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余姚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探讨

2015-01-25冯林芳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街镇余姚市农技

冯林芳

(浙江农林大学法政学院,浙江杭州 311300)

我国农业发展已经到了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武装农业的重要关口,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是积极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农业的出路在科技,但只有将农业科技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发挥作用。作为生产实践主体的农民需要通过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服务,才能采纳成果。现有的政府主导型模式存在许多问题,多元化农业科技服务模式虽有一定的发展,但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显得十分紧迫。笔者以浙江省余姚市为例,揭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1 现状

当前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呈多元化发展趋势,政府农技推广机构承担公益性职能,同时大力发挥社会化农业科技服务组织的作用。余姚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主要由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行业协会、科技示范户等组成。

1.1 基层农技推广机构

1.1.1 机构设置

余姚市农技推广机构包括市级农技推广机构以及乡镇、街道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市级农技推广机构主要是余姚市农林局和余姚市农机局下属单位,有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种子种苗管理站、禽畜病防治研究所、农业科学研究所、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农业信息中心、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林业特产技术推广总站、畜牧兽医局、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总站、农机博物馆、农机化技术推广中心、农机安全监督指导站;全市共有21个街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

1.1.2 管理体制

现有市级、街镇农技人员实行基层农技人员责任制,设3种岗位,为乡镇责任农技员、县农技指导员以及县首席农技推广专家。2012年,全市共有16名首席专家,78名农技指导员和140名责任农技员。街镇农技人员实行的管理原则是“以块为主、条块结合”。

1.1.3 运行机制

考核与奖惩机制。责任农技人员的考核包括服务对象评价、业务考评、综合考评,三者按3∶3∶4比例计算;其中农技指导员考核为综合考评和服务对象评价,按7∶3比例计算,业务主管部门和首席专家按4∶3权重比例对其进行综合考评。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是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的重要依据。首席专家考核不合格,取消专家称号,农技指导员和责任农技员考核不合格,予以警告,连续2年不合格,不得继续聘用。

培训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农技人员开展知识更新培训,不断完善培训体系。充分利用多种培训方式,如开办专题培训,借助农业信息网等工具发布相关信息,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1]。

保障机制。余姚市财政安排资金保证市级、街镇农技推广机构开展农技推广工作以及改善农技推广条件,建立农技推广专项资金,用于农技推广科研、农技推广社会化服务补助以及农技人员培训的费用。农技推广专项资金随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而同步增加[1]。

1.2 社会化农业科技服务组织

1.2.1 农民专业合作社

1996年,余姚市第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第1渔业合作社成立。随着政策扶持以及产业发展,合作社呈现良好发展趋势。至2012年底,全市共有341家合作社,基本涵盖了全市农业特色产业及产品,涉及农业种植、养殖、加工、营销、农机服务等各个领域,社员总数7 091个,资产总额达1.412亿元[2]。合作社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激发了农民的潜力,提高了农业科技服务水平,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发展。

1.2.2 农业龙头企业

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新兴农业经营主体,自主创新能力强,是新技术的主要使用者和示范者,对农户的带动能力强,能够与农民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整体素质,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做出贡献。2010年12月余姚市累计通过国家A级绿色食品70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88个,榨菜、甲鱼、茶叶、杨梅等产品获得名牌农产品和驰名商标。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了9个浙江省级、30个宁波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这些示范区有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2 问题

2.1 街镇农技推广机构队伍不稳、业务素质不高

2012年底,余姚全市农技推广人员实际在岗人数94人 (其中临时编制3人,兼职6人),在岗人数比2002年市编委的备案编制人数少171人。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农技推广人员年老退休或者考上公务员后,空出的岗位没有及时得到补充,同时大部分街镇又随意将农技人员移作他用,造成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位,人员短缺现象严重。同时,队伍结构不合理,农技、林技、畜牧、水产技术人员分别为35,27,21和11人,比例严重失调。实际在岗的94位农技人员中,50周岁以上有80人,占总人数的86.1%;大专以下学历的占49.6%,全日制涉农专业毕业的只有22人,仅占18.2%。现在的农技人员多是高年龄、低学历、低职称的农民技术员,知识结构断代现象严重。

2.2 农技推广机构体制机制不顺

街镇农技人员实行的管理原则是“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其综合考评由其所在的街镇负责,业务考评由市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由于街镇农技人员属于地方编制,工资由所在的街镇发放,业务考评显得约束力不强,大部分街镇随意抽调农技人员做与本职工作无关的其他事务。村一级没有专门的农技推广人员,加上有些街镇对村级农业综合服务点的建设不重视,影响了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2.3 社会化农业科技服务组织服务能力不足

不少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较小,管理运行不够规范,专业人才匮乏,合作社与社员利益联结松散,科技服务能力不强,辐射带动能力有待提高。以黄家埠镇种植业合作社为例,当地只有1家蜜梨合作社比较规范,为社员统一农资供给、给予技术指导、开拓市场、对农产品进行初级加工。其他的合作社如果蔬合作社、粮食生产合作社,发展并不成熟,主要提供技术指导,产前和产后服务比较少。合作社中普通农户比例低,因此服务范围小。同样,有较强科技服务能力的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不多,企业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手段差,专业技术人才缺乏[3]。

3 对策建议

3.1 加强街镇农技推广队伍建设

按照各街镇农业产业特点和农技推广工作实际需要,参照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人员配备标准,科学合理地确定农技人员数量,并依数量配备,同时确保农技人员专职于本职工作,不被挪作他用。农技推广队伍要考虑不同专业背景人员合理搭配,农技、林技、畜牧、水产技术人员比例应平衡,同时要配置经营、管理、法律等方面的人员,以满足农户的需求。要以严格的考试录用制度选拔农技人员,同时采取优惠政策吸引专业技术人员,以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农技推广队伍。

3.2 创新农技推广机构体制机制

首先,应改革街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可以让农技人员受所在街镇和市级业务主管部门平行管理,综合考评由所在街镇负责,业务考评由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其工资奖金也由两个部门根据考核情况分别发放,而服务对象评价部分的考评可作为业务主管部门的参考。其次,村一级需要配备村级农技人员,各街镇务必重视农业综合服务点的建设和管理[4],努力做好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3.3 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政府部门应加强宣传,让农民加深对合作社的理解,使农民切身体会到合作社给自身带来的实惠。同时,应加强对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包括财政资金、税收、人才、技术等方面。财政资金扶持方面,应不断拓宽扶持范围和提高扶持比例;人才扶持方面,应对社员进行分类培训,使不同文化水平及专业能力的社员都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培养,培训内容除了技术外,也应注重经营、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根据合作社发展原则和法律法规的规定,发挥社员的自觉性,引导和帮助其建立以及完善治理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内部管理规章[5]。最后,政府部门应加强试点示范工作,抓好典型,推广成熟的经验,引导合作社健康发展。

3.4 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

农业龙头企业自身要不断提高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工资待遇和改善工作环境,吸引专业技术人才。政府要提供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政策扶持,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为企业搭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联系的桥梁,获取先进的技术成果,提高技术创新、应用、推广能力;帮助企业增强农产品市场分析能力,增强服务能力,从而使企业更好地服务和带动广大农户;同时引导企业和农民双方形成契约关系,既保护农户利益,也保护企业的利益,实现双赢[5]。

[1] 余姚市人民政府.余姚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全面落实农技推广责任制的实施意见[EB/OL].(2008-03-26)[2015-03-29].http://www.yy.gov.cn/art/2008/4/16/art_25727_883452.html.

[2] 吴建炯.浙江省余姚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策研究[D].临安:浙江农林大学,2013.

[3] 王震,唐欣.推进农民教育培训的机制与路径-基于农业龙头企业的视角 [J].高等农业教育,2014(1):111-114.

[4] 袁小林.推进宁波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J].宁波经济,2015(1):12-14.

[5] 刘东.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探索与创新[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9-21,148.

猜你喜欢

街镇余姚市农技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街镇资产管理探究
创建农技推广新模式助推产业扶贫见成效①
当前街镇基层信访工作困境及出路
街镇建设独立运作公共图书馆的必要性研究
莲藕基地忙栽种
余姚市泗门镇中心小学
余姚市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