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有关造纸化学品文献摘要

2015-01-28

造纸化学品 2015年5期
关键词:施胶结果表明题名

国内有关造纸化学品文献摘要

(编者按:本栏目收录最新国内相关造纸期刊公开发表的涉及造纸化学品的有关文献,内容包括文献题目、作者、刊名、发表年份、卷(期),起止页码和摘要。)

文献题名:预处理对废纸脱墨浆氢氧化镁基碱源过氧化氢漂白影响的研究

作者:云娜,何北海

刊名及发表时间:造纸科学与技术,2014,33(6):25-30

进行了酸预处理和螯合预处理后废纸脱墨浆Mg(OH)2基碱源H2O2漂白实验的研究,对比探讨了2种预处理方法对废纸脱墨浆Mg(OH)2基碱源H2O2漂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酸或螯合预处理,未漂浆中金属离子含量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螯合处理比酸处理能更有效地控制废纸脱墨浆中过渡金属离子的含量;在相同氢氧化镁取代率的条件下,螯合预处理比酸预处理后的过氧化氢漂白消耗更少的过氧化氢,产生更少的COD;螯合预处理比酸预处理后的过氧化氢漂白浆的抗张指数高1.8~3.5 N·m/g,而酸预处理比螯合预处理后的过氧化氢漂白浆的白度高0.8%~1.3%ISO。 CPAM及CMC对白泥纤维的分散以及对白泥纤维/植物纤维复合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CPAM分散效果优于CMC,但是分散时间比CMC长。综合考虑分散效果及复合纸强度,选择0.4%的CMC作为纤维最佳分散条件,此条件下,添加30%的白泥纤维,所抄纸张的环压指数比0.4%CPAM分散条件下所抄的纸张提高64%,抗张指数提高110%。

文献题名:草酸用于硫酸盐竹浆臭氧漂前预处理的效果研究

作者:李哲,刘明友,张清红,等

刊名及发表时间:造纸科学与技术,2014,33(6):31-33

摘要:采用草酸对氧脱木素后的硫酸盐竹浆臭氧漂白前进行预处理,并与甲酸、DTPA、硫酸镁、DMSO、乙二醇等预处理剂在适宜条件下的预处理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草酸用于臭氧漂白前浆料预处理时,可以有效提高臭氧的漂白效果,预处理后浆料白度比未预处理浆料的白度提高5%ISO,黏度提高了69 mL/g,最佳预处理的条件为:草酸用量1.5%,反应温度60℃,时间30 min。

文献题名:白泥纤维与植物纤维复合纸性能研究

作者:杨冬,苏秀霞,宋洁,等

刊名及发表时间:造纸科学与技术,2014,33(6):40-43,50

摘要:鉴于白泥纤维脆性大,且难以分散,成纸强度低的问题,利用实验室自制软化剂对其进行软化。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其软化效果,并通过白泥纤维/植物纤维复合纸性能测试,探讨了软化改性前后的白泥纤维对纸张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同浓度的

文献题名:无碳复写纸涂料制备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刘映尧,陈港

刊名及发表时间:造纸科学与技术,2014,33(6):44-45,93

摘要:该文从无碳复写纸涂料部分组分如颜料的分散、羧甲基纤维素(CMC)的溶解、间隔剂的分散、辅料的使用等方面叙述了无碳复写纸涂料配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叙述了涂料容易产生泡沫的位置和减少泡沫的措施。

文献题名:复合阻燃剂制备的阻燃纸

作者:何为,刘雨佳,唐林生

刊名及发表时间:造纸科学与技术,2014,33(6):46-50

摘要:由N-六羟甲基氨基环三磷腈(HHMAPT)和甲醚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HMMM)复合的阻燃剂制备的阻燃纸不仅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而且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和强度。当HHMAPT和HMMM的添加量分别为6%和10%时,水洗过的纸样的氧极限指数(LOI)仍高达33.5%,为难燃级别,同时垂直燃烧实验的续焰时间和灼燃时间分别为4.8 s和0 s,平均炭化长度为12 mm,其阻燃级别仍为合格。和原纸相比,水洗后的纸撕裂强度和抗张强度有明显提高,而耐折强度略有降低。

文献题名:两性木薯渣在废纸脱墨浆中助留助滤性能的研究

作者:贾清超,武书彬,刘文静

刊名及发表时间:造纸科学与技术,2014,33(6):58-61,119

摘要:该文以两性木薯渣(CMPCD-g-AD)作为助留助滤剂应用于脱墨废纸浆,研究了助剂添加量、pH、剪切力、电导率和接触时间等不同工艺条件对两性木薯渣助留助滤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H为7.5~9.5,动态滤水仪(DDJ)转速为750 r/min,电导率大于2 000 μS/cm,接触时间为58 s,两性木薯渣用量为1.2%时,助留助滤效果较好,首程留着率(FPR)达到90.46%,60 s内滤水质量为244.6 g。

文献题名:淀粉-硬脂酸钠改性GCC填料的应用

作者:樊慧明,王命,张成,等

刊名及发表时间:造纸科学与技术,2014,33(6):62-65

摘要:针对造纸常用填料研磨碳酸钙(GCC)加填时纸张强度严重下降的问题,利用淀粉-硬脂酸反应形成复合物包覆在GCC表面的方法对其表面改性。通过手抄片,对比分析未改性GCC填料在留着率和相同灰分下对纸张物理强度的提高。结果表明:在相同CPAM用量下和相同的加填量下,改性GCC加填较未改性GCC加填有着更高的留着率;加填量为25%时,改性GCC留着率(65.21%)较未改性GCC留着率(55.58%)提高了9.63百分点;在40%的加填量下,改性GCC分别能提高撕裂指数19%,抗张指数13%,耐破指数23%;相同强度指标下,较未改性GCC加填,100%淀粉用量改性GCC加填能提高灰分含量约6%~10%。

文献题名:含氟丙烯酸酯氧化淀粉共聚物的合成及抗油性能研究

作者:张宏伟,赖秋杰

刊名及发表时间:造纸科学与技术,2014,33(6):66-69

摘要:以氧化木薯淀粉为主链,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为功能单体,选用过硫酸铵/亚硫酸钠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为乳化剂,采用乳液聚合法使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与氧化木薯淀粉发生接枝共聚反应,合成淀粉基纸张防油剂,并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镜(SEM)对所合成产物进行表征;通过防油等级测试研究了引发剂、乳化剂、功能单体用量等对产物施胶后纸张防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研究所合成的产物为氧化木薯淀粉/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接枝共聚物;引发剂、乳化剂及功能单体用量对产物使用效果影响很大,当氧化淀粉的用量固定为10 g时,引发剂、乳化剂和功能单体用量分别为0.02、0.18和5 g时,其产物施胶后纸张防油效果最好,达到8级。

文献题名:苯丙微皂乳液表面施胶剂与淀粉复配使用效果的研究

作者:樊慧明,王硕,刘建安,等

刊名及发表时间:造纸科学与技术,2014,33(6):70-73

摘要:采用不同比例的苯丙微皂乳液和淀粉复配,在面积为35 cm×20 cm的纸张上进行施胶,讨论了其对纸张抗水性能、抗张强度和撕裂度等的影响。借助Cobb值测定仪和JC2000A静态接触角测定仪等仪器,进一步研究了苯丙乳液(固含量为46.52%)与淀粉的复配液在纸张表面的使用效果。结果表明,苯丙微皂乳液与淀粉复配比为4∶1时比苯丙乳液单独使用令纸张具有更好的抗水性和物理强度,且当乳液与淀粉的复配质量比例大于1∶8时,施胶后纸张的Cobb值都低于30 g/m2。

文献题名:AI-P-IA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在洗涤法脱墨中的应用

作者:雷莉娜,张昌辉,李翔虹,等

刊名及发表时间:造纸科学与技术,2014,33(6):74-78,88

摘要:以月桂醇聚氧乙烯醚(AEO-3)、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聚乙二醇-600(PEG-600)为原料制备了一系列AI-P-IA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考察了最佳合成工艺,并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物理性能检测;研究了合成产物在洗涤法废纸脱墨中的应用,并将其与复配脱墨剂以及市售脱墨剂的脱墨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n(AEO-3)∶n(IPDI)∶n(PEG-600)= 1∶1∶0.5,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 h,w(催化剂)=1%,具有较好的洗涤脱墨效果;AI-PIA(PEG-600)与AEO-3和AES复配可取得较佳效果,当m(AIPIA-600)∶m(AES)∶m(AEO-3)=1∶2∶1,用量0.2%(其他助剂一定)时,废旧书本纸纸浆白度可达68.3%ISO,残余油墨量仅为45.3 mg/kg。

文献题名:造纸用水絮凝剂聚合氯化铝添加量的综合优化

作者:张舒心,柴欣生,田迎新,等

刊名及发表时间:造纸科学与技术,2014,33(6):79-82

摘要:聚合氯化铝是一种目前最广泛使用的高效混凝剂,它具有用量少、除浊高、对出水pH影响小等优点,目前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于水处理上。在该文中,采用粒径分析、电导率以及可见紫外光谱法对影响PAC混凝效果及不利因素进行了综合的研究。结果表明:PAC可将原水中粒径较小的悬浮物凝聚成大颗粒絮状物而缓慢下沉,PAC投加量过多不仅影响絮凝效果,而且也造成因混凝剂无机离子的引入使原水电导率上升。由于通过絮凝剂的方式很难完全消除水中细小悬浮物,因此必须重视对后续水处理的过滤工艺。该方法对造纸原水净化混凝段条件的控制,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献题名:不同研磨设备制备硅灰石填料性能的差别

作者:刘士亮,胡庆喜

刊名及发表时间:造纸科学与技术,2014,33(6):83-85

摘要:该文探讨了采用雷蒙磨、球磨机加工制备硅灰石造纸填料,研究了2种设备制备硅灰石颗粒形态的差别,对不同设备生产的硅灰石填料在造纸中的加填性能进行了研究和对比,雷蒙磨制备的填料留着率较高,加填纸页的松厚度、挺度较好,对硅灰石晶簇保留较好。

文献题名:改性纤维状硅灰石在无碳复写原纸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奎明红

刊名及发表时间:造纸科学与技术,2014,33(6):86-88

摘要:文章对改性纤维状硅灰石进行了生产实验研究,在高速纸机上将其部分替代滑石粉应用于无碳复写纸原纸的生产,通过实验数据论证了纤维状矿物产品硅灰石可提高纸张灰分,部分替代植物纤维原料进行低定量无碳复写原纸的生产抄造,降低生产成本。

文献题名:漆酶/组氨酸和漆酶/谷氨酸改善二次纤维性能的比较

作者:杨青,万金泉,陈杨梅,等

刊名及发表时间:造纸科学与技术,2014,33(6):89-93

摘要:该实验通过改变漆酶用量、反应时间、pH、介体用量等,比较经漆酶/组氨酸和漆酶/谷氨酸改性后二次纤维抗张指数和撕裂指数的变化。实验表明:漆酶/组氨酸处理OCC浆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漆酶用量1 U/g,反应时间8 h,pH为4.5,组氨酸用量1%;漆酶/谷氨酸处理OCC浆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漆酶用量1.5 U/g,反应时间8 h,pH为5,谷氨酸用量2%。实验数据显示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漆酶/组氨酸比漆酶/谷氨酸处理的抗张指数高出10%,撕裂指数高出9%,并且漆酶/谷氨酸处理的比空白样的抗张指数提高21%,撕裂指数提高18%。从经济效益出发,漆酶/谷氨酸比漆酶/组氨酸更适合用来改善二次纤维的性能。

文献题名:木薯渣中淀粉和纤维素酶解糖化规律的研究

作者:周爱静,傅超英,付时雨

刊名及发表时间:造纸科学与技术,2014,33(6):94-99

摘要:木薯渣经α-淀粉酶、糖化酶和纤维素酶单独酶水解时,其最佳酶用量分别为:2 500 U/g(淀粉)、2 000 U/g(淀粉)和120 U/g(纤维素)。当木薯渣用α-淀粉酶与糖化酶用量一定时,底物浓度(5%、10%和15%)的增加,最佳酶水解时间(葡萄糖浓度最高时所需要的水解时间)会延长,且糖化酶所需的最佳酶水解时间明显长于淀粉酶。当纤维素酶在酶用量为120 U/g(纤维素),底物浓度为5%时,来自木薯渣中纤维素全部转化为葡萄糖。α-淀粉酶与糖化酶对木薯渣酶解具有协同作用,可提高最终糖浓度。当α-淀粉酶的酶用量为2 500 U/g淀粉,糖化酶的用量为3 000 U/ g(淀粉)时,木薯渣浓度为5%和15%时,酶水解产生的最终葡萄糖浓度为28.98 g/L和62.04 g/L,其水解效率(相对于原料中淀粉)分别为100%和78.7%。

文献题名:湿部化学检测在PPE使用过程中的应用

作者:刘文

刊名及发表时间:造纸科学与技术,2014,33(6):120-123

摘要:该文从PPE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湿强剂作用机理,利用湿部化学分析检测手段,探索了各使用工艺条件对湿强剂应用效果的影响机理,并将结果用于指导实际生产。

文献题名:多孔硅酸钙作为造纸功能性填料的助留作用研究

作者:孙俊民,王成海,张战军,等

刊名及发表时间:中国造纸,2014,33(9):1-5

摘要:从高铝粉煤灰中提取的多孔硅酸钙具有质轻、堆积体积大、孔隙率高及吸附性强的特性。该实验对多孔硅酸钙作为造纸功能性填料的助留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满足纸张强度性能的前提下,多孔硅酸钙替代纸浆用量50 kg/t、滑石粉用量及其他助剂用量不变时,纸张灰分从使用多孔硅酸钙前的22.0%增加至29.7%,增加了7.7百分点,这说明多孔硅酸钙不仅能作为填料替代部分纤维,同时也促使滑石粉的留着率得到提高,使每吨纸可节省纤维77 kg。多孔硅酸钙粒子所展现出的孔隙效应、羟基效应、纳米效应的叠加效果是导致其具有显著吸附性能和助留功能的重要原因。

文献题名:白泥碳酸钙特性及其加填纸AKD施胶效率研究

作者:刘羚,王建,羿克庆,等

刊名及发表时间:中国造纸,2014,33(9):6-9

摘要:探讨了作为填料的白泥碳酸钙(CCC)的晶型结构及不同晶型结构CCC加填对AKD施胶效率的影响原因及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灰分基本相当的情况下,具有规则晶型(纺锤状和针状)结构的CCC加填纸的AKD施胶效率明显优于不规则晶型结构的CCC加填纸;不规则晶型结构的CCC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较大,其对AKD的吸附量高,而规则晶型结构的CCC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较小,其对AKD的吸附量较低,AKD施胶效率较高。

文献题名:阳离子木薯渣二元助留助滤体系的应用研究

作者:刘文静,武书彬

刊名及发表时间:中国造纸,2014,33(9):10-14

摘要:探讨了由阳离子木薯渣(CPCD)与聚合氯化铝(PAC)、膨润土等组成的不同二元助留助滤体系对废纸脱墨浆(DIP)留着、滤水性能及纸张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元体系比CPCD一元助留助滤体系具有更好的助留助滤性能,在所探讨的二元助留助滤体系中,PAC-CPCD助留助滤体系的助留助滤效果比较好,当PAC用量0.6%,CPCD用量0.4%~0.6%时,细小组分的单程留着率最高,可比CPCD一元助留助滤体系增加11.4百分点,60 s滤液质量最高可达294.4 g;该二元助留助滤体系对成纸的物理强度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当PAC用量0.6%、CPCD用量0.5%时,纸张抗张指数、撕裂指数和耐破指数分别比 CPCD一元助留助滤体系增加了 7.52%、19.0%和5.33%。

文献题名:SMBD表面施胶剂的制备及应用

作者:张国运,王飞,李建军,等

刊名及发表时间:中国造纸,2014,33(9):15-19

摘要:以马来酸酐和聚乙二醇2000为原料制备了反应型乳化剂马来酸聚乙二醇酯,然后以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单体,以马来酸聚乙二醇酯为乳化剂、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制备了SMBD表面施胶剂。以表面张力(γ)、临界胶束浓度(CMC)、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和透射电镜(TEM)进行了性能测试和结构表征。表面张力检测结果表明,马来酸聚乙二醇酯的CMC为0.26 g/L,γ为29.0 mN/m。FTIR分析表明SMBD表面施胶剂具有预期的共聚物结构,TEM分析表明SMBD表面施胶剂乳液微粒呈球形结构,微粒直径约70 nm。SMBD表面施胶剂胶膜耐水性明显强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OP-10)作为乳化剂制备的表面施胶剂胶膜,15天后SDBS和OP-10作为乳化剂制备的表面施胶剂胶膜吸水率达44.2%,SMBD表面施胶剂胶膜吸水率仅为18.4%。采用SMBD表面施胶剂和氧化淀粉复配对未施胶轻型纸进行表面施胶,与市售某表面施胶剂和进口某表面施胶剂相比,SMBD表面施胶剂施胶纸张的Cobb值、表面强度、耐折度、撕裂指数和裂断长均优于该市售表面施胶剂,稍优于该进口表面施胶剂。

文献题名:聚酰亚胺乳液的制备及其对芳纶纸的增强作用

作者:吴珍,陆赵情,秦昀昌,等

刊名及发表时间:中国造纸,2014,33(9):20-24

摘要:采用自制乳化剂A,通过相反转法制备出聚酰亚胺树脂乳液。研究了转速、乳化剂用量、温度及乳化时间对乳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转速为300 r/min,温度为40℃,乳化剂浓度为23%,乳化时间为70 min的条件下,可以制备出粒径为5~7 μm的聚酰亚胺树脂乳液;采用该树脂乳液浸渍芳纶纸,芳纶纸的抗张指数、撕裂指数和耐破指数均明显提高。

文献题名: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生活用纸中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作者:左莹,孙多志,韩陈,等

刊名及发表时间:中国造纸,2014,33(9):25-30

摘要: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生活用纸中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含量的方法,考察了不同的色谱和质谱分析条件,并优化了分析方法的各个参数,包括APEO标样的选择、不同萃取液、萃取方式、萃取时间以及萃取次数对样品提取的影响,并考察了样品溶液的稳定性。该方法中APEO的检出限为0.075~0.50 mg/kg,回收率为72.0%~102.2%,相对标准偏差为0.69%~6.7%,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0。该方法简单、易操作、回收率好,适用于生活用纸中APEO的常规快速分析。

文献题名:整本图书脱酸工艺的研究

作者:张金萍,郑冬青,童丽媛,等

刊名及发表时间:中国造纸,2014,33(9):31-34

摘要:应用真空微波干燥技术,对整本图书脱酸工艺进行实验研究。通过测定脱酸前后及热老化后纸张的pH、抗张强度、色差及对纸张纤维变化的分析来判定脱酸效果。结果表明,整本图书在真空度为-0.1 MPa的条件下,在自制脱酸液中浸泡60 min,并在真空微波干燥箱功率800 W和温度60℃的条件下干燥,可达到脱酸要求。

文献题名:旧报纸脱墨的研究进展

作者:雷龙,冯文英

刊名及发表时间:中国造纸,2014,33(9):62-69

摘要:介绍了新闻纸的主要印刷方式、不同印刷方式所用油墨的组成及其脱墨性能。针对目前回收废纸中柔版印刷(水基油墨)废纸比例的增大对旧报纸(ONP)脱墨带来的影响,重点介绍了水基油墨印刷废纸的脱墨化学品研究、脱墨工艺、脱墨废水的处理技术以及脱墨效果评价方法,对旧报纸的脱墨过程提出了一些建议。

文献题名:麦草芦苇混合烧碱法蒸煮的实践

作者:关建华,高永全,艾永春

刊名及发表时间:中国造纸,2014,33(9):70-72

摘要:介绍了将麦草和芦苇分开切选后采用横管连续蒸煮器进行混合烧碱法蒸煮的生产实践,摸索出麦草、芦苇混合蒸煮的原料比例及蒸煮工艺。混合蒸煮结果表明,采用麦草∶芦苇=50%∶50%混合,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混合蒸煮制浆浆料的滤水性和得率优于全麦草制浆,原料的未蒸解率明显低于全芦苇制浆,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文献题名:两性聚乙烯胺在非木材纤维造纸中的应用

作者:黎永刚,朱忠祥,余永忠

刊名及发表时间:中国造纸,2014,33(9):73-76

摘要:重点介绍了巴斯夫公司的两性聚乙烯胺(XELOREX F3000)应用于非木材纤维造纸过程中,两性聚乙烯胺对造纸机湿部系统、纸张性能及生产总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性聚乙烯胺可以提高湿纸幅出网部/压榨部的干度,从而提高湿纸幅的强度,继而提高造纸机运行效率;可以优化纤维配比,节省蒸气等,最终达到降低生产总成本的目的。

文献题名:酸析黑液厌氧生物处理效果研究

作者:刘光瑞,马邕文,万金泉

刊名及发表时间:中国造纸,2014,33(10):1-9

摘要: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对酸析黑液进行处理,分析了酸析黑液的厌氧可生化性(BD),重点研究了不同COD容积负荷和硫酸盐容积负荷下,反应器对COD和硫酸盐的去除效果,系统pH、氧化还原电位(ORP)和甲烷产率的变化,反应器内污泥胞外聚合物(EPS)中蛋白质和多糖含量的变化以及污泥表面Zeta电位的变化,并结合扫描电镜观察酸析黑液厌氧处理前后污泥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该酸析黑液的厌氧可生化性较好,BD为85.07%;反应器随着进水COD容积负荷的增加,COD去除率先上升后下降;随着进水硫酸盐容积负荷的增加,硫酸盐去除率逐渐增大;当CODCr容积负荷为2.00 kg/(m3·d)时,CODCr去除率最大值在49%;当硫酸盐容积负荷提高到12.91 kg/(m3·d)时,硫酸盐去除率上升至42%左右。系统pH随着COD容积负荷的增加而降低,ORP随着COD容积负荷的增加而降低,最后稳定在-430 mV左右,产甲烷速率随着COD容积负荷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最大值为0.225 L/d。进水COD容积负荷的提高使得EPS中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升高,污泥表面Zeta电位降低,颗粒污泥表层变得紧密厚实。

文献题名:热改性凹凸棒土在桉木制浆废水深度处理的应用

作者:何帅明,莫立焕,徐峻,等

刊名及发表时间:中国造纸,2014,33(10):10-14

摘要:采用热改性的凹凸棒土作为废水处理吸附剂,通过比表面积测定、热重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等,探讨了凹凸棒土的热改性机理;同时考察了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废水初始pH、凹凸棒土用量及反应时间对凹凸棒土处理桉木制浆废水作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改性凹凸棒土处理桉木制浆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凹凸棒土煅烧温度400℃,煅烧时间2 h,用量50 g/L,反应时间90 min,无需调节桉木制浆废水的pH;此时CODCr去除率可达到59%,色度去除率可达84%。

文献题名:丙烯酸酯聚合物表面施胶剂的合成与应用

作者:周娇,周雪松

刊名及发表时间:中国造纸,2014,33(10):15-21

摘要:采用种子半连续法乳液聚合工艺,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和壬酚基聚氧乙烯醚(OP-10)复配作为乳化剂,选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丙烯酸-β-异辛酯(2-EHA)为单体,经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AIBA)引发上述单体的自由基乳液共聚反应,以制备一种阳离子型丙烯酸酯聚合物表面施胶剂。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示差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对聚合物进行表征;以马尔文粒度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聚合反应中各种因素对乳液聚合的稳定性、聚合物乳胶粒子的粒径及其分布、乳胶粒子的形态结构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面张力仪和Cobb值测定仪对采用该乳液表面施胶前后纸张的表面形貌、静态接触角以及抗水性进行观察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当AIBA用量为单体总量的1.6%、DMC用量为单体总量的5.0%以及2-EHA用量为单体总量的15.0%时,自制聚合物乳液的表面施胶效果最佳。

文献题名:聚丙烯蜡对纸张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作者:肖圣威,王德海,杜治波,等

刊名及发表时间:中国造纸,2014,33(10):22-25

摘要:用改性聚丙烯蜡(MWPP)乳液与羧基丁苯胶乳共混,将复合乳液应用于纸张表面施胶,研究不同改性的MWPP及其含量对纸张表面疏水性能的影响。利用偏光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接触角测量仪测试丁苯-MWPP复合胶膜的表面性能。结果表明:MWPP在复合胶膜表面形成“海岛型”突起结构;当MWPP含量由0增加到5%时,复合乳液涂布的白纸板的表面水接触角从65.35°提高到114.83°;胶膜厚度对复合胶膜表面水接触角和表面能影响不大。

文献题名:羽毛纤维的形态分析及其造纸性能研究

作者:胡梦岩,王高升,刘春兰,等

刊名及发表时间:中国造纸,2014,33(10):26-30

摘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纤维形态分析仪等手段分析了羽毛纤维的形态,并比较了羽毛纤维和木浆纤维的形态差异,同时研究了抄纸时添加羽毛纤维对纸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来自白羽鸡不同部位的羽毛纤维在形态上差异较大,羽枝纤维的平均长度为15~20 mm,平均宽度为30~35 μm,而绒枝纤维的平均长度为20~25 mm,平均宽度为20 μm左右;经化学机械法分离后羽毛纤维长度和阔叶木浆纤维相差不大,宽度介于针叶木浆纤维和阔叶木浆纤维之间,扭结指数较木浆纤维小;打浆处理羽毛纤维对纸张的各项性能影响不大;添加羽毛纤维影响纸张性能,随着羽毛纤维用量的增加,纸张的松厚度升高,但裂断长、耐破指数和撕裂指数均下降。

文献题名:聚乳酸纤维在湿法非织造材料生产中的抄造性能

作者:范玉敏,汤人望,胡晓东,等

刊名及发表时间:中国造纸,2014,33(10):31-35

摘要:聚乳酸(PLA)纤维是一种新颖的绿色环保纤维,具有众多优异性能。实验通过对PLA纤维(单组分、双组分)、低熔点聚酯(PET)纤维、水溶性聚乙烯醇(PAV)纤维混合湿法抄造纸张性能的研究,探讨PLA纤维抄造非织造材料(功能纸)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单组分PLA纤维的熔融温度高,单独湿法抄造时成形困难;双组分PLA纤维、PET纤维、PVA纤维因其熔融温度低,与单组分PLA纤维混合抄造时,能起到有效的黏结作用;PET纤维的黏结效果优于双组分PLA纤维,PVA纤维的加入有利于纸张强度的进一步提高。

文献题名:顶空气相色谱法检测纸浆中羰基含量的研究

作者:宋燕婷,胡会超,柴欣生

刊名及发表时间:中国造纸,2014,33(10):36-39

摘要:研究了一种顶空气相色谱法检测纸浆中羰基含量的方法。该方法以一定量的NaBH4与纸浆中的羰基基团在碱性介质(0.1 mol/L NaOH)中发生反应,样品瓶中未参与反应的NaBH4在加入H2SO4后全部转化为H2,以气相色谱中的热导检测器检测H2含量,从而间接检测出纸浆中羰基基团的含量。该方法稳定、灵敏、精确,且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灵敏度检测最低定量检测限为1.26 μmol,回收率范围为97%~105%。

文献题名:制浆造纸废水pH值测试控制系统的应用

作者:胡勇,汤瑜杰,陆伟

刊名及发表时间:中国造纸,2014,33(10):60-63

摘要:废水处理的中和过程采用常规的控制技术对pH进行精密控制难以取得理想效果,而中和过程控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废水IC厌氧反应塔内部的反应环境,该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采用模糊自适应PID控制方法的pH控制系统。实践结果表明,新的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pH的控制精度,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和较强的鲁棒性。

文献题名:超声波处理造纸废水的研究进

作者:刘洁,张文磊

刊名及发表时间:中国造纸,2014,33(10):64-67

摘要:利用超声辐照技术氧化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废水处理界的广泛关注。单独超声辐照及超声波与其他废水处理技术的联用工艺已成为废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处理的一个崭新领域。着重介绍了近年来利用超声波处理造纸废水的原理、影响因素及研究进展。

文献题名:纸张施胶和表面增强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作者:齐云洹,丁雪峰,王慧霞,等

刊名及发表时间:中国造纸,2014,33(10):73-75

摘要:采用一体化施胶剂对胶版印刷纸进行施胶及表面增强应用。生产实践结果表明,生产定量为78 g/m2胶版印刷纸时,采用一体化施胶剂可使每吨纸的施胶成本降低33.28元,每吨纸的化学品用量减少8.5 kg。

文献题名:纸浆漂白过程中草酸的形成、危害及控制

作者:季爱坤,宋爽,邱建国

刊名及发表时间:中华纸业,2014,35(22):10-13

摘要:随着制浆造纸工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含氯漂白工艺开始逐渐被无元素氯漂白(ECF)、全无氯漂白(TCF)等绿色漂白工艺取代;但是在绿色漂白过程中产生的草酸一直困扰着企业科技人员。该文介绍了纸浆漂白过程中草酸的形成、来源,草酸结垢对漂白设备的危害,以及对草酸及其危害的有效控制。

文献题名:苯丙乳液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保明,王百顺,张小元,等

刊名及发表时间:中华纸业,2014,35(22):14-18

摘要:综述了苯丙乳液通过改进聚合方法、淀粉改性、第三单体改性、有机硅氟改性、丙烯酰胺改性、环氧树脂改性以及纳米材料改性等措施来改善苯丙乳液的耐溶剂性、耐磨性、耐水性、硬度等性能,并对未来高性能苯丙乳液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文献题名:壳聚糖/蒙脱土复合涂布液的制备及涂布纸保鲜性能的研究

作者:胡芳,曾旭,李旭英

刊名及发表时间:中华纸业,2014,35(22):19-23

摘要:制备了壳聚糖(CS)/蒙脱土(MMT)复合涂布液,进而对纸张涂布,制得涂布纸。利用涂布纸对圣女果进行包装,测定6 d后圣女果的失重率、可滴定酸和Vc含量,考察涂布液制备条件对涂布纸保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S用量1.5%、CS与MMT比例为3∶1、CS相对分子质量20万时,可获得最佳的保鲜性能。对涂布液的X-射线图谱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CS进入到了MMT的层间。涂布纸SEM图分析表明,CS/MMT复合涂布液在纸张表面形成了膜层。测定不同包装方式下一定时间的圣女果失重率、可滴定酸和Vc含量的变化,通过对比发现,10 d后失重率为6.3%,可滴定酸下降24.31%,Vc含量下降11.23%。与对照样相比较,CS/MMT复合涂布纸有利于减少营养物质的流失,从而延长果蔬的常温贮藏期。

文献题名:水溶性聚乙烯醇纤维作纸张增强剂的研究

作者:严维博,王志杰,王建

刊名及发表时间:中华纸业,2014,35(22):31-33

摘要:研究了水溶性PVA纤维预处理温度、添加量、后续纸张干燥温度以及磨浆方式对纸张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溶性聚乙烯醇纤维在常温下直接添加且在纸张中的添加量为4%、后续纸张干燥温度100℃时,可提高纸张干抗张指数约14%、撕裂指数约19%、耐破指数约16%、耐折度约121%,降低湿变形约30%;另外,发现对于纸张的增强性能,添加PVA纤维后采用二段磨浆方式要优于一段磨浆方式。

文献题名:GC-MS快速测定纸制食品接触材料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

作者:蒋小良

刊名及发表时间:中华纸业,2014,35(22):34-37

摘要:以甲醇为萃取剂,微波辅助萃取,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快速测定纸制食品接触材料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含量的分析方法。考察6种不同萃取剂萃取效果,选择甲醇为最佳萃取剂,并对超声萃取的温度和时间进行试验,选择最佳试验条件。DEHP的质量浓度在0.1~20 mg/L范围内与峰面积响应值具有良好线性关系,方法定量检出限为 0.05 mg/kg。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0.2%~103.6%,相对标准偏差小于6.73%。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度高、干扰少等优点。

文献题名:铜乙二胺溶液配制方法的改进

作者:李斯,韩卿

刊名及发表时间:中华纸业,2014,35(22):38-40

摘要:针对GB/T1548—1989中配制铜乙二胺溶液方法存在的操作复杂、乙二胺与铜的浓度比例以及铜的浓度难以达到规定范围等问题,对铜乙二胺溶液的配制方法进行了改进。从原料试剂的选用、制备方法优化调整等方面对GB/T 1548—1989所述的配制方法进行了简化。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改进方法配制铜乙二胺溶液,操作简单且准确度高。

文献题名:竹浆配抄阔叶木浆生产白牛皮纸

作者:陈云,王修朋,刘一山

刊名及发表时间:纸和造纸,2014,33(7):1-2

摘要:介绍白牛皮纸的用途和要求,以漂白竹浆和阔叶木浆为原料生产白牛皮纸。生产实践表明,以竹浆为主要原料配加阔叶木浆生产白牛皮纸是可行的,成纸的各项指标能够满足用户的要求。

文献题名:芦苇乙醇胺法制浆初探

作者:周建,刘一山,李万利,等

刊名及发表时间:纸和造纸,2014,33(7):10-13

摘要:以芦苇为原料、乙醇胺为蒸煮试剂,在常压条件下进行蒸煮试验,对芦苇乙醇胺制浆进行尝试。通过对浆料和废液固形物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乙醇胺用量70%、液比1∶8、保温时间1.0 h的条件下,所得粗浆中纤维素含量超过80%,木素含量低于5%,纤维长度与天然芦苇纤维长度相当;蒸煮废液所含木素纯度高,木素相对分子质量大且分布均匀。

文献题名:纸机湿部添加羧甲基淀粉钠对纸张强度的影响

作者:胡永明

刊名及发表时间:纸和造纸,2014,33(7):14-16

摘要:从实用角度出发研究羧甲基淀粉钠(CMS)在纸机湿部添加对纸张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CMS与阳离子PAE配合有明显的协同效应;纸浆系统的pH、盐浓度、助剂的添加次序、剪切力、不同的阳离子聚合物、CMS的取代度及用量,对纸张强度都有一定的影响。

文献题名:云杉化机浆长纤维和细小纤维在漆酶介体脱木素过程中的差异

作者:王宝玉,李军荣,钱丽颖

刊名及发表时间:纸和造纸,2014,33(7):17-20

摘要:采用漆酶介体结合H2O2对云杉化机浆脱木素,分析长纤维组分和细小纤维组分在各段的木素和丙酮抽出物含量,比较了长纤维组分和细小纤维组分在不同漆酶用量下纸浆的白度、色差和染料去除指数,利用漆酶介体分别对长纤维和细小纤维组分脱木素,并测定长纤维和细小纤维组分的强度和白度。研究表明:云杉化机浆细小纤维组分的木素和抽出物含量高于长纤维组分;细小纤维组分的吸附能力强,反应效率高,其最佳漆酶用量低于长纤维组分;在漆酶介体结合H2O2脱木素过程中,当漆酶用量相同时,与混合处理长纤维组分和细小纤维组分相比,采用LMS分别处理长纤维组分和细小纤维组分能够提高纸浆的白度、抗张指数、耐破指数和撕裂指数,其中抗张指数提高程度较大。

文献题名:竹浆碱回收白泥白度稳定性研究

作者:刘羚,王建,张丹

刊名及发表时间:纸和造纸,2014,33(7):28-30

摘要:分析竹浆碱回收白泥白度的稳定性,以研究竹浆白泥发绿的原因。结果表明:竹浆碱回收白泥白度不稳定,易产生发绿现象,绿液中S、Fe元素对白泥白度影响较大;竹浆绿液中的铁主要以Fe2+形式存在,在碱性条件下,与绿液中的S2-发生反应生成某种有色物质是导致白泥发绿的主要原因。

文献题名:羧基丁苯胶/封闭聚氨酯的制备及其对纸张的防水增强作用

作者:赖小娟,宫米娜,王磊,等

刊名及发表时间:纸和造纸,2014,33(7):34-37

摘要:以咪唑为端异氰酸酯基封闭剂制备封闭聚氨酯(BPU)预聚体,然后以羧基丁苯胶水溶液进行反相乳化,并加入交联剂制得水分散羧基丁苯胶/封闭聚氨酯(CSBL/BPU)纸张防水增强剂。CSBL/BPU的综合性能与BPU封闭率、羧基丁苯胶与封闭聚氨酯的比例、交联剂含量及复合乳液添加量有关,当封闭率BR=10%、m(BPU)∶m(CSBL)=2∶1、w(交联剂)= 2%、w(乳液)=8%时,纸张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黏合强度和机械性能。

文献题名:纸浆纤维-壳聚糖沉积物的制备及其助留助滤性能

作者:谢玮,刘振华

刊名及发表时间:纸和造纸,2014,33(7):38-42

摘要:在碱性水溶液中将溶解在5%醋酸溶液中的壳聚糖(CS)沉积在漂白针叶木硫酸盐浆纤维上制得阳离子纸浆纤维(CPF),采用FT-IR和XPS手段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20℃、反应时间30 min的情况下,最佳合成条件为:CS用量0.5%、NaOH用量4%。制得的CPF能显著提高沉淀碳酸钙(PCC)填料的留着率,添加5%(对浆)的CPF即可使PCC的留着率从67.72%提高到71.47%,而添加0.05%的CPAM仅可使其提高到70.96%;同时CPF能够改善纸张的物理性能,添加CPF的麦草浆成纸的抗张强度和耐破强度要明显高于添加CPAM的,而基本不低于添加未改性加拿大漂白针叶木浆纤维的,且CPF能够改善麦草浆的滤水性能。

猜你喜欢

施胶结果表明题名
栖凤阁题名记
新型乳液型表面施胶剂的开发
文章题名要求
文章题名要求
表面施胶淀粉对箱纸板的渗透及增挺作用
可替代中性松香施胶剂的新型施胶剂
佳石选赏
AKD 纸面喷雾施胶技术的应用
册亨县杂交水稻引种试验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