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部:“逼格”等词太LOW,网络语言要规范

2015-01-26

意林·作文素材 2015年23期
关键词:虚拟社区教育部现象

时事引读>>

2015年10月15日,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公布了《2014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报告称,2014年,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的第20个年头里,网络热词热语势头不减。但由于网络“虚拟社区”和自媒体“缺少人把关”的特性,网络低俗语言如“逼格”“草泥马”“屌丝”等大量涌现,这些词语造词格调不高、品位低下,甚至聚集了大量社会戾气,却被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使用,还有不少被收入教科书和词典。教育部认为,网络低俗语言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

素材链接 信息传播把关人

把关人是个新闻传播术语,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把关人”起着决定继续或中止信息传递的作用。大众传播的一切信息,都要经过这些媒体工作人员的过滤或筛选,才能同公众见面,所以他们便是信息传播的“把关人”。“把关人”既可以指个人,如记者、编辑等,也可以指媒介组织这样的集体。

网络语言低俗化、粗鄙化现象,与“把关人”的缺失或把关力度不够有关。面对正在蓬勃兴起的自媒体和网络“虚拟社区”,如果有把关人严格把关,类似“逼格”“草泥马”等词语难以通过审核,自然也就无法在网络上传播。因此,治理网络语言粗鄙化、低俗化现象,也应当提高对“网络信息把关人”的重视。

【考场仿真试题】对于教育部决心治理网络语言粗鄙化现象,你有何看法?请写一篇微评论,不少于150字。

【范文示例】网络语言不但反映了民众素质,也反映出国家的文明程度。低俗语言的涌现,是公德不立、文明不彰的表现。此次教育部决心整治网络语言粗鄙化现象,是一场让网络语言走向健康的及时雨。但应当注意的是,在“诊断”网络语言是否粗鄙时,不能武断化和片面化,顺应语言的发展规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明智之举。

其他适用话题 法制;警醒与反思;文明;语言规范化

猜你喜欢

虚拟社区教育部现象
基于KANO模型问答型虚拟社区用户需求的分类研究
教育部召开座谈会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虚拟社区人际关系对旅游行为意向影响的实证研究
基于虚拟社区的定向出版模式
教育部:高考地方性加分项目2018年减至35个
猜谜语
我校两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开题
虚拟社区感对用户忠诚度影响的实证研究
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