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活血祛瘀中药的炮制技术及其对药物质量与安全性的影响

2015-01-27周景阳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药性炮制红花

周景阳

武汉市中医医院药学部,湖北武汉 430017

目前一些因为服用中药而中毒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也使中药药性的问题再一次引起了民众的广泛重视。作为中医的物质基础,中药往往是采用复方的组成形式,而这些中药的炮制方法又需要根据组方的具体需求来进行制作,由于同一种药材的炮制方法不同,其起到的功效也不尽相同。因此探究活血祛瘀中药的药性和炮制的方法对于更加合理的利用祖国瑰宝显得更有意义。

1 活血祛瘀中药的药性分析

我们中医所讲的活血就是指改善血液的循环,祛瘀则是指消散囤积的淤血。活血祛瘀是因为患者自身的血液循环因为某种原因而瘀滞而造成的血瘀症。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于血瘀症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的疾病在病情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均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血瘀病理变化。这也就使我们活血祛瘀的理念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临床当中。随着对祖国中医、中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中药药性的研究也逐步的在引起着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目前在临床中我们主要应用的活血祛瘀药物主要有川芎、丹参、延胡索、益母草、牛膝、桃仁、红花、姜黄、五灵脂、穿山甲、王不留行等。

2 活血祛瘀中药的炮制原理与所起到的作用

2.1 中药炮制的基本原理

中药炮制的基本原理是药物炮制的作用和进行药物炮制的科学依据,具体就是将原始的药材在一定的条件和工艺之下,使之在炮制的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的物理的或者化学变化,从而改变这些中药的药理作用,达到我们所需要的药用效果。

2.2 活血祛瘀中药炮制的作用

有关炮制对于药物作用上的影响早在千年以前就被我们祖辈的中医在临床中获得了证实,并且已经把中药的炮制专门的归列出一门叫做炮制学的理论。我们所用的中药大都在进行过饮片切制后再进行相关的炮制,然后才能够应用在临床当中,由此可见炮制是能够满足日常中医用药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方法。具体到文章研究的活血祛瘀的中药,其炮制和药物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药物炮制可以强化药物的作用和特点。在需要应用炮制改变药物的虚实关系来治疗虚实性质不相同的病症的时候,通常采用强化复方补泻的作用与特点,来治疗那些至虚至实的相关病症。根据活血祛瘀的作用和特点,采用对药物进行炮制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②药物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趋势和层次。众所周知,对于药物的炮制可以改变药物本身的作用部位,疾病则有在肤、腠、经、腑、脏的层次区别,而药物的作用趋势既可以走表走里又可以入腠、入经、入腑、入脏。在治疗不同层次病症的时候,需要选择不同趋势的药物来对症治疗。正因为如此在进行药物的配伍时,除了根据药物的归经理论和气味特点来对药物进行选择之外还可以通过药物不同的炮制方法来达到这个目的[1]。而且经过不同的炮制方法处理的同一种药材,其炮制后所作用的部位、趋势和层次也会发生一定程度上的改变,比如大黄,生的大黄攻积导滞、泻下通便,用于胃肠实热积滞,大便秘结;经炒制之后大黄泻下作用缓和,却增强了活血化瘀作用;大黄经酒制后可清上焦实热,可治头痛、目赤、咽痛、口疮、牙龈肿痛等。

③药物的炮制可以减轻药物本身的毒性。中药的炮制可以直接去除药物的毒性部位,通过修治的方法来使这些部位的毒性降低,比如马钱子经过砂烫后使质地变得酥脆,其有毒成分马钱子碱大部分被破坏,既是有毒成分又是有效成分的士的宁碱部分被破坏,毒性降低可供内服,一些药材我们则是要去除其无效的水溶性毒性成分,比如斑蝥本身是有毒的,但是将其去掉翅和腿脚,再用糯米和小麻子炒后便可去其毒并矫其味[2]。

3 活血祛瘀中药的主要炮制方法

由于中药炮制的工艺上的特殊性目前还很难采用工业化的方式来进行炮制,因此进行中药炮制技术的研究并且积极地改进炮制工艺就成了中药炮制发展的当务之急。

3.1 炒制法

炒制的主要目的是增强疗效或者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或矫正药物的不良气味,炒制的方法主要有炒黄、炒焦、炒炭、麸炒、米炒、土炒、砂炒、滑石炒和蛤粉炒等。例如王不留行经炒黄后可使种皮爆裂,利于有效成分溶出;生桃仁侧重于润肺通便,经炒制后则有活血祛瘀的功效;水蛭用滑石炒后可去腥、易碎并减低毒性;生骨碎补味苦,性温,归肾、肝经,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生骨碎补密被鳞片,不易除净,且质地坚硬而韧,不利于粉碎及煎煮出有效成分,骨碎补经过砂炒后质地松脆,易于除去鳞片,便于调剂和制剂。

3.2 炙制法

炙制法是一种能改变药效的炮制方法,他可以引药上行,增强药物活血祛瘀的功能,并且可以矫味矫臭。灸制法主要分为:酒灸法、醋灸法、盐炙法、姜炙法、蜜炙法和油炙法,醋炙的常见活血药有乳香、没药、莪术、香附等;酒炙的常见活血药有川芎、五灵脂、丹参等。如我们在炙制川芎时,取用川芎的块或者片,用黄酒喷淋拌匀,稍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铁锅内用文火炒干,等其色泽加深时,取出晾凉,筛去碎屑[3]。川芎性温,味辛,归脾、大肠、肝、胃、心经。再比如丹参在生用是其主要作用为宁神安心,排脓,止痛,在治疗心绞痛方面比较常用,而丹参经过黄酒炙过后其活血祛瘀功效则会大大加强,对于女性月经不调效果明显。

4 活血祛瘀中药的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红花是中医常用的一位药物,其本身为一种双子叶植。具有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的效果。红花的药性相对比较温和,主要对肺经来产生作用,红花的味道比较辛苦,而且具有一定的毒性,需要通过炮制后来使用。没有经过炮制的红花的主要作用为消风止痒,红花经过炮制之后毒性有所下降,但是仍然具有止痛祛瘀、通鼻窍的作用[4]。对于药物红花的炮制我们通常是采用砂烫的方法来进行炮制,因此下面我们就根据红花炮制的原理,对不同温度下的红花生物碱的含量的不同进行研究,从而对红花的最佳炮制工艺和方法进行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材料选择。取500 g药物红花、蔗糖、K2HPO4玉米粉为基本材料,选择Luria-Bertani培养基为种子培养基。

炮制方法:①把红花进行干燥并进行粉碎处理后用120目筛进行过滤;②将过滤好的红花放置到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并计算种子液接种量的大小,按照规定比例放到发酵培养基里;③使用振荡摇瓶进行45 h培养,从而使得夏枯草芽抱杆菌生长完全。

4.2 结果

实验通过和相同浓度红花水浸液的对比来完成抗轻自山基氧化活性的测试,实验数据表明种子可增强药物红花的抗氧化活性,而发酵处理后的红花清除羟自由基能力显著提高。

5 讨论

日常的活血祛瘀中药来自与植物的种子和根茎,活血祛瘀类药物多数药性温和、味道辛苦[5]能够产生产生行气、行血的功效。我们通过对此类药物进行泡之后可以降低药物本身的毒性,并且提高其药效,对于患者更安全有效的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1]金锐,张冰.中药药性理论复杂性特征分析田.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1):3340-3343.

[2]姚锋梅.活血祛癖中药药性及炮制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

[3]龚千锋.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4]王雪洁,李震宇,薛水玉,等.基于植物代谢组学技术的远志不同炮制品质量控制研究[J].中草药,2012,43(9):1727.

[5]肖小河.中药药性研究概论[J].中草药,2013,39(4):481-484.

猜你喜欢

药性炮制红花
红花榜
红花榜
《四部医典》的跌打损伤外用方剂用药规律及药性探析
红花榜
红花榜
炮制专家王琦论现代中药炮制研究的“2个时期3个阶段”
3种姜汁炮制后厚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抑制作用
清半夏炮制工艺的优化
基于药物功能的中药药性研究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