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冰原生灵

2015-01-28奚志农

户外探险 2014年9期
关键词:母熊北极圈海豹

南极:最干燥的区域

相对于北极来说,南极是真正的冰之荒原。北极是一片覆盖在海冰之下的北冰洋,而南极则是被4000米厚的冰盖覆盖的大陆,是地球上面积最大的荒原。虽然这里是海水和冰的世界,存储了全世界70%的淡水,但却是最干燥的区域。而且较之于北极来说,南极的生物要贫乏许多,大部分生物都生活在靠近南大洋沿岸,南大洋中丰富的磷虾是这里大部分动物的主要食物。

我们从阿根廷乌斯怀亚出发穿越以狂风巨浪闻名的德雷克海峡,前方就是南极半岛,这是南极洲距离其他大陆最近的距离。海峡的狂风为信天翁和雪鹱提供了绝好的飞行条件,它们的嗅觉非常灵敏,能够依循空气中微弱的气味线索寻找磷虾和鱿鱼群的踪迹。

正如北极的北极熊,在南极最有特色的动物当属企鹅。在我们到访的南极半岛上,最常见的是巴布亚企鹅、纹颊企鹅和阿德利企鹅,都属于阿德利企鹅属。巴布亚企鹅也叫做金图企鹅,是体型仅次于帝企鹅和王企鹅的第三大企鹅。虽然在陆地上没有多少天敌,但在水中,豹海豹和虎鲸都是会捕食企鹅的可怕猎手,因此巴布亚企鹅游泳速度非常快,时速达到36公里。阿德利企鹅是南极大陆上标志性的企鹅之一,它们能够潜到200米深的海水中搜寻食物。

在南极也经常能看到海豹。在南极的六种海豹中,南象海豹是体型最大的,也是食肉目动物中最大的成员,最大的雄性南象海豹体重可以达到五吨,长度近七米。大多数的南极海豹都以磷虾、乌贼和鱼为食,但豹海豹是凶猛的捕食者,不仅会捕食企鹅,也会捕食像罗斯海豹这样的小型海豹。

北极:并非荒漠

从北极圈内的摩尔曼斯克出发,我们乘坐巨大的破冰船五十年胜利号在巴伦支海上航行,缓缓驶向地球的最北端。巴伦支海是北冰洋的陆缘海之一,在巴伦支海看到的鸟类还不多,随着向北极点的深入,海冰和冰川也逐渐多起来。进入北冰洋后胜利号开始破冰,发动机惊扰起大量的鱼,于是大量海鸟出来抢食。

此时正值北冰洋的夏天,在这片海域中,硅藻爆发性的繁殖,养育了丰富的浮游动物,而这些浮游动物又成为小鱼和大型鲸鱼的饵料。丰富的鱼类吸引了大量的海鸟在北极圈内繁殖。感觉这里食物很丰富,但竞争又不激烈,真是鸟类的天堂。

围绕着甲板,我们看到最多的是北极鸥和三趾鸥。这两种鸥不难区分,北极鸥体型较大,翼展一米五左右,翅膀的背面是青灰色,而三趾鸥小一些,翼展约一米,翅膀是深灰色并拥有黑色的翅尖,嘴的颜色也要浅一些。另外还有一种更漂亮的象牙鸥,和三趾鸥差不多大小,但全身白色,这种鸥基本上只生活在北极圈内,最早的发现地就是在巴伦支海的斯匹次卑尔根岛。

在我们所见的“鸥”之中,最传奇的当属北极燕鸥,这种体重只有100克的鸟,每年在进行全球最长距离的迁徙:北半球的夏季,它们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北部靠近北极的地方繁殖,然后再飞到南极洲附近的海域度过南半球的夏天,每年迁徙的路程超过八万公里。

登岛看到最多的就是海雀。在一些小岛的崖壁上,大量的侏海雀在这里繁殖,它们在崖壁的岩石缝隙里下一个蛋,以小鱼和甲壳类动物喂养幼鸟。虽然有大量的看起来一样的侏海雀聚在一起繁殖,但海雀父母从不会把孩子弄错。

在北极,最令人兴奋的野生动物当然是北极熊,也是我们此行看到最多的动物。进去出来北极熊大概看到二十多只(次),运气相当好。动物界有个有趣的现象,公熊为了要和母熊亲热,要攻击母熊和别的公熊生的孩子以铲除障碍。当时我们遇到一个公熊攻击小熊,小熊的头上已经都是血,我们的船赶快开上前把公熊隔开,母熊才带着小熊跑开。不然公熊有可能把小孩干掉,这就是动物界的“杀婴”行为。

北极熊是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之一,公熊的体重可达600公斤,站起来比人还高。因为食物并不丰富,除了母熊养育小熊期间,北极熊通常都是单独活动,通常母熊每胎会生两只小熊,小熊跟随母亲两年,但一般只有一只能够活到独立生活。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进程,北极的永久海冰和每年更新的海冰的面积在逐年减少。北极熊和它们主要的猎物—海豹的生存也日益艰难。身形巨大的海象也是北极圈附近特有的动物,成年的海象体重可以超过两吨。雄海象用它们巨大的长牙来和其他雄性搏斗,也用来在冰面上凿洞。

在北极看到的野生动物都是在冰面上,基本是在船上看到的,登陆的时候几乎没有看到动物,所以登陆基本是看各类植物。胡克岛是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中最重要的岛屿之一,面积508平方公里,以达尔文的密友,英国植物学家,皇家植物园园长约瑟夫·道尔顿·胡克(Joseph Dalton Hooker)的名字命名。虽然位于北极圈内,但这个小岛并非像大家想像的那样荒凉,我们到访的时候,这里正是许多苔原植物生长茂盛的时候,这是北极的夏天最有魅力的地方,北极圈内的一个小岛上可能有数十种开花植物,而整个南极大陆只有两种。我们抵达岛上的时候,北极罂粟和簇状虎耳草正在盛开。都生长得比较低矮。在北极能看到鲜花盛开,可在南极基本看不到任何植物。

南北极的旅行让中国人真正平等地去看动物。在南极的时候我也看到很多人登陆的时候长时间地坐在地上,不拍照也不说话,看浮冰、看动物,静静地在感受。其实南极给了中国人一个机会在完全自然和平等的状态下学会亲近野生动物。南极给对自然没有敬畏之心、没有爱的人上了一课,人们在自然中受到了洗礼,并学会如何和自然相处。这一点只有南极可以做到。

奚志农

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野性中国”工作室创始人,中国野生动物摄影家和环保主义者。一直致力于中国野生动物的拍摄和保护,实践着用影像的力量促进自然保护的信念。2012?2013年间曾两次赴南极,一次北极之旅。

猜你喜欢

母熊北极圈海豹
不吃蔬菜的因纽特人 北极圈
必须是红红的,必须是圆圆的
母熊护子
给信加冕——北极狐“国王之路”110公里北极圈徒步纪行
好虚弱的北极熊
北极圈的影子
今春北极圈可能迎来臭氧空洞大爆发 >
可爱的海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