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2015-01-25芳张咏冬李凯王新菲牛学恩河南中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8河南省中医院河南郑州45000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4期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经验

蔡 芳张咏冬李 凯王新菲牛学恩*.河南中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

温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蔡芳1张咏冬2李凯1王新菲1牛学恩2*
1.河南中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8; 2.河南省中医院,河南郑州450002

【摘要】笔者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根本病机为脾胃虚寒,血瘀是其病理关键,在此基础上自拟温中汤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温中汤;临床经验

慢性萎缩性胃炎根据其症状体征,属于中医“痞满”、“虚痞”、“嘈杂”等范畴,疼痛时归为“胃痛”范畴.目前多数医家将其分为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脾胃气虚型、胃阴不足型、脾肾阳虚型、血瘀证等证型[1-3],无统一分型标准.

1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病机

1. 1脾胃虚寒为发病根本病机导师牛学恩经过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参阅多种古籍文献,认为本病发病病位在胃,与脾关系密切,其基本病机为脾胃虚寒.人虽分五脏六腑,实为天地一气而成,人得天地之气而生,脾胃亦受其一气,脾为己土,胃为戊土,一阴一阳,一上一下,调控机体气机升降,使机体功能正常发挥.故人以气为本,脾胃亦受其气而生,气不足则寒,寒盛则阳虚,此阳虚之由来.阳气不足则温煦、统摄、气化功能失司,脾胃运化功能失调,出现胃脘部隐痛或胀满、喜温喜按,食后加重,倦怠乏力,纳呆,大便溏、舌淡苔白,脉弱等.导师认为本病于年老体弱之人常见,因年老体弱元气已衰,生气随之而减,阳虚不能温养脾胃,不能完整维持脏腑功能的正常运作,如工厂供电不足,只能减少机器的运作来保证有限的电的使用,故胃黏膜腺体减少,具有典型的“年龄老化”表现.所以治疗本病时以“脾胃虚寒”作为本病首要病机.

1. 2血瘀是发病病理关键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程日久,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气与血关系密切,气推动血液的运行,气机流畅,则血行常道;气机郁滞,则血亦瘀滞不前,阻塞脉络,故有“久病入络”之说.瘀血既为病理产物,又为致病因素,瘀血聚于胃脘,使营养精微物质不能荣润胃腑,则胃腑干枯,胃黏膜腺体无滋养则萎缩;二则“窦,穴也.”(许慎《说文解字》).“窦,水沟口也.”(徐锴《说文解字系传》)且根据胃窦解剖位置,胃窦为胃内凹入部分,故可知胃窦本身就为阴寒之地,血液运行缓慢,易形成瘀血,故临床上慢性萎缩性胃炎常好发此处.导师指出血瘀是本病长期发展,最终形成癌前病变的关键因素,故治疗中辨证准确,严守病机,把握瘀血这个病理关键,在脾胃虚寒的基础上注意温中行气、活血化瘀.

2 用药特点

导师结合多年治疗本病临床经验,反复查阅古籍,自拟温中汤,以温中补土、活血化瘀.自拟温中汤组方:黄芪25g、桂枝12g、炒白术20g、刺猬皮15g、莪术10g、高良姜12g.导师拟方用药,不拘泥于成方,认为药之所以能治疗疾病,本在人与药均禀天地一气而生,人受天地之气全,而物得天地之偏气,疾病的发生源于人身之气的偏盛偏衰,故借药物之偏调人体之盛衰,使其归于平和而无病[4].且所用之药,或取其气,或取其味,或取其色,或取其形,或取其质地,或取其性情,或取其所生之时,或取其所成之地,必得药之一气.

根据上述理论,黄芪观其外形,根茎直上直下,旁无分支,根最里层黄,次层白,最外层褐色,其味甘,色黄味甘均属土象,通过取类比象,可知黄芪直入中土而行三焦,故能补益中气,作用于中焦,且能通行气机,补而不滞,为君药;桂枝,为肉桂树的嫩枝,应春夏之季采收,受春夏温热之性,其色赤,均说明桂枝温热之性,其气厚,即有“少火生气”之说,具温阳化气之用.且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程长,有癌变可能,患者多数忧虑不安,常伴有肝气郁结不畅,桂枝春季采收,应春之气,所用为嫩枝,属春木,同气相求,故可作用于肝,在疏肝方面有良好作用,药既能温中补阳,又能疏肝理气,故桂枝为臣;白术主入脾胃,以健运为主,从理中汤可知,理者玉之文理也,顺其纹理,故除了温补中焦之外,还有条理中焦气机升降之用,故能健脾益气,消除胃脘胀满[5],《神农本草经》又云“白术能去死肌”,慢性萎缩性胃炎最关键的是胃黏膜腺体的萎缩,如果把胃黏膜看做一团无生机之死地,故桂枝与白术的配伍,一方面可以疏通郁滞的气血,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胃黏膜腺体的恢复.刺猬皮为刺猬科刺猬的皮,通过比类取象,刺者可破,故可针对瘀血起到活血化瘀之用,可止胃痛;莪术入药部位是植株的根茎,与块根相比较,其疏通力强,且观其植株生长特点,其花较叶先生,可知莪术其性急迫,故莪术通行之性强,行气活血,与刺猬皮共同活血化瘀,阻断瘀血这一关键病理因素,可预防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进一步发展;高良姜,属姜科,色红,于土中生长多年方可采摘,充分吸收土中精华,其性椭圆,故入中焦,其性辛热,温中力明显,辅助黄芪、桂枝温中散寒,除胀止痛.综上分析,全方共奏温中补虚,活血化瘀之功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和防治癌变可能.

3 病案举例

王某,女,55岁.反复胃脘部胀满5年余,遇暖缓解,纳呆,呃逆,乏力,舌淡苔白,脉沉软.病理提示: (胃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局部腺体轻度不典型增生.中医属胃痞,证属脾胃虚寒,自拟温中汤加减,药用黄芪25g,炒白术15g,桂枝15g,刺猬皮15g,莪术10g,高良姜12g,代赭石20g,旋复花15g.服药14剂后症状明显缓解,上方去旋复花、代赭石后制备成胶囊,继续服用2月后,复查胃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局部肠化.

4 小结

因慢性萎缩性胃炎疗程长,给患者服药治疗带来不便,可能导致患者依从性差,影响疗效,故根据具体情况,不必拘泥于汤药,亦可制备成胶囊便于服用携带,且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恐癌心理,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但是由于本病病程长,病情易反复,要注意胃镜的定期复查以判断预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丁茂华,李晶晶,方芳,等.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病机与症候分析分布规律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 ( 3) : 582-586.

[2]孙自玲,刘华.临床诊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思路探讨[J].江苏中医药,2013,45 ( 11) : 14-15.

[3]王春燕,王萍,王风云.唐旭东运用失笑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血瘀证思路[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21 ( 3) : 96-97.

[4]唐容川.本草问答[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 2-3.

[5]江海涛.药性锁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 34-35.

收稿日期:( 2014. 11. 13)

通信作者:牛学恩( 1962-),男,汉族,河南郑州人,河南省中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西医临床及实验研究.E-mail: nxen@ sina. com

作者简介:蔡芳,女,硕士研究生,医师,主要从事消化疾病的临床与研究.

【文章编号】1007-8517 ( 2015) 04-0148-02

【文献标志码】A

【中图分类号】R573. 3

猜你喜欢

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经验
陈金水教授辨证治疗老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经验总结
增液汤和寿胎丸加减治疗羊水过少临床经验分析
高瞻治疗前列腺癌雄激素剥夺治疗后代谢并发症的临床经验
闵晓俊教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肝损害临床经验
温补法治疗痞满临床经验
方邦江教授治疗不明原因发热临床经验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5例疗效观察
祛萎健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120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