应是完整而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音乐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在音乐教学和学习中须采用一种特殊方式——自身体验法。音乐的学习仅仅靠讲授法是不够的,因为讲授法与学生自身的音乐感受是相悖的,是以他人的感受取代自己的感受,以教师的体验代替了学习者的体验。所以在课堂上,我采用自身体验法引导学生自己体验不同的音乐并说出感受。比如,在讲授不同地域的民歌、民舞时,我采用让学生自己搜集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人文历史等资料。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通过网络学唱民歌、学跳民舞,继而在课堂上展示自己。自身体验法带给学生无限的乐趣,具有探索性、主动性、自觉性,并有切实的自身感受。

三、教师应具有严谨的课堂组织

课堂组织是指教学中的管理活动,为实现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课堂组织,教师一方面应维护课堂教学秩序、组织学生自觉学习,另一方面应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创设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严谨的课堂组织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对课堂情况应有预见性

对课堂情况应有预见性,主要讲课堂教学中突然出现的问题。

职业中专的学生普遍认为音乐课就是一种娱乐、休闲课,一般情况下在课堂上不会打架,通常感到无兴趣时,睡觉、玩手机、看课外书等。虽然属于违纪现象,但不影响其他学生。多年来,我在音乐课堂上发现曾出现学生旁若无人吃东西、出怪声等的突发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提前没有预见性,凭借自己多年的教学管理经验,我比较恰当地处理了这些事情,保证了课堂的正常进行。教育机制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但还是需要教师事先对课堂的突发事件应有所预见,遇到问题不会手忙脚乱。

(二)重视学生的参与性

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和探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音乐课就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去体验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提供参与的机会和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参与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成功的欢乐,在体验中展现自我的自信,体验合作的趣味。

(三)注重音乐课的结尾组织

一节成功的音乐课,应该像电视剧那样,每集后边留个悬念,让学生对课堂产生留恋之情,对下节课充满期待。所以音乐课的结尾跟成功的导入一样重要,因此我在每节课的结束之前留下一个悬念,或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延展,或是对下节课内容的一个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得课堂的气氛会很好,学生兴趣高,有利于下次音乐课的开展。

(责编张宇)

猜你喜欢

分组讨论音乐课中职
基于分组讨论互动教学的视频反馈学习法在神经病学教学查房的应用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