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标导向的高中英语课前预学

2015-01-29吴超玲

英语教师 2015年11期
关键词:预学课文目标

吴超玲

一、高中英语课前预学的必要性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明确指出:“高中英语教学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具有高中生特点的英语自主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以“生”为本,以“学”促教。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适当给予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和能力方法的基础上,主动地对新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分析探究。

首先,课前预学是课堂学习的起点,是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陈国海 2010)。毋庸质疑,课前预学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环节。

其次,课前预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之一。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即预学。课前预学作为学习过程的起始阶段,能提高学习新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预学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再次,课前预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主体发展的有效策略。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以自主阅读教材、查阅资料、思考归纳等方式实现学习目标,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创新能力。同时在预学过程中,学生可以监控和评价自己的学习表现,成为自我管理学习活动、讲究学习策略的自主学习者,从而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高中英语课前预学现状

根据笔者在相关学校进行的问卷调查和师生访谈结果,目前高中学生的英语课前预学主要存在以下四大共性问题:

(一)预学目标不明确

许多教师在布置预学任务时没有明确目标,只把它当成一种教学“装饰”,泛泛布置。比如,一些教师布置预学作业时常说“请同学们朗读课后词汇表,预学第x页的课文”。由于预学目标不明确,学生也就敷衍了事,预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预学任务不具体

由于预学目标模糊不清,一些教师不分选择地要求学生预学课文或所有词汇。预学并不是对所有新知识的全盘准备,而是要根据教学目标针对重难点进行选择性预学。预学必须落实到英语学习的各个单元以及具体板块的新知识中。

(三)预学方法不恰当

不同的教学目标应有不同的预学方法。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结合知识特点和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预学方法,如,听音跟读、查找资料、课文理解、话题讨论等。很多教师谈到预学就布置听音跟读的作业或抄单词等较低层次的预学要求,形式呆板,使学生对预学失去了兴趣。

(四)预学评价不到位

预学目标的缺位导致预学评价出现严重问题。一些教师缺少相应的检测环节,或检测与预学活动无关联,甚至无法鉴别学生是否预学,对学生的预学反馈则更无从谈起。教师布置了预学作业,但在教学过程中却只字不提,致使预学流于形式,挫伤了学生预学的积极性。

基于高中英语课前预学情况的调查分析,课前预学现状令人担忧。综上所述,课前预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应主要归咎于没有明确的预学目标。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用目标导向学生的课前预学,从预学目标、预学任务、预学方法、预学评价四个维度来构建高中英语课前预学模式,以期提高课前预学的有效性。

三、以目标为导向的高中英语课前预学的实施

(一)“课前预学”的要素及关系

有效的课前预学应具备以下四个要素,即预学目标、预学任务、预学方法和预学评价,四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如图1所示)。

图1

预学目标犹如导航仪,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指明要求和方向,让学生知道自己学习的内容是什么,明白自己应该预学到什么程度。预学目标是学生有效预学的前提条件。预学有目标,学生学习就有方向和动力,并对预学效果产生积极作用。针对预学目标,教师设定或学生自主安排预学任务,通过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实现预学目标,同时教师应根据相应的预学任务作具体的“方法指导”,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完成预学任务后,师生共同对预学效果作评价反馈,以便于调整相应的教学环节。

(二)课前预学模式框架

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相关预学研究成果,并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以提高课前预学的有效性。预学模式框架(如图2所示):

1.以英语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当前高中生的学情出发整理并制定高中英语学习分级目标:总目标、阶段目标、单元(课时)目标。

2.根据英语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实际,合理布置预学任务,并辅以有效的预学方式。

3.依据学习目标,制定有效的预学评价标准,检查预学效果和预学目标是否达成,并在研究中实践反思、总结经验、不断改进,然后再实践,如此循环。

图2

(三)具体操作

1.预学目标——整体性菜单引领

(1)目标的阶段性和层次性

有效的目标必须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找准预学的切入点,而且要难易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让学生“跳一跳把果子摘下来”。如果目标太简单,不能引发学生思考,那就等于没预学;如果要求太难,超过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水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预学目标要难易适中,使学生“跳一跳”,能够达成目标。以高一阅读课预学目标为例,可将目标定位在词汇的积累、主旨大意的概括、背景知识的拓展上等;对于高三年级的预学目标,可以渗入文本框架的梳理、文本疑难句段的深层理解、文意的深刻感悟等。

此外,在设计预学目标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基础差异,实行分层次预学法,把目标分为两个层次(基本要求和发展要求),让英语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也能在预学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例如,教师指导语言基础薄弱的学生预学时,可以要求他们读(课文)、圈(生字)、标(音标)、画(词语),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找出课文中的知识点;对于语言能力较强的学生,除要求流利朗读课文之外,可以将目标定位在语篇的理解和语言的运用上,让他们运用恰当的语言概括文本主旨大意,表达自己的观点。

(2)目标的多元化和具体化/量化

预学目标应是多元的,可涉及三维目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预学目标应具体、可量化,能根据预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情况作相应调整,便于学生在预学过程中对照目标进行学习操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明确预学目标,提高预学的有效性,笔者制定了预学目标卡(如表1所示)。

表1:预学目标卡(以人教版高一英语Module 1 Unit 1 Friendship Reading:Anne’s best friend为例)

2.预学任务——过程性方法指导

(1)合理细化预学任务

基于预学目标,合理细化预学任务。预学任务的安排要遵循以下原则:层次性、针对性、趣味性、启发性、可操作性及便于检查和评价。根据教学实际内容和能力培养的不同侧重点,预学任务可以分为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两大类,具体包括词汇、句型、语法、篇章、背景信息、讨论话题、调查研究等。根据预学形式可分为隐性形式(听、说、读)和显性形式(读、写),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由于学生基础学力不同,学习需求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预学作业时,应在充分考虑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设计,分层布置预学作业。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降低要求,教师让他们流利地朗读课文,标出生词和疑难词句就行了;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应要求他们搜集相关背景资料,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就相关话题表达自己的观点等。采取分层布置预学作业的方法,可以充分调动不同语言水平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分别取得较好的预学效果。以人教版高一英 语 Module 1 Unit Friendship Reading:Anne’s best friend为例(见表3)。

表3

(2)科学指导预学方法

由于预学目标与内容不同,课型不一,教学路径与方法各异,预学的方式与方法必然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预学方法进行课前预学。基于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可将课前预学方式大致分为以下五类:

第一,听音朗读式

在预学新单词或新课时,要求学生听录音跟读词汇、课文,帮助学生扫除生词的发音障碍,掌握正确的语音和语调,准确、流利地朗读词汇、课文,改善语音面貌。这些都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听力,加强学生的语言记忆力,培养英语思维和英语语感。

第二,小组讨论式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建立合作学习小组,进行任务分工,由组长主持共同交流预学收获,讨论预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其好处在于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同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帮助,增加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

第三,阅读理解式

预学课文时要求学生至少通读课文三遍:初读课文,找出文中生词,读懂大意;再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理清思路;三读课文,把握要点,在有质疑或隐晦处打“?”。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对于疑难处和精妙处还要不厌其烦地加以品读玩味,力争感悟体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做标记,比如:用“--”标出文中的生字新词,用“O”圈出自己容易读错或写错的词语,用“……”画出优美词句,用“?”标明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等。

第四,资料查阅式

搜集和处理信息是新课改对学生的要求,它是促进学生阅读理解,拓展学习资源的重要渠道。独立运用工具书,尝试解答学习疑难点,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体现。因此,课前预学可以要求学生使用工具书查阅生词的音形义,模仿词典句子进行造句。查阅语法工具书,能模仿语法的结构,分清使用的范围及不同点,也可利用各种媒体资料查阅相关信息,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第五,动手体验式

对于故事性强的课文,教师可要求学生熟读课文,搜集相关资料,参照相关资料重新编写课本剧,并在课前进行故事排练、表演等。常识性的课文,涉及自然科学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生不易弄明白,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动手演示或进行必要的调查访问、资料查找。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预学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一举多得。

(3)预学案编写

预学案也称为“预学习单”或“预学单”,是引导学生自主预学的方案或为学生预学学习内容提供的一个预学方案。学生在课前完成预学案,然后教师对结果进行初步了解和分析,教师才有可能将这些反馈上来的内容设计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通过“预学案”引导学生预学,提高预学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常规的预学案主要包括预学目标、预学任务、预学反思等(如图3所示)。

图3:课时预学案

3.预学评价——多元化评价反馈

预学仅有布置不行,教师还必须加强监督检查。有检查才有落实,有评价才会有促进。教师应通过预学效果的反馈,及时掌握学情,有效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应定期对学生的预学情况加以检查评定,建立各种激励机制,对预学态度好的学生多加表扬,对优秀的预学成果加以展示,让他们享受到预学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预学的兴趣;对不自觉预学的学生也要有适当的惩罚措施。教师最好用一个本子记录学生的整体预学情况,哪些地方值得继续发扬,哪些地方需要改进,都应一一记录清楚。

(1)评价依据和要素

教学目标是教学评价的基本出发点,教学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由此可见,预学目标是预学评价的基本标尺,预学评价实际上是检验预学目标是否达成。预学目标中涉及的三维目标(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是预学评价的轴心和焦点。预学评价围绕这三个基本要素,评价过程中关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达到预期目标的层次和百分比,以及学生在预学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等(见表 4)。

表4

(2)评价类型

课前预学评价采用以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为主,纸笔测试性评价为辅的评价方式。纸笔测试性评价主要用于检测学生语言知识和篇章理解的预学效果,如听写、默写、翻译、语法运用、阅读理解等。表现性评价,即“通过学生自己给出的问题答案和展示的作品来判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李永珺、张向众 2002),主要用于评价预学笔记、小制作/动手实践、项目研究、读书报告等长作业的预学成果。同时,为增强学生的预学动机,提高预学质量,班级可以设立预学“星级评比栏”,根据学生每次的预学情况进行评比加星,定期评选出预学小能手进行奖励。根据不同的预学目标和预学任务,可将预学评价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作品展示性任务评价:将学生预学成果和作品以主题形式进行展示,如预学笔记、话题资料收集(图片/文字/课件)等,供学生交流欣赏,为全班学生树立预学榜样。

第二,限制性表现性任务评价:对预学任务内容或主题有明确的界定,是相对简单的任务,如听录音流利地朗读课文、翻译词句、根据文意回答问题等(见表 5)。

表5: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学生课文朗读评价表

第三,扩展性表现性任务评价:具有很强的主题延伸性,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思维创作空间,如项目研究、根据布置的预学话题进行daily report/presentation等(见表6)。

表6: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学生值日报告评价表

(3)评价方式

教师点评: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预学作业进行个别或集体检查、批改、点评,点评时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这有利于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他们的预学兴趣,提高预学质量。

同伴/小组互评:同伴间或小组间就预学作业相互交换意见,根据相应的预学评价标准进行合理的评价与反馈,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相应的预学评价标准对自己的预学作业进行自我评价,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反思自己的预学是否已达标,寻找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从而提高预学的积极性。

评价在学生习惯养成的过程中起着促进其进步、催化其内在发展的作用。教师应重视评价的积极导向,丰富评价方式,实施评价主体多元化,促使学生乐于预学,提高预学效果。

四、反思

如何有效预学是一门值得研究的学问。在预学指导中,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指导策略,使预学更趋科学化。教师在指导学生预学中要关注以下三点:

(一)激发学生预学的兴趣与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格式化的预学要求忽视了学生的兴趣,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所以教师应尽量使用预学方式、预学任务、预学评价等多样化的预学模式,让学生有更多自主预学的空间,发挥潜力,更好地培养其学习能力。

(二)预学案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预学目标不能太高,过高的预学要求让学生望而生畏;预学要求也不能过多过细,否则会浪费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教师在设计预学案时要关注预学目标、预学任务、预学方法、预学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三)有效落实预学任务的评价与反馈

教师要对学生的预学成果进行及时、有效的落实检查和评价反馈,交流预学成果,为学生创造一个分享成果、表现自我、展示个性、体验自我和他人成功的喜悦的舞台,让学生的辛勤预学劳动成果得以展现。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英语教师仍需不断探究以目标为导向的课前预学的有效性,力争使课前预学效果达到最优化,让精彩的教学活动从预学开始!

猜你喜欢

预学课文目标
明确预学起点 构建教学基点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预学
有效预学,实现高效课堂
背课文
小学数学有效预学策略探索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