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极地探险的英雄史诗

2015-01-28赵牧

户外探险 2014年9期
关键词:哈德逊极地探险

赵牧

一无所获的“寻宝时代”

据记载,第一个向北极进军的是古希腊航海家毕则亚斯。毕则亚斯出生在古希腊属地马塞利亚(即法国马塞)。公元前331年他驾船向北极进发,他此行并不是为了探险,而是为了替马塞利亚的希腊商人寻找锡和琥珀,这两种东西在当时的欧洲市场上价格非常昂贵。他大约用了六年完成了这次航行,公元前325年回到马塞利亚,不久死去。后来的人们通过他残存的航海日志推断他进入了北极圈,因为日志中有这样的记录:“这里的太阳落下去不久很快又会升起。”

自毕则亚斯之后直到16世纪中期,人类在北极的探险活动大体空白,但此后北极探险热突然爆发了。极地探险首先从北极展开,表面原因很简单—北极离人类居住地更近,不过这只是充分理由,按史书的说法现实的驱动力来自马可·波罗,因为在中国生活了24年的马可·波罗后来口述出版了《马可·波罗游记》,此书把中国描绘得美女如云、遍地黄金,这极大地激发了欧洲各国冒险家东方寻宝的热情。

1492年8月3日,哥仑布受西班牙女王派遣,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三艘百十来吨的帆船,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扬帆出大西洋,他的目标是东方,却东辕西辙地向正西驶去。经70昼夜的艰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终于发现新大陆,然而他们发现的并不是亚洲,而是美洲。由于早期欧洲的海上强国西班牙、葡萄牙人控制了传统的海上通道,来往商船均要被课以重税,这就迫使其他国家苦思对策,这一对策出台的前提便是“地球是圆的”,既然向大西洋正西或正南绕过好望角的传统航道都“不好走”,为什么不能向正北的北冰洋寻找通往东方中国的航线?

在此,知识又一次显示了它的巨大力量。1549年,有人发表了一篇带有地图的论文说,从欧洲以北绕过西伯利亚海岸可以到达亚洲的中国,这条航线更短。地图标注的航线就是后来著名的“东北航线”。然而这里也有个百思不解的谜,因为白令探明白令海峡的存在,也就是表明北冰洋确实可能与太平洋相连那是200年后的事了,这个论文和地图绘制者从何得知白令海峡通道存在的,这也是信仰?

不管怎么说,一场持续数百年、十分悲壮甚至悲惨的北极通往亚洲的“西北通道”和“东北通道”航线的探险由此拉开大幕。

在这幕大戏中,率先出场的是葡萄牙人考特雷尔两兄弟—米盖尔和盖斯帕。1500年,他们登上了纽芬兰岛,并眺望到格陵兰岛,他们的国王由此对这一带提出了主权要求。第二年,他们继续往北航行,却一去不返成为第一批捐躯者。

此后,极地探险的主角英国人正式登场了。爱德华六世时期,西班牙首席航海家卡巴特投入英国怀抱,组建了英国开拓疆域的商业探险公司,其首要任务是打通东北航线。这一序曲定下了英国主导16世纪北极探险的领先基调。

1553年春天,英国三艘东北航道探险船起程。英国万人空巷欢送这些前往中国寻宝的冒险家。不过刚到达北欧海域他们就被北极严寒所困,除一艘船幸免,其余两艘船上的七十多人全部因饥寒交迫丧命。他们的船只和尸体第二年才被俄国渔民发现。但这次航行也有一点收获,那就是幸存者在船长钱塞勒的率领下,跋涉2413.9公里到达莫斯科,受到沙皇的盛情款待。1555年,商业探险公司又组建了俄罗斯公司并进行了一次探险性航行,这次他们绕过了科拉半岛而进入喀拉海。1580年,英国又派出了两艘船进入了喀拉海企图东进,结果又有一艘船失踪,三十多人死于非命。至此,英国人被迫放弃东北航线,并把目光转向西北通道。此时英格兰商人、航海家马丁·弗罗贝舍已然上场。

马丁的第一次“西北通道”探险没有成功,却因带回一块黑石头被英国矿石“专家”鉴定含金量极高,于是对西北航线的探险演变成寻找开发金矿热。第二年的1577年春天,弗罗贝舍便组织了第二次考察。与此同时一个名叫“中国公司”的金矿公司也诞生了。相当意味深长的是伊丽莎白女王也悄悄购买了中国公司的股票,马丁的三艘船驶离英格兰之前,女王还特许他吻了她的手。

马丁在捡回黑石头的原地附近终于发现了“大金矿”,之后载着200吨矿砂,凯旋而归。

接着就是第三次航行。这次马丁的船队多达15艘,还载上了一百多个移民。他们计划要在那里建个码头,开拓殖民地,把大英版图扩展到冰冻的美洲北部。这也是英格兰人向海外迈出的勇敢的一步。马丁不仅成了海军上将和船队司令,还得到女王嘉奖的一条金项链:上面刻着“我亲爱的朋友马丁·弗罗贝舍”。1578年5月31日出发之前,每位船长都荣耀之至地亲吻了女王的手。

悲惨的是,这支船队北上抵达格陵兰岛继续前行后不但遇上了大风,还被刮来的冰块阻塞了航道,满载着越冬房屋部件、移民财产和家具的三桅帆船被挤破,沉入海底。于是被迫返航。

更悲惨的是船队回到英格兰前,伦敦就传出噩耗,金矿石的化验结果出来,那些千辛万苦运回的矿石是毫无价值的黄铁矿。

不过,马丁的寻宝探险虽然失败,但英国上下的这种富于冒险的精神和为冒险而进行的现代“融资”方式却预示着英国的必然崛起。

1585年,英国又诞生了一家新的“西北公司”。这家公司选中的首席航海家是约翰·戴维斯。戴维斯一共进行了三次探索西北航线的航行。在最后一次航行中曾陷入坚冰围困的极端险境。脱困后他们继续北行到达北纬72度,创造了北进的纪录。

戴维斯的危险经历使英国人暂时放慢了北极探险的脚步,荷兰人则登上北极的舞台。荷兰人的兴趣是东北航线,因为他们听说英国人在对东北航线探索中与俄国建立了通商关系并取得了巨大利益。1584年,荷兰探险家巴伦支得到布鲁塞尔一富商赞助后去寻找东北航线,结果失败。10年后的1594年,荷兰三艘船只再次从阿姆斯特丹出发,远征北极。其中一艘由巴伦支指挥,这是巴伦支探险生涯的开始,那时他刚34岁。

在巴伦支短暂的探险生涯中,他一共进行了三次航行,前两次都没建树。1596年,巴伦支指挥着三艘船开始他的第三次探险。在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航行中,他们不仅发现了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而且到达北纬79度49分的地方,创造了新的北进纪录。此后巴伦支继续向东北行进,直到8月26日船只被冰封住为止,他和船员们成了第一批在北极越冬的欧洲人。船员们克服了难以想像的困难顽强地生存下来。直到第二年夏天,船员乘着仅存的一艘敞篷小船挣脱坚冰围困死里逃生,航行了一千六百多公里回到阿姆斯特丹。但巴伦支本人却在被困的一个小岛上陷入病危,临死前他写了三封信,把一封藏在越冬小岛的房子烟囱里,另两封分别交给同伴以备不测。1597年6月20日,刚刚37岁的巴伦支死在一块浮冰上。

除了创造北进纪录和首次在北极越冬,巴伦支还留下了两个重要遗产,一是1597年绘制的北极精准海图,二是详细的航海日志,这为后来的北极探险提供了重要依据。两个多世纪后的1871年,有个挪威航海家来到巴伦支当年越冬的地方,并从烟囱里找出了那封信。为了纪念他的贡献,后人们便把巴伦支在北欧以北航行过的海域的一部分称为巴伦支海。

人类整个16世纪的北极地理探险以巴伦支的悲剧告终,死亡人数多达一百五十余人,从商业利益的角度看也一无所获,无论东北航线还是西北航线仍然没有走通的希望。除了英国,欧洲其他国家对北极探险短暂的失去了兴趣。

屠鲸时代(17世纪的北极探险)

去南极旅游到过乔治亚岛的人一定会去参观荷兰人废弃的鲸油炼油厂,喜欢思考的或许还能从中领会到地理大发现与捕鲸业也有着密切联系。

事实上,几乎整个17世纪,欧洲国家的商人对北极兴趣的重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随着捕鲸业的商业价值提高,又忽然传来北极有大量鲸鱼的消息。

于是,英国、荷兰、德国和法国的船只又涌入北冰洋。最狠的是荷兰人,他们甚至还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西北端将近北纬80度的地方建起了捕鲸城,致使这里的鲸骨堆积如山。由于利益冲突,本已结盟共同对付西班牙的英、荷两国也互相指责。荷兰认为,斯匹次卑尔根岛是荷兰航海家威廉·巴伦支(William Barents)首先发现的。英国则称,是哈德逊首先航行到该岛的西海岸,并在此发现鲸群。现在轮到悲情人物—英国航海家亨利·哈德逊出场了。

哈德逊的经历大体是这样的,1602年,英国两艘船继续探索西北航线,因船员暴乱告终。四年后,又一艘西北航道的探险队因为船长和三个水手被土著所杀,其他人仓皇逃回而失败。1607年,在英国的一家俄罗斯公司派遣哈德逊探索是否可以穿越北极点到达中国的航路,哈德逊在斯匹次卑尔根附近北纬81度左右的地方被坚冰挡住再告失败,但哈德逊此行却发现了一个就地发财的机会,那就是发现了鲸群。1609年,哈德逊又受雇于一家荷兰公司再次出航探索西北航线,这次荷兰就哈德逊发现的河谷地区提出主权要求。

1610年,哈德逊受雇于英国伦敦一家公司第四次出征北极,这次他发现了加拿大北部的哈德逊湾,悲惨的是,随后不久他就因船员的叛乱最终丧命。在这最后一次航行中,哈德逊的航海日志到8月3日戛然而止,其后都是别人的笔迹。原来,这支探险队被坚冰困住必须就地越冬时,探险队只剩下了两个月口粮,在这种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心态不稳的13名船员发动阴谋叛乱,结果哈德逊和他年轻的儿子、三个皇家水手和四个病人被扔进一条敞篷小船里听天由命。叛乱的船员驾着大船“发现”号自顾逃命的过程中也遭到了报应,其中有五人在途中与土著冲突被杀,最后只有七个人回到英格兰。按当时英国法律发动叛乱的水手必须处以绞刑,但雇用他们的伦敦商业公司急于找到西北航线,又认为人才难得,活动游说之下此事不了了之。

乏善可陈的17世纪的北极探险,到了1616年就可收笔了,这一年英国人巴芬发现巴芬湾后,便无须再费笔墨。不过,在这个世纪末,一件将深远影响北极历史的大事发生了—这就是彼得大帝化名私访欧洲先进国家。这一非常事件不但决定了俄罗斯人后来登上了极地探险的舞台,而且也决定了俄罗斯的崛起。

俄罗斯悄然崛起库克拉开南极大幕

1697?1698年间,彼得大帝用鲁尤特尔·米哈伊洛夫的化名到西欧旅行,遍访欧洲先进国家,同行的是他率领的大约由250人组成的庞大考察团。此行让他大开眼界,旅行期间他甚至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当了一个时期的船长,还在英国造船厂工作过,在普鲁士学过射击。他走访工厂、学校、博物馆、军火库,甚至还参加了英国议会举行的一届会议。

欧洲之行让彼得了解到英法两国正在北美殖民开疆拓土,此时俄罗斯则一直在利用哥萨克人向东推进,因此彼得大帝开始关切亚洲大陆和北美洲大陆是否相连的问题。

1697年,俄罗斯人经过一百多年努力终于把势力范围扩大到堪察加半岛,至此整个西伯利亚成了俄罗斯的领土。但彼得大帝从哥萨克人对西伯利亚的描述中无法弄清亚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是否相连,于是任命在俄国海军中服役25年之久的丹麦航海家白令为队长前往调查,以完成这一艰巨任务。

1725年1月,白令和他的25名队员离开了彼得堡,横穿俄罗斯,行程八千多公里到达太平洋西海岸,然后登船出征。就在这年彼得大帝去世,在此后的17年中,俄罗斯尽管换了五个统治者,白令还是以无比的坚韧完成了两次航行。

白令的第一次航行就获得了很大成功,一是绘制了堪察加半岛的海图,顺利通过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之间的航道,发现了白令海峡,这证明从大西洋经过北冰洋确实可能进入太平洋(注:白令海峡乃1776年英国航海家库克由太平洋方向探索西北航线时穿越白令海峡时为其命名的)。

对俄罗斯来说,白令的另一贡献是1739年开始的第二次航行发现了阿拉斯加,从而使俄罗斯获得了阿拉斯加的领土,然而白令探险队自身却为这两次航行付出了沉重代价,第二次航行进行到1740年,探险队总共死亡一百余人(第二次42个人死于坏血病),最后只有九个人幸存。精疲力竭的探险队随后驶向北美西海岸,白令自己也因坏血病死于1741年,这个为俄国服务了36年的丹麦航海家最后被幸存的船员海葬于太平洋。

读一遍18世纪探险史的大事年表,你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除了俄罗斯悄然积蓄力量走上世界舞台,那个时代最最伟大的探险家就是苏格兰人詹姆斯·库克。

在库克名下的一堆航海成就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库克无论在北极还是南极都取得了很多开创性的成果,他还是第一个注意到并实际应用新鲜酸橙汁防治坏血病的人,这对当时的航海探险具有重大意义。尤其是库克指挥的英国“决心”号在历史上首次进行了环绕南大洋航行,而且于1773年1月17日(东经30度附近)历史性地越过了南极圈,在北极探险热持续了千余年后,南极探险终于拉开了序幕,极地探险史上的又一个高潮就要到来。

很不幸,1779年2月14日,已为海军上校的库克在从太平洋一侧探索西北航线的过程中却在一次与当地土著人的冲突中被杀。

南北齐飞高歌猛进(19世纪)

19世纪是极地探险家高歌猛进的世纪,欧美探险家出击南北极的密度大幅增加,英国作为后来居上的世界霸主在探险领域也显示出强大的整体实力,持续数百年的探险热潮此时已使英国成为杰出探险家的摇篮,在19世纪南北极探险的成就年表上,英国人的名字占据了压倒多数。工业革命导致蒸汽动力的出现,也使探险船只在远航的舒适性、效率、装载物资人员的能力上,全面超越了帆船时代。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1818年6月17日,英国便开始了北极探险,四艘军舰分作两队,两艘从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往北,意图穿越北极点到达西伯利亚;另两艘则通过巴芬湾沿西北航线到达白令海峡。信心十足的英国人甚至准备好了两支船队在白令海峡会师庆祝仪式上的演说词。然而天公不作美,由帕坎船长和副手福兰克林指挥的北进船队行至半路便遭遇大风并被浮冰牢牢困住,最后只好打道回府。

由船长约翰·罗斯指挥的船队也没有成功,不过他们此行还是有所收获,先是在格陵兰岛北部的迪斯科湾救出被困浮冰的45名捕鲸者以及他们的船只,此后他们继续向西北航行,这支探险队最后深入到兰开斯特海峡达80.4公里,成功已经近在尺咫,可惜由于船长信心不足返航,打通西北通道的努力功败垂成。

不过,此后英国人开始频频创造探险纪录,尤其是在南极方向。

1819年:英国人史密斯(William Smith)发现南设得兰群岛;

1823年:英国船长威德尔(James Weddell)航行到南纬74度发现威德尔海,这个纪录保持了近八十年之久;

1831年:英国恩得比兄弟公司(Enderby Brothers)的捕鲸船发现恩得比领地,这是首次从印度洋方向见到南极大陆;同一年,探险家约翰·罗斯的侄儿—英国皇家海军的罗斯爵士(SirJames ClarkRoss)在北极探险中首次发现北磁极;

1841年:罗斯爵士在搜寻南磁极时发现维多利亚女王领地及以后来命名的罗斯海,他在这一海域还发现了罗斯岛,该岛日后成了诸多国家南极探险队的主要营地。

与过往世纪相比,19世纪的极地探险开始呈现出几个明显不同以往的特点:一是探险活动是出于追逐眼前现实利益的动机明显弱化;二是探险过程中进行有目的的科考活动显著增加;三是纯粹为创纪录的探险,甚至是出于同行间竞赛意图的探险增多,诸如1868年起,芬兰出生后来移居瑞典的地质科学家探险家诺登许尔德曾两次从斯匹次卑尔根出发冲击北极点(均未成功);1879~1881年,美国海军上尉德朗乘加固游艇尝试冲击北极点时遇难……

正是因为明确的竞赛意图,加之民族国家主义在19世纪的普遍兴盛,所以我们今天会看到有关“谁第一个证明了亚历士多德的历史性猜想”时,竟会有那么多探险家被卷进“争功”的公案。不过,以大历史的眼光看,亚里士多德肯定不会在意谁第一个证明了南极大陆的存在,他或许还会感谢每一个参与这场地理大发现的竞争者,正是这种竞赛加速了人类视野的开拓,每个参与竞争者都为此作出了贡献。因此恰当的方法不是轻下断语,而是列出那些都有可能为此作出了贡献的人。

最可能率先发现南极大陆的人,他们是:美国的帕尔默、俄国海军上将别林斯高晋、英国的布兰斯菲尔德。

极地探险的悲剧与史诗(20世纪)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段时间的极地探险,被后人誉为“英雄时代”。在这个时代,有三个极地探险家几乎瓜分了极地探险的戏分和举世的注目礼。这三人是挪威探险家阿蒙森、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和沙克尔顿。

从成就上看,阿蒙森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第一个成功打通北极的西北航线、第一个飞经北极点,在“英雄时代”无人可敌;沙克尔顿三次冲击南极全部失败,却因其无与伦比的领导艺术,尤其是他总是把探险队员的安危置于首位,并在1914年横穿南极大陆被困威德尔海,成功越海求救,使船员全部生还,从而赢得探险界永久的敬仰。

说到斯科特,他的名气在今人心目中比前两人更大,因为他是那场最为著名极地探险悲剧事件的主角。不过,大多数人可能并不知道这样一个事实:无论从死亡人数、灾难的惨状以及持续时间之长,斯科特探险队(五人)全军覆没的事件都排不上第一、甚至第二、第三,那么这一事件为何会有如此深远的影响?

我曾说:悲剧总是难免的,而惟拥有荷马或莎士比亚的民族,悲剧才会显示其价值。

斯科特探险队的命运是个悲剧,但幸运的是他们自己也没想到竟会拥有自己的荷马、莎士比亚,他就是探险队中最年轻并且活着回来的成员美国人加勒德。本来加勒德因为近视差点未能成行。

下面说说极地探险史上排名第一的最大悲剧。这起悲剧于1845年发生,悲剧的结束却至少持续到1848年下半年,这场大悲剧中,死难者包括探险队长、海军少将约翰·福兰克林爵士(他还拥有民法博士、皇家学会会员的头衔)和128名全部船员。

19世纪中期,由于国力日益强盛,信心爆棚的英国政府决定在北极实施一项雄心勃勃的探险计划:英国海军部派出两艘当时最先进的蒸汽机螺旋桨推进器舰艇,这是极地史上第一次使用蒸汽动力船,船上还装备了前所未有的热水供暖系统,探险队长也由英国政府挑选,最后确定由59岁具有丰富北极航行经验的约翰·福兰克林爵士担任。显然,这个探险计划相当于“政府工程”,英国政府还为此开出巨奖:两万英镑奖励第一个打通西北航线的人。

1845年5月19日,福兰克林率128名船员起航,但正像他们的两艘军舰那不祥而诡异的名称“幽冥号”、“惊恐号”那样,7月下旬福兰克林船队便永远消失了。福兰克林船队失踪三年后,引发了一场长达十余年、大规模的多国联合搜救,共有四十多个国家派出救援队涌进北极(其中六队从陆上进入美洲北极,34队从水路进入北极各岛屿)。

后人把搜集到的证据拼凑起来,大致还原了这一悲剧的过程:1845年7月后,探险队往北航行达北纬77度,然后转向西北航道,沿途考察陆地并建立越冬基地。第二个夏天到来后继续前进时,这时有三人死去。1846年9月,船只再次被牢牢冻住,结果再也未能挣脱。更糟的是携带食品一半霉烂变质。1847年6月11日,刚过62岁生日的福兰克林病逝,此时两艘船也被浮冰挤烂。进入第三个冬季,食物愈来愈少,船员相继冻饿而死。1848年4月22日,剩下的105人弃船而逃,但他们在逃生过程中也陆续全部死亡。后人经过对众多遇难者的遗骨分析后发现,铅制罐头不但是导致食物变质的重要原因,而且是导致船员发生大规模铅中毒从而致死的原因,对遇难者遗骨的分析还发现了另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出现了人吃人的悲剧……

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这个极地探险史上最大悲剧已渐被遗忘。福兰克林没有斯科特幸运,他们的船员没一个活下来,更没有自己的莎士比亚。虽然150年后,美国人丹·西蒙斯以这一悲剧为蓝本写出厚厚一本奇幻小说《极地恶灵》(获亚马逊2007年度最佳科幻/奇幻小说奖,2008国际恐怖文学协会最佳小说奖),但毕竟时过境迁,而玄幻小说也不可能像纪实作品那样具有展现真实的悲剧、提高人们对悲剧本质的认知功能,更无法使探险悲剧升华为史诗的能力。

《世界上最糟糕的旅行》这本史诗性巨作自问世以来,就一直高居探险类作品榜首,热爱探险的人们应该感谢彻里·加勒德,是他为人类千余年的极地探险留下了一部可遇不可求的英雄史诗,或许可以说它是人类极地探险的“古典交响曲”终曲,从此极地探险进入了另一个全新的时代。

“机械时代”呼啸而来了;

紧接着“极地科考”时代也来了;

再之后,“极地旅游”时代也来了。

已经去过极地旅游的人,正准备出发的人,是不是应该感谢极地探险史上那些前仆后继的勇士呢?没有他们,我们下辈子是否有极地游的可能呢?这显然是个问号。

猜你喜欢

哈德逊极地探险
极地恐龙生存赛
天籁之声隐于无形 哈德逊河边的景观小屋
去探险
探险之旅
英小伙改旧货车成精致房车 梦想周游世界
跟踪导练(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