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孤独中的挣扎

2015-01-28MartinFickweiler

户外探险 2014年9期
关键词:爱斯基摩峡湾睡袋

Martin+Fickweiler

那一年的4月16日,我一生的挚交,Hans Copier殒命离世。我们一生相交甚厚,并且曾共同享受过攀登带来的无限乐趣。我们曾无数次地游历于欧洲著名攀岩场之间,也同样曾在格陵兰偏远的岩壁上留下攀爬的身影。

由于他兼具强健的体魄与细致专注的精神,Hans成为了我尝试攻克艰难线路与危险线路时的最好攀爬搭档。他离开我们之后,我突然感受到一种无法言说的孤独,这孤寂感在我的心间一直萦绕不去。

他葬礼之后的第二周,我再次踏上了一次远征之行。这次旅行的前方是超越我以往完成的任何难度级别的线路。与我同行的有Roland Bekendam、Rens Horn和挚交Hans的一把骨灰。我们一路向北,剑指北极圈内的加拿大巴芬岛。

原计划中的目标明确至极:从一条全新的艰难路线征服一座该岛的未登峰。两周之后,另一项特殊使命渐渐浮出水面,我已经想不到更好的安置地点,我觉得如果我的挚友能安眠在这群山环抱之中也算是一件欣然幸事。所以他的这一把骨灰将会陪伴我们一起登顶,当然前提是我们自己成功登顶……

更多的任务有效分散了我个人过度集中的注意—但当心绪随着爱斯基摩人雪橇一起在Stewart村冰湖之上一路向北飞驰而去,一片莽莽之间,孤独感又一次涌上来。

一片黑暗与阴云中,我们的大本营完工了。但是天公不怜远途客,层层阴云笼罩之中我们根本分辨不出我们要攀登的是哪座山。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营帐中等待,等待好天气出现。与我同行的Rens也是Hans的生前好友,我们的话题也就自然转到了过去三周以来关于Hans的一切,能有人谈谈Hans的离去,其实也是一种舒怀,特别是在这旷野天地之间,更是一种难得而且必要的排遣。也许是我和Rens的交谈太多,插不上话的Roland常常自己一个人在思乡情结之中愈陷愈深。

三天之后,连续24小时的风暴驱散了山谷中笼罩多日的阴云,也驱散了我们心中的苦闷,这一刻方才觉醒,原来我们被如此美景环抱其中。紧接着我们开始观察山脉,目标出现,一面绝壁之上的终极路线,用了三天时间,我们往返多次把装备与补给运输至900米之上的绝壁之下,5月20日,我们的攀登正式开始。

天气却一直与我们为敌,从攀爬开始的第一天就在不断恶化。在我们攀登的整整十天中,天气一直不愿意向我们示好,恶劣的气候下,我们每天虽然还是在不断艰难推进,但是极低的气温?艰苦的路线,再加上问题不断的岩况,在时间耗尽之际,顶峰依旧遥不可及。我们不得不作出决定,下撤。放弃此次登顶。我只得把Hans的骨灰安置在我们此次旅程最高点处岩壁上的一片小平台之上,这里距离地面300米。铩羽而归的山谷中,我已经决定藏好我的装备、补给和燃料,以备下次远征。我期盼着明年能再回来,回来完成这未尽的旅程。在这北天雪国之中,除了呼啸而过的凛冽北风和偶尔路过此地好奇的北极熊之外,不可能有人来翻动我藏在峡谷中的物资。

从回家踏上归程的那一刻起,我就意识到,一年之后我必将归来此地。而这也就意味着未来一年中,我必须实实在在完成大量的准备工作。除开高昂的费用,更大的难题可能是找到合适的旅伴,毕竟我住在一片大平原之中,谁又能与我结伴挑战如此艰难的魔鬼峰呢?

很快地我与10位来自荷兰和两位来自美国的优秀攀登家开始合作攀登,但是出于种种原因,他们对我的梦想之旅都表现不出足够的兴趣。无奈之下,我甚至萌生过独自一人前往的念头。

但是正在这时,Niels van Veen出现了。他仅仅只在网上看过几张Rens拍的黑白照片就立即决定加入我的团队。可怕的部分是,他根本没有任何大岩壁经验。北极圈内短暂的攀登天气窗即将到来,看来在绳伴方面我并没有其他选择,为此我们要做的准备又多了不少……在这一系列波折之后,我们两人,终于如愿北行。

5月初,我们抵达了Clyde河畔。当地爱斯基摩人给我们带来了坏消息,由于降雪量不足以承载狗拉雪橇,我们很可能得一路步行进入Stewart村。另一队人马闻此消息已经决定撤退,但是正所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当然其实也是因为我的所有装备去年都被我埋在了山谷中,所以义无反顾,为了山谷中静静等着我再次展现勇气的Hans,我们按照原计划上路。

才刚出发没多久,在封冻的海湾中,我们两辆雪橇中的一辆就受损而必须更换。当地爱斯基摩人出发寻找新的雪橇,他们向我们做了应对北极熊的简短说明,留给我们一支步枪,还告诉我们应该射击北极熊的什么部位后离开了。我们怀着忐忑的心情等候他们的好消息,在这样的冻原上,时间过得总是很缓慢。但是命运女神这次似乎打算站在我们这一边,只不过几小时后,北极熊并没有出现,而我们的爱斯基摩人朋友却带着新的雪橇回来了。旅程得以继续,我们穿越了山姆-福特峡湾,紧接着,我们走过了Walker Arm峡湾,经历了路上的一切坎坷后,峡谷的入口,终于呈现在我们眼前。

而进入峡谷也并非易事,乱石与陡峭的冰雪地形拦住了进入峡谷的通路,我们尝试了各种方法,很多时候不得不把货物从雪橇上卸下,把雪橇推过艰难的路段,再人拉肩扛350公斤辎重,通过艰难路段之后再次乘坐雪橇向前,所以从Walker Arm峡湾到Stewart山谷的区区五公里路程却耗费了我们好几个小时。但还是要感谢爱斯基摩人伙伴付出的巨大艰辛,我们最终来到了一年前我留下装备的小小隐蔽处。

环境温度在我们卸下雪橇货物时已经降到了零下20℃。然后雪橇渐渐消失在漫天风雪中,爱斯基摩人朋友完成了他们的任务,我们的任务却才刚刚开始。搭好帐篷后,我们赶紧钻进了睡袋,在这样的旅程之后, 我感到非常的疲累,但同时也感到了那份责任。所有的一切,从移动营地,到准备三餐,再到征服岩壁,都落到了我们两人的肩头。成功不会自己到来,我们深知这一点。

一连三天,我们把沉重的物资背到900米高坡上的岩壁之下,在这里我们搭建了一个小帐篷,我发现我去年架设的绳索居然还在,北极地区的紫外线让它的颜色有了些许改变,但是在检查一番之后,我们还是决定继续使用这条绳索。

我们搭建了一个吊帐营地,在去年放置Hans骨灰的地方,我找到了他,这让我立即松了一口气,又再次感到那久违的伤感。我们当然得带着他的骨灰一路向上,直达顶峰。

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把超过100公斤的物资拉上岩壁300米处,除了露营设备和攀登装备,我们还携带了一顶吊帐和30公斤冰,以提供饮用水。

接下来的七天中,吊帐就是我们惟一的庇护所。白天我们所有的精力都花费在向上攀登头顶的岩壁上。离开帐篷之后,每一个攀爬日都是如此的漫长,再加上恶劣的气候条件,这简直就是一种折磨。但我们仅仅因为扑天盖地的风雪暂停过一天,那一整天我们都待在睡袋中蜷缩在吊帐里。狂暴的风雪令吊帐摇晃不已,巨大落石和雪崩的巨响不止一次将我从梦中惊醒。从吊帐望出去,整个世界裹挟在苍茫的白色之中,一时间,我竟分不清自己是在梦里或现实,而身旁睡袋里躺着的,又是否是我的挚友、最亲密的攀登伙伴Hans?一整年过去了,那种深入骨髓的孤独感在这个无法攀登的日子里又重新袭来……

这里大多数的攀登都以裂缝器械为主,有些段因为裂缝太宽,我们携带的所有装备都无法施展,所以自由攀登也成为惟一的选择。但是由于气温极低,自由式攀登也必须戴上薄手套和特制的攀岩鞋,尽管如此,我冻僵的手指脚趾还是花了好几周时间才重新恢复知觉。5月20号,登顶日。我们总算成功了!在我开始这个计划的整整一年之后,我们成功了。峰顶看不出任何先前有人登顶的痕迹,所以按照攀登界的古老传统,我们把这座山峰命名为“Copier峰”,这是为了让世人记住Hans Copier这个名字。我们在峰顶堆放了一个石冢来纪念登顶,也把Hans的骨灰匣安放在这里。在峰顶停留的短短片刻,我自觉有许多话要同Hans说,但是想想我们过往曾有过的那些激动人心的攀登,似乎也不曾有太多的交谈。我们的默契,对攀登、对人生、对理想,好像早已经逾越了语言的形式。那一刻,我心里是一种淡淡的伤感,悲喜交集。

两天后撤回到地面营地,我们却发现卫星电话失效了,我们无法与文明世界取得任何联系,家人一定已经开始着急,我们的赞助商Levi还在等着我们的电话以确定何时来Walker Arm接我们。

这时我突然回想起来,三周前当我们巡视峡湾的时候,我曾经看到在山姆-福特峡湾中有一个营地。如果现在那处营地还在,就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回到文明世界。我们决定花费两天时间先把装备运送到Stewart峡谷口,然后一路轻装徒步到山姆-福特峡湾。我们带上了足够三天的食物?两个睡袋、一顶小帐篷,当然还有为防止误闯北极熊领地而带上的枪。

现在想起来觉得有些可笑,但是当时我们真的需要在冻原上徒步90公里,仅仅为了打一个电话。无论如何,我们成功了,我们找到了一队六名高空跳伞者的奢华营地,当然还有丰富可口的食物!我差点儿忘了,当然我们也找到了电话。

我们把那座800米Copier峰上的路线命名为“略少的交谈”( A little less conversation),因为这个名字能让我回忆起过往的日子……

猜你喜欢

爱斯基摩峡湾睡袋
你会问好吗?
挪威峡湾寻石记
峡湾——特殊形式的槽谷
云睡袋
挪威——吕瑟峡湾
爱斯基摩星云
峡湾小镇
户外睡袋:伴你酣然入梦
READ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