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病理学教学改革近况分析

2015-01-28王艳霞

中国医药导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病理学教学法

王艳霞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医学基础学科,北京 100053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以重理论、轻实践,重教、轻学为特点的传统式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发展,高等医学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为了积极响应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精神的号召,推动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全国很多医学院校开始了病理学教学的改革和探索,谋求一种新的、适合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病理学教学模式。

1 以病理学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推动病理学教学改革与创新

2003年,为了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各高校病理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也随之拉开帷幕。病理学精品课程建设主要包括: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建设和机制建设六方面内容。各医学高校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更新了教学理念,改革了教学方式,对人才的质量培养更加重视[1]。

1.1 病理学精品课程建设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完善和教师素质的提高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课程。建设一支一流的、教学能力强、科研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是病理学精品课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病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大潮中,各高等医学院校通过引进高素质病理人才、发扬传帮带作用培养青年教师、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鼓励青年教师提升自身学历水平,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鼓励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学习,开拓视野、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引进与培养等方式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建设[2],既保障了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又很好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

1.2 病理学精品课程建设促进了病理学网络化教学的发展

病理学精品课程建设,尤其是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建设,建立了可以资源共享的病理学教学网络平台,在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改革、教材的创新等方面树立了范本,成为兄弟院校病理教师学习的榜样,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带头作用,形成了有榜样可学、有精品可依的病理学教学改革局面。

1.3 病理学重点学科建设促进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病理学重点学科建设,尤其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可以使病理学科研平台教学资源化,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可靠的条件支撑;可以让高水平科学研究技术和成果应用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可以使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应用于教材建设,提升教学水平;还可以应用现代病理学和生物技术的最新理论与成果改造课程内容,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最终达到依托病理学重点学科优势,以科研促教学,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3]。

精品课程建设是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研究型、开拓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4]。近十年的精品课程建设作为深化病理学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及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不仅提高了病理学教学质量,同时也促进了一支优秀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5],对病理学教学改革与创新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2 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学观念的转变是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在实施病理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以应试为基础,以逻辑为载体,以知识为本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观念遭到摒弃;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任务为载体,以能力为目标,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得到发扬;学、教并重,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真正的主人,积极主动学习知识,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指导学生如何获得知识、如何提高学习能力。教学观念的转变一方面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教师在知识理论学习中的导向作用,从而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正确解决问题的途径;另一方面也改变了学生较为被动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积极意义[6]。

3 从传统教学方法到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转变

传统的病理学教学方法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形式较为单一。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不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够,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在十几年的病理学教学改革中,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法(team-based learning,TBL)、案例法等新兴的、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断走进病理学教学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被激发,自主学习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

3.1 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已经作为新兴的病理学教学方法被很多医学院校进行研究、本土化调整,并不断实践和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PBL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以提出临床问题为基础,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平台,强调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重视对学生主动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与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十分契合。经典的PBL教学法适用于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课程设置,不太适用于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设置,因此在病理学与其医学基础学科进行整合的课程模块化教学中较为适合。病理学教学实践表明PBL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PBL教学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7],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8],同时也加强了各学科间知识的联系,促进多学科融合,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和推广的教学方法[9-10]。

3.2 TBL教学法

TBL教学法是在PBL教学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由Michaelsen等[11]于2002年正式提出,最近几年才被国内的病理学教育者研究并实践。TBL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过程是:自学→讨论学习→应用知识训练3个阶段[12]。TBL教学法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可以辅助引导学生学习,如学习目标、指定参考书籍、稳定的团队、相同的上课程序。TBL教学法要求学生对个人和团队都要有责任心,每个团队成员都需要积极准备资料以及参与讨论,每个团队在上课过程中要对课程内容做出及时反馈,对于错误的理论要纠正,对于正确的理论要给出证据。TBL教学法的评分方法包括出勤、个人测试、团队测试和组内互评。通过TBI教学过程,团队成员可以相互学习,无形中就增加了一条新的学习途径。团队的发展和成熟对于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因素[13]。研究表明,TBL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还可以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14],有利于创新性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3.3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被国内的病理学教育者用于教学已经有十年的历史。案例教学法是指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对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和研讨,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得出各自不同的结论,并加以比较、评估、选优,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5]。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案例实施方法:病例导入设疑法、病例直观展示法、病例比较归纳法和病例讨论作报告法等。实践表明,案例教学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优势突出,有利于解决病理学教学内容多、晦涩难懂、难记忆等问题,也有利于基础与临床的联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16-18]。

4 从原始教学手段到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转变

病理学教学手段从比较原始的采用板书+挂图方式到幻灯片到多媒体教学,经过了几十年的时间,实现了质的飞越和转变,有力地推动了病理学教学改革的发展。传统的采用板书加挂图方式,形式单一,内容匮乏,学生接触的病理图片信息量比较少。幻灯片用于教学也有很长的历史,优点是增加了教学使用图像的量,缺点是图像死板,对比度欠佳。随着教学条件改善,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各医学院校逐步改为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把图片、音频、视频、文字集成一体,不仅可以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抽象、静止、局限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动态和全面,增加教学的时效性,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有效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19],是目前比较主流的教学模式。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现代网络远程教学逐渐成为教学方式之一,但其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弱化了教师的作用,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远程自学,教学管理较为松散,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较大,容易出现偏离教学目标的现象。网络辅助教学很好克服了传统教学和网络远程教学的缺点,充分发挥二者的优点,既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又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网络辅助教学重在“辅助”,传统教学结合多媒体教学仍是教学的主要形式,只是通过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自学资源和师生互动交流平台,拓展了“教”与“学”的空间,同时也在同类院校中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来得及理解和消化的知识可以通过平台自学来弥补,也可通过平台了解病理学的一些新进展,还可以通过平台进行练习和测试,不断验证和提高学习效果,实践结果表明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使用网络辅助教学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20]。

5 从单一学科教学到医学基础学科整合的课程模块化教学的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的课程是以学科为中心进行设置的,学生按照解剖、生理、病理、临床的顺序进行学习。相近学科之间的分开教学,十分不利于学生综合医学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培养实用型人才,张润岐等[21]对三年制医疗大专班的病理学教学采取以临床问题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将病理学与其他基础医学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整合、优化教材和课程内容,使教学模式逐步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智力、使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发展为主的新的医学教学模式。南京中医药大学西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采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整合模式,将病理学与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微生物与免疫学5门课程,以人体每个系统、器官为主线进行整合,形成新的教学模块“基础医学教程”。郑少燕等[22]也认为应该注重病理学与多学科知识相互间交叉渗透,以疾病为核心,将病理学与相应基础与临床多学科内容进行有机整合,重组形成系统模块课程,如疾病机制模块、肿瘤学模块等。这种模块式的新课程,淡化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减少了内容重复或衔接不充分等不足,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23]。

除此之外,医学基础课程中关联紧密的组织胚胎学与病理学相结合教学改革的实践也在不断的探索中,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将组织学胚胎学与病理学这两门形态学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整合为一门课程——组织学与病理学[26],病理学与组织胚胎学的改革探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从而最终达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勤思考、善思考,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素质人才[27]。

6 从理论与实验分开教学到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病理学教学一直按照理论与实验分开授课的模式组织教学,即学生们在上完理论课以后,重新安排时间上实验课。理论课与实验课存在知识的重复与脱节,学生不能将两部分知识有效联系,教学效果不是很好。为了避免理论与实验分开教学带来的弊端,近几年部分高职院校开始了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在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下,将理论与实验有机结合,进行并轨教学,让理论知识指导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证实、巩固理论知识,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效提高了病理学教学效果[26-28]。

总之,病理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病理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有效促进了病理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使病理学的桥梁作用更加名副其实。

[1]揭伟,唐加步,赵颖海,等.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进一步促进病理学学科建设[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4,22(6):627-628.

[2]杨亮.病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和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2014,43(1):74-75.

[3]康振生,高小宁,黄丽丽.依托国家重点学科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10:181-182.

[4]汪晓庆,陈命家,张薇.高职高专病理学精品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3):90-91.

[5]刘敏丽,魏晓丽,成延萍,等.病理学精品课程建设中的问题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5):960-963.

[6]张念坤.基于“双主”模式的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2,736:135-137.

[7]林友胜,冯超.在高职专科病理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应用体会[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221(11):648.

[8]Chan ZC.Exploring creativity and critical thinking in traditional and innovative problem-based learning groups[J].J Clin Nurs,2013,22(15-16):2298-2307.

[9]郭颖,金春亭,张国徽,等.病理学PBL教学模式在促进多学科融合中的作用研究[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3,30(4):97-99.

[10]王小莉.PBL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6):724-727.

[11]Michaelsen L,Sweet M,Dean X,et al.Team-based learning:small croup learning's next big step[M].New York:John Wiley&Sons Inc,2008:11-13.

[12]陶黎.TBL教学方法在医学高职院校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7):259-260.

[13]李小山,付海荣,谭家华.TBL法和综合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比较与评价[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医学,2012,9(7):68-70.

[14]刘起胜,徐筱红,刘怀,等.TBL教学法在高职高专中医专业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3):60-61.

[15]王艳霞,王晓燕,叶亚云,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9):69-70.

[16]黄小梅,朱晓群,卢林明,等.案例为主的教学模式在病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3):2050-2052.

[17]吴甜,郝莉杰,胡南,等.学导式教学法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二)[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2):143-144,147.

[18]吴甜.学导式教学法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一)[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1):154-156.

[19]邹少娜,林敏,吕小元,等.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8):36-37.

[20]吴义春,陈命家,童绪军,等.病理学网络辅助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成效[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4,23(3):287-291.

[21]张润岐,阎爱丽,苏兴利,等.以病理学为中心的整体基础医学改革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5):975-977.

[22]郑少燕,顾江,苏敏,等.发挥重点学科优势建设优秀病理学教学团队[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25(1):86-89.

[23]王子妤,黄玉芳,程雪琴,等.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中病理学课程教学的总结与思考[J].科技信息,2012,23:150-151.

[24]鲜于丽,代凌云.医学高职高专开设《组织学与病理学》的设想[J].解剖学杂志,2011,34(6):862-863.

[25]李林.组织胚胎学与病理学相结合教学改革的实践[J].解剖学杂志,2009,32(5):708-710.

[26]闵静.高职病理学“理实一体化”教学中促进师生交流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21):59-60.

[27]李娜.改革病理学实验课教学,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兴趣[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9):147-148.

[28]张惠铭.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病理学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并轨教学模式[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0):1352-1354.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病理学教学法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WST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施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建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