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丹毒病的诊断及综合防控措施

2015-01-24雷碧红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8期
关键词:疹块猪丹毒亚急性

雷碧红

(云南省麻栗坡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麻栗坡 663600)

猪丹毒病的诊断及综合防控措施

雷碧红

(云南省麻栗坡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麻栗坡 663600)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俗称“打火印”。猪丹毒杆菌又称丹毒丝菌,为细长的革兰氏阳性小杆菌。感染猪丹毒的病猪耳朵、颈、头皮肤有瘀血、出血,背部皮肤有长方形、方性红斑。特征为急性败血症,亚急性皮肤疹块,慢性为多发性关节炎和心内膜炎。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但夏秋季发病较多,冬季少发,人也可感染该病。

猪丹毒 诊断 治疗 预防

猪丹毒病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特征为急性败血症,亚急性皮肤疹块,慢性为多发性关节炎和心内膜炎。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但夏秋季发病较多,冬季少发,人也可感染该病。人感染猪丹毒杆菌所致的疾病称为“类丹毒”,多由皮肤损伤感染引起,感染部位肿胀、发硬、暗红。猪丹毒病的危害是严重的,给养猪业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严重的危害。

1 流行特点

本病常为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传染,有时也发生暴发性流行。

不同年龄猪均有易感性,但以1个月以上的生长猪发病率最高,1个月以下和1年以上的猪很少发病,病猪、临床康复猪及健康带菌猪都是传染源,病原体随粪、尿、唾液和鼻分泌物等排出体外污染土壤、饲料、饮水等,可经消化道和损伤的皮肤而感染其他动物或人,带菌猪在抵抗力降低时,细菌也可侵入血液,引起自体内源性传染而发病。猪丹毒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有些地方以炎热多雨季节流行最盛。猪丹毒经常在一定的地方发生,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

2 临床表现

2.1 急性型

常见体温可升高至41℃以上,精神不振,鼻镜干燥,结膜充血,减食或停食,口渴,大便干燥,突然死亡;在耳根、前胸、背部、腹部、大腿上均出现形状、大小不一、界限明显、扁平肿胀的红色疹块,指压褪色。

2.2 亚急性型

本型也称疹块型,一般发病较轻,常呈良性经过,1~2d在身体不同部位,尤其胸侧、背部、颈部至全身出现界限明显、圆形、四边形、有热感的疹块,俗称“打火印”,指压褪色。疹块突出皮肤2~3mm,大小约1cm至数厘米,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干枯后形成棕色痂皮。伴随口渴、便秘、呕吐、体温高。病程约1到2周,偶见症状恶化或转为败血型

2.3 慢性型

一般由急性型或亚急性型转变而来,也有原发性,常见关节炎,关节肿大、变形、疼痛、跛行、僵直。溃疡性或椰菜样疣状赘生性心内膜炎。心律不齐、呼吸困难、贫血。病程数周至数月。

3 病因

3.1 防范意识不强,防范不严

猪丹毒属二类传染病,属非国家强制防疫的重大动物疫病,畜牧兽医部门不进行强制免疫注射猪丹毒疫苗,所以,一般农户不会主动购买疫苗进行注射本病疫苗进行预防,使猪群处于易感状态,从而引发本病。

3.2 养殖密度过高,提高发病概率

现代的养猪业不断向着集约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养殖户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断提高饲养密度,导致病原体传播机会大大增加,提高了暴发本病的可能。

3.3 多种因素导致难防猪丹毒病的发生

混合感染、继发感染、免疫抑制等都是近几年猪病难防的重要原因,猪丹毒的散发和季节性暴发可能与多种原因如猪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2 型、霉菌毒素等引起猪群免疫力下降密切相关。

4 诊断

4.1 急性型

体温高达42度以上,呈稽留热,在耳、腹及腿内侧的皮肤出现红斑,红斑的大小和形状不一,指压褪色,指去复原。

4.2 亚急性型

在颈、肩、胸、腹、背及四肢等处皮肤出现疹块,疹块比周围正常皮肤略隆起,有明显的界线,大小不等,多呈方形、菱形、不规则形、圆形;疹块的色泽最初为苍白色,以后变为鲜红或紫色或边缘白色,触摸时比正常皮肤硬些。

4.3 慢性型

四肢关节,特别是腕关节、跗关节常发生浆液性纤维性关节炎;发生疣状心内膜炎时。听诊有心脏杂音,有的皮肤成片坏死而脱落,也有整个耳壳或尾巴全部脱落的。

5 治疗

5.1 西医治疗

可以采用肌肉注射治疗,也可以采用静脉滴注治疗。一般静脉滴注比肌肉注射的疗效要好。西医治疗时,抗生素首先青霉素,并且第一次用量要大一些,如果疗效不好,抗生素可以选择氨苄西林,另外配合氨基比林和地塞米松,混合肌注,每天一次,连用3d。如果治疗比较及时,一般按此方法可在注射后8h左右降低体温,在1d内将有明显恢复迹象。静脉滴注的西医配方是青霉素氨基比林和生理盐水,如果疗效不好,抗生素用氨苄西林要好一些。每天一次,连用3d。西医用药不能用安乃近降温,否则预后不良。

5.2 中医治疗

中草药治疗猪丹毒病以清热凉血解毒为治疗原则,可以选择下列配方灌药治疗。

处方1:蒲公英30g,地丁30g,连翘30g,板蓝根20g,白芷20g,水牛角丝20g,紫草20g,丹皮15g,苦参15g,玄参20g,川牛膝15g,生甘草15g。煎水分两次服,连服两剂以上。

处方2:黄连10g,黄芩15g,大黄30g,栀子25,银花30g黄檗20g,牛蒡子40g,丹皮25g,胆草25g,淡豆豉20g,大青叶50g野菊花20g,甘草10g。煎水分两次服,连服两剂以上。

处方3:金银花50 g,连翘25 g,栀子50 g,花粉 25 g,大力子50 g,甲珠15 g(有疹块者),蝉蜕15 g,赤芍15 g,大黄50 g,芒硝50 g,滑石50 g,射干25 g。用于治疗猪丹毒。按处方配药,紫花地丁为引,煎水内服,体重50kg猪只分2 次服完,每天1 剂,连用2~3 剂。煎水分两次服,连服两剂以上。

本人从事畜牧兽医工作20余年,深深体会到,在治疗猪丹毒病时,要想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一是要治疗及时,二是要采用中医和西医结合治疗,这样才能达到目的。

6 预防措施

6.1 计划免疫

定期用猪丹毒弱毒菌苗或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冻干疫苗免疫接种,仔猪在60~75日龄时皮下或肌肉注射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疫苗5ml,3周后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半年。以后每年春秋两季各免疫1次。用猪丹毒弱毒菌苗,每头猪注射1ml,免疫期为9个月。也可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疫苗,大小猪一律1ml,免疫期9个月。

6.2 紧急预防接种

发生猪丹毒后,应立即对全群猪测温,病猪隔离治疗,死猪深埋或烧毁。与病猪同群的未发病猪,用青霉素进行药物预防,待疫情扑灭和停药后,进行1次大消毒,并注射菌苗,巩固防疫效果。对慢性病猪及早淘汰,以减少经济损失,防止带菌传播。

6.3 其他预防措施

预防猪丹毒病的有效措施还包括科学的养殖密度、给予清洁的饮水、科学的给予饲料、保证饲料的营养平衡和质量、不忽然改变饲料等等。

[1] 王振龙,邱以亮.畜禽疾病防治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 刘鹏,肖红琼.猪丹毒的流行及诊治[J].养殖技术顾问,2011,(8):96-97.

[3] 朱佰正,狄树波,邵爱民.猪丹毒的流行以及临床和病理诊断[J].养殖技术顾问,2011,(7):112.

猜你喜欢

疹块猪丹毒亚急性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控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及饲养对策
猪丹毒诊治
猪丹毒病原菌特性
浅析猪丹毒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生猪屠宰检疫中猪丹毒病的检疫及处理方法
猪丹毒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
母猪丹毒的诊治措施
B[a]P和DDT亚急性联合暴露对小鼠肝功能酶ALT、AST和γ-GT的影响及作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