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启示

2015-01-29杜东王珊珊

中国共青团 2015年3期
关键词:价值观法治青少年

文 / 杜东 王珊珊

国外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启示

文 / 杜东 王珊珊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并明确指出各级党委要领导和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在依法治国中积极发挥作用。

青少年法治教育,是以青少年为法治教育的对象、以“宣传教育”为落脚点的一项关于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宣传教育活动。目的在于树立青少年的法治观念,培养青少年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养。因此,青少年法治教育必须针对青少年的特点,结合我国国情并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和做法,让民主法治的观念深植在广大青少年的内心深处,产生法治教育的良好效果。

美国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理念和主要措施

美国是一个十分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国家,“培养美国公民,面向社会、实现价值认同”一直是其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坚持的基本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青少年法治教育是一种价值观教育,它着眼于对广大青少年价值观的塑造。同时,美国在法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上都独具特色。

1.教育内容社会化,突出价值观的塑造。教育内容社会化是指法治教育在内容的择取上主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符合社会需求,既要与个体政治社会化的基本规律和要求相吻合,同时要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以有利于适应本国政治目标的实施与发展;二是符合人的发展要求,充分考虑学生接受教育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美国青少年法治教育始终秉承文化传承的使命。青少年通过对美国民主宪政制度的学习,实现法治文化的传承;学校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美国社会所认可的法律价值观,使其能在未来社会生活中正确处理公民与政府、公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便促进其真正融入美国的社会中。

2.注重课外教育,润物无声。美国教育界历来重视课外教育在加强学生法律品格教育方面的作用。因为美国人认为,作为一种价值观教育不是单靠一门课或多少学时的教学就能完成的,它应是一个渐进的、不断积累、逐步加以塑造的过程。因此,学校开展法治教育力求课堂学习与校园文化环境相协调,而校园文化环境又应与社会环境相一致。校园内的各种学术活动、节日庆典活动、学生俱乐部活动、各类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服务、宗教活动都在不同程度地发挥着法治教育的功能,传递着美国社会的法律价值观。

3.教育途径综合化,强化渗透式教育的作用。在美国,依靠学校的课堂宣讲是其推行法治教育的基本形式,但美国的法治教育通常通过多学科的渗透得到全面推行。学校除了开设有专门的法治类课程外,其他文理科课程如历史课、职业道德课、社会研究课、政治课、人文课等都有相关法律问题的讲述。例如,芝加哥大学在法治教育中就开设了一门“美国总统制”课程。该课程通过对政府行政部门的背景、起源及历史沿革,以及总统和国会、政党、法院、利益集团等关系、领导人施政方式等内容的介绍,使青少年充分理解美国的政治法律文化传统。

4.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丰富教学手段。美国不少学校设有“走进法庭”的现场训练,即老师带领学生到当地法院旁听审判,然后根据所学法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做到学以致用;也会组织学生到国家法律机关进行实地参观体验。同时,学校还会邀请律师、法官、警察和立法者等法制建设相关者走进课堂进行授课,丰富课程内容、增加时效性。这些措施对青少年法律行为能力的培养和守法习惯的养成无疑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日本和新加坡在青少年法治教育方面的理念和主要措施

1.以就业为导向,应材施教。日本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根据各专业需求的不同,针对特定职业规划而进行,提供给学生不同的法治教育课程,供其自主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类别等选修不同的课程。例如,针对法学专业学生开设从业人员相关知识和素养培训课程;针对所学专业与法律无关的学生,法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则是培养其作为“自立市民”必要的法律素养;针对希望应聘企业单位法律相关职位的学生,法治教育侧重从实践的角度教授《企业法》和企业相关法律问题等课程。

2.大学教师上门授课和体验授课。日本的专科大学、专科学校会和一些高中签订授课协议,招收该高中的学生,并选派其教师前往高中教授法治课程,学生可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习。授课中,老师会列举大量青少年在学校生活中可能会遭遇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并结合各种事例让学生思考和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让他们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日本的法治教育重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知识的好奇心,注重从解决身边的问题着手,取得一定成果之后再把目光投向社会法治问题。

3.“警察与少年”俱乐部。在新加坡,全国共设定了14所“警察与少年”俱乐部,每个俱乐部由所在地警察署长与几名警员负责组织各种趣味性很强的法律知识学习活动,把青少年吸引到俱乐部来,从小培养其遵纪守法的意识,从而预防并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此外,新加坡的教材非常清晰地、观念式地开展法治教育,比如在小学一年级就引入“平等”观念,告诉青少年为什么要排队?因为人和人是平等的,并且要用规则来确定。在学校具体管理中,学校十分注重对学生权利的尊重,对公正、平等、自由等法治理念的弘扬和践行。

国外青少年法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1.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与法治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相联系,而且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与人的社会化的基本要求相一致,能更好地帮助青少年融入社会,较快地完成自身社会化的转变。

2.加强网络法治教育。一方面,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提高法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消除法治教育中成人化标准、理论化形式、课堂化模式的弊端;另一方面,要快捷、准确地了解青少年的思想动态,;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网上法治教育宣传活动。

3.努力完善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当前青少年法治教育需从“加强法治教育,防范青少年犯罪”转变为“培育公民意识,提高法律素质”。与此同时,现有教材尚未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4.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发达国家渗透式教育的广泛运用,强调多学科、多渠道、多团体共同搭建一体化教育网络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需要更大范围地完成教育资源的整合,提高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作者杜东系团中央国际联络部综合处处长,王珊珊系该处挂职干部)

猜你喜欢

价值观法治青少年
我的价值观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青少年发明家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