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行整体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探析

2015-01-26贾玲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17期
关键词:心绞痛整体冠心病

【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行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30例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干预,观察两组血压、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血压、心绞痛发作次数、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行整体护理干预临床效果理想,患者护理满意度高。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17.181

作者单位:157421 宁安市东京城林业局医院

Application Effect of Overall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mbined With Angina Pectoris

JIA Ling Dongjingcheng Forestry Bureau Hospital of Ning'an City,Ning'an 15742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overall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ect in th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angina pectoris patients.

Methods We divided 130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angina pectoris from March 2014 to March 2015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65 cases in each group. Control group using conventional nur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implemented overal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observed two groups of blood pressure,attack frequency of angina pectori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index.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blood pressure,attack frequency of angina pectoris,nursing satisfaction index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 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overall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ect in th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angina pectoris patients is significant,improving nursing satisfaction.

【Key words】 Holistic nursing,Nursing intervention,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angina pectoris

冠状动脉为心脏提供血供,因此其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日常摄入脂质成分升高等因素,往往引起代谢异常 [1]。近几年,冠心病合并心绞痛发病率呈升高趋势,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它具有起病急、危害大以及痊愈率低等特点,目前尚未出现彻底根治该类疾病的有效措施,手术风险往往较大,且术后常见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当往往容易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如产生支架内血栓等 [2]。整体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3],因此越来越受到临床的关注。本研究选择130例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探讨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行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30例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5例。其中观察组男35例,女30例;年龄44~73岁,平均年龄(62.07±1.58)岁;病程:2 ~15年,平均病程(4.6±0.9)年;对照组男33例,女32例;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62.31±1.74)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4.7±1.1)年。排除妊娠期妇女;药物过敏患者;心肌梗死患者;感染性疾病、肿瘤患者。两组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均行卧床休息、吸氧、营养心肌、抗凝等对症治疗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具体过程包括以下几方面:

1.2.1 增强生命体征监测力度 术后,患者卧位休息,给予心电、血压以及氧饱和度监测,定时监测体温。注意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增加巡视次数,如果发现病情变化,应该立即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抢救措施。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营造良好、安静的环境,让患者能安心休息。患者夜间休息时,应将各仪器报警设置调整至合适范围,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1.2.2 提高护理人员心理承受以及应急反应能力 医院应组织相关人员对护理人员进行心理以及反应方面的培训,改善护理人员的心理承受以及反应能力,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可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应急处理。遇到突发事件时,只有沉着冷静才可以将事件处理好;另外,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也应该培养自身心理承受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

1.2.3 用药护理 患者术后一般应用抗凝剂和血管扩张等药物,抗凝药物主要有低分子肝素钙、盐酸替罗非班、硫酸氯吡格雷以及阿司匹林等。上述药物使用过程中应该保证用药时间的准确性,因为药物在体内具有半衰期,所以用药时间、剂量应该准确。使用抗凝剂过程中,注意检查患者是否有口腔黏膜、消化道等部位出血,用药期间应避免热敷、理疗等。

1.2.4 饮食护理 通过患者具体临床表现,为患者制定相应饮食结构,建议患者多吃维生素以及蛋白类等含量较高的食品,多食蔬菜和水果,禁食刺激性食品。

1.2.5 心理护理 患者往往病情较重,心理压力大,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根据患者发生的情感及负面情绪,制定有关干预方法,进行心理辅导。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采用鼓励性语言,尽可能的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其心理承受力。同时护理人员应学会换位思考,尽量转移患者注意力,对其实施心理疏导,并及时掌握其心理状况,尽快解决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护理效果。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各指标对比研究

干预后,观察组血压(17.86±2.18)kPa、心率(71.84±10.08)次/min、心绞痛发作次数(0.57±1.23)次/月,对照组分别为(23.94±4.18)kPa,(97.31±11.23)次/min、(5.05±1.27)次/月,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分析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92%(63/65),对照组为78.46% (51/6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冠心病指脂质代谢异常,聚集在动脉内膜表面,造成腔道变小,产生脂质堆积,导致心脏供血缺乏,从而产生心绞痛 [4-6]。大约2/5冠心病患者容易并发心绞痛,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生活与学习,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7-8]。整体护理指以现代护理理念为基础、患者为中心而采取的全面护理。这要求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较强的预防方法规范给药制度 [9],同时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记录病情变化,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该及时汇报医师,并且严格按照医嘱及时准确给药,同时对已经出现的并发症及时发现治疗处理,保证患者生命健康 [10]。总之,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行整体护理干预临床效果理想,患者护理满意度高。

猜你喜欢

心绞痛整体冠心病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
乌七散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