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源自冰山之父车尔臣河

2015-01-28秦汉

新疆人文地理 2015年1期
关键词:塔里木河沙漠

秦汉

发源于昆仑山北坡木孜塔格峰的车尔臣河,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昆仑山系、阿尔金山系中最大的河流。它既是州域内的第二条大河,同时还是一条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内陆河。

车尔臣河,亦称且末河,《水经注》中称“阿末辱达大水”,其水源为高山融雪、山区降水及泉水补给,河源海拔高度6 933米以上。河道全长813公里,在且末县境内有622.1公里。上游山区段353公里,为径流汇集区,流域面积2.47万平方公里;中游段自河道出山口至阿克塔孜,长224.5公里,为径流运转损失段,山口以下30公里处已建巴什克其克电站引水枢纽1座,电站以下36.2公里为革命大渠渠首,革命大渠渠首至塔提让乡70.2公里;下游段自阿克塔孜至尾闾台特玛湖,长235.5公里,其中190.9公里在若羌县境内,为径流运转消失段。

车尔臣河从且末县境内由南向北流向塔里木盆地,年径流量约7.84亿立方米,堪称塔里木河下游绿洲的生命线之一,它与塔里木河一道共同维系着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的绿色长廊。

历史上,车尔臣河丰水时每年有2亿立方米的水通过若羌县境内的台特玛湖,然后循故道注入罗布泊。近30年内,车尔臣河仅在冬季和洪水季节才有水流入台特玛湖。近期除特大洪水外已无水进入台特玛湖。

“冰山之父”孕育车尔臣河

“木孜塔格”为维吾尔语,意为“冰山”。木孜塔格峰位于昆仑山脉主山脊线上,东经87.3度,北纬36.4度,坐落在新疆南部若羌县境内阿尔金自然保护区西南角与西藏交界处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羌塘高原西北部浑然一体,是昆仑山脉东段的最高峰,海拔7 723米。在其方圆2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坐落着海拔6 000米以上的高峰54座,与主峰木孜塔格峰首尾相连。

木孜塔格峰翘首兀立,岩壁横截,常年被冰雪覆盖,恰似擎天的玉柱。西北坡坡度缓而长、暗冰裂缝多;南山坡则有45度的坡面。

东南坡和东北坡有两条路线,均要通过5823高地才可直达顶峰。虽然坡度在60度左右,但只要避开悬崖峭壁,在岩石裸露的山坡上攀登,当天即可登顶返回。

这里从来都是探险家、登山家和中外学者的向往之地。早在19世纪末叶,俄国人就曾到此作过探测,以后也有人在这一地区进行活动。1984年,中国科学考察队先后两次进入该地区考察。1985年,中国和美国组成联合登山队,中方5名队员(胡峰岭、马木堤、邬前星、张保华、阿尔达)沿西坡首次登上峰顶。

木孜塔格孕育了车尔臣河,这样说一点也不过分。因为,木孜塔格山脉的冰雪融水和山泉水以及山区降水顺沟而下,汇流成河。

车尔臣为部落名称。明代叫扯力昌。据《大唐西域记》中记载,该地为“折摩驮那故国”。“折摩驮那”是CALMADANA的原音译名,且末就是这个音名的缩写。“车尔臣”这个名字,从某种意义上折射出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

影响塔东南生态系统的重要河流

车尔臣河是影响塔东南生态系统的重要河流。据且末水文站1957年—1989年间的33年水文观测统计,车尔臣河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16.5立方米/秒,山口处的多年平均流量为24.8立方米/秒。

车尔臣河堪称“流沙河”,它是巴州多年平均含沙量最大的一条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为6.8公斤/立方米,实测最大含沙量为141公斤/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量671万吨,流域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250吨/平方公里。

由于流沙的堵塞,车尔臣河在历史上曾三次被迫改道,使闻名西域的且末古城两度被风沙吞噬。现在,河东的沙漠仍以每年5至10米的速度自东向西推进,直接威胁县城的安全。且末县的存在与否,主要由车尔臣河同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间的胜负较量而决定。如果再不治沙绿化,脆弱的车尔臣河阻挡不了沙漠的进攻,两次毁于沙土的且末县随时都有可能面临第三次被吞噬的危险。

车尔臣河的下游段经阿克塔孜至台特玛湖,湖水向南流入喀拉和顺湖,从南部入罗布泊。塔里木河未断流前,下游河水曾一度流到罗布泊,后来河水改道,流入东南方向若羌县境内。

干涸后的台特玛湖,湖心很快被沙漠所掩埋,成为一块平地,原先生长在湖区的植被日益枯死。台特玛湖蜕变为一个巨大的盐壳,只剩下残存的红柳、胡杨根系固定的一个个沙土包。这是因为这一带生态环境曾经极度恶劣,东北方的库鲁克沙漠向西南侵袭,风沙抬高原湖面,导致塔里木河生态水无法流入原湖,只能西移。这就意味着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愈来愈恶化。随着天然植被大面积衰败、死亡,沙漠化加剧,沿218国道风沙线长达180公里,塔克拉玛干和库姆塔格两大沙漠已多处合拢。塔河下游沙尘暴天气次数逐年增加。塔里木河下游人民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许多有识之士担忧,如果两大沙漠最终交汇合拢,导致塔里木河下游的绿色长廊消失,将会造成大片绿洲被风沙堙没、内外交通阻断等更加严重的生态灾难及社会问题。

尾闾康拉克湖局部生态环境良好

狂野不羁的车尔臣河每年河道都有所变化,洪水期的车尔臣河努力冲破湖区缚束,腰身一甩,蔓延泛滥,形成湿地,在康拉克产生了400多平方公里湿地, 200多平方公里水域。湖水滋润植被,养育生灵。正是这片湖泊,阻止了塔克拉玛干与库姆塔格沙漠的会合,阻挡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进的脚步,维系着本已脆弱的生态。

2005至2008年的3年间,乌鲁木齐人黄信对罗布泊地区的湖产生了极大兴趣,他带着聘请的水利专家进入康拉克进行实地考察,连续8次,探寻湖的面积、数量、地理地貌、生态环境,7次“因为没有路无法进入,车陷入沼泽之中无法脱身”失败而返,第8次在当地牧民的帮助下,才得以见到“遍地芦苇、红柳、梭梭、骆驼刺”一片片的湿地如宝石镶嵌在沙漠中。

这里碧蓝的湖水清澈见底,金色的沙漠起伏变换,成群的海鸥拍打着水面,珍贵鱼种自由游弋……俨然一个世外乐园!生长极为缓慢、濒临灭绝的新疆塔里木裂腹鱼、高原鳅也出现在康拉克湖中。

塔里木裂腹鱼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唯一分布在新疆的特有鱼种,为国家二级保护鱼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是塔里木河、博斯腾湖水系的主要鱼种,1971年博斯腾湖出产塔里木裂腹鱼达到468吨。但由于引种、捕捞等众多因素影响, 1991年之后在博斯腾湖水系几乎不见它的踪影。目前,生活在塔里木河上游的裂腹鱼数量已十分稀少。

叶尔羌鼓鳔鳅俗称“狗头鱼”,有着鲶鱼一样的胡须,它肚子里没有鱼鳔,在水中浮游,完全依靠脖颈两边的两个鼓鳔呼吸和存续。据说这种鼓鳔,是未进化的古生物鱼种的特征之一。康拉克湖从未人工投放过鱼苗,但湖泊内发现了14种鱼类和1种虾类。

如今,湖区湿地还在扩大,生物种类增加,神秘的沙漠之水犹如天外之水,滋养着这片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人迹罕至的沙地。

善治国者必先治水

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和进步,均与治水息息相关。遏制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关键是确保生态用水。2000年以来,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紧急启动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方案。从2001年起,我国投巨资对塔里木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自治区先后数十次从博斯腾湖向塔里木河下游输水,对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的改善、植被的恢复和绿色走廊的保护起到一定作用。

新疆车尔臣河将出现控制性水利工程,有效控制车尔臣河的洪水,减少洪水水患的发生概率。

进入新世纪以后,现代治水理念融入现代工程设计,水利建设充分考虑改善生态和环境的需求,一座工程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处设施就是一方人水相亲的平台,一条河流就是一条人水和谐相处的文化长廊,尽情展示水的功用和魅力,服务民生,造福人民。治水、除险加固、灌区建设与改造、生态与环境治理……水利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都与人民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经济效益可以计算,而由治理山河、兴建水利工程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生态与环境效益则无法估量。

以强大的祖国为后盾,以民心、民意为根基,我们相信,依靠各族人民群众的支持而建立起来的车尔臣河水利工程体系,必将反哺和造福人民,成为防洪安全、粮食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的有力支撑和保障。endprint

猜你喜欢

塔里木河沙漠
沙漠之手
沙漠之旅
走进沙漠
走进沙漠
永远的塔里木河
塔河生态输水 胡杨风景更美
防腐工程在秋格尔引水枢纽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海边的沙漠
穿越沙漠
塔里木河中上游地区浅层地下水开发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