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株猪伪狂犬流行株的分离与鉴定

2015-01-24谈国仓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8期
关键词:狂犬狂犬病培养液

谈国仓

(青海省湟源县畜牧兽医站,青海湟源 812100)

一株猪伪狂犬流行株的分离与鉴定

谈国仓

(青海省湟源县畜牧兽医站,青海湟源 812100)

猪伪狂犬是由猪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感染猪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α-疱疹病毒亚科,与人源单纯疱疹病毒(HSV-1、HSV-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及I型马牛疱疹病毒(BHV-1、EHV-1)等同属[1]。猪伪狂犬在世界上分布广泛,临床症状与狂犬病相似,曾被误认为是狂犬病[2]。目前,伪狂犬病疫情仍在蔓延扩大,全世界因伪狂犬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可达数十亿美元,仅低于口蹄疫和猪瘟等一类疫病。猪伪狂犬病在我国多个省份广泛流行,严重影响了猪场的生产水平。近年来,伪狂犬病病源不断发展变化,在流行时出现了毒力增强现象,给该病的净化和预防带来了新的压力。

猪是伪狂犬主要的自然宿主和传染源。除高级灵长类外PRV能有效地感染哺乳动物和部分禽类,宿主范围广阔。猪感染后,种猪繁殖障碍,母猪出现流产、死胎、木乃伊胎等为主要临床症状,公猪则表现为不育,仔猪多以高热、呼吸困难、食欲废绝、腹泻、震颤、运动失调,一般情况下幼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100%,严重者昏迷直至死亡,育肥猪常引发生长发育障碍,饲料利用率低[3]。家畜或野生动物感染PRV后,主要表现以发热、奇痒(猪除外)、脑脊髓炎等症状的急性传染病,且猪体内存在潜伏感染。PRV是一种致病性强、可感染多种动物的病毒。在自然条件下,猪伪狂犬病常发生于猪、牛、羊、犬、鼠类等,其中猪最为普遍。家兔、豚鼠、小鼠等实验动物都易感该病,其中以家兔最为敏感。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经皮肤黏膜、伤口等也可感染发病,也可经交配、精液、胎盘垂直传播,带毒猪配种时可相互感染,感染怀孕母猪可传染胎儿,幼猪可经母猪乳汁感染。空气是PRV传播的最主要途径,同时污染的饲料、吸血昆虫、带毒鼠、羊等也可传播本病。PRV在感染的急性后期存在一个潜伏感染期,主要潜伏在三叉神经节、嗅球和扁桃体内。期间PRV持续存在于感染部位但不产生具有感染力的病毒。潜伏感染的猪是病毒活化、散毒和在易感猪群中传播的传染源。当外界因素等造成猪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的病毒转化为感染性的病毒。PR潜伏期一般为3~6 d,多则可达10 d。潜伏感染的猪一直是使病毒活化、散毒和在易感猪群中传播的传染源。受外界不良因素等应激造成猪免疫力减弱时,潜伏状态的病毒可转化为具有感染性的病毒[4]。对伪狂犬病毒流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有利于深入了解伪狂犬流行病学,为控制该病的传播及新型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病料及实验动物

疑似伪狂犬病病料采自当地某发病猪场病死猪脑组织,6周龄BALB/c小鼠等。

1.1.2 试剂

DMEM细胞培养基(Invitrogen)、胎牛血清(购于杭州四季青生物工程公司),pMD18-T载体、病毒基因组提取试剂盒、质粒提取试剂盒、凝胶回收试剂盒、DNA Marker I(均购于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伪狂犬阳性、阴性标准血清、PK-15细胞及伪狂犬标准株均由中国农科院提供,PBS,96孔细胞培养板。

1.2 方法

1.2.1 病料处理

无菌条件下将采取的病料剪碎后,加入5倍体积的无菌PBS,用无菌研磨棒研磨处理后,置于低温条件下反复冻融3次,6 000 rpm离心30 min,取上清,加入青链霉素,无菌条件下经0.22 μm微孔滤膜过滤后冻存备用。

1.2.2 病毒的培养

将0.5ml病毒滤液接种于单层PK-15细胞培养瓶内,同时设定阴性对照即将等量的PBS接种于另一单层PK-15细胞培养瓶内,37℃孵育1 h后弃去液体,加入含2%胎牛血清的DMEM细胞培养液约10ml,置于5% CO2细胞培养箱中连续传代培养,并观察记录细胞病变情况,当细胞出现细胞病变稳定时,终止培养并收集病毒液,并于-80℃ 超低温冰箱中保存。

1.2.3 TCID50测定

将上述收集的病毒液用DMEM细胞培养液作10倍系列梯度稀释,稀释后病毒浓度依次为10-1-10-8,取各梯度病毒稀释液100μl分别接种到长成单层PK-15细胞的96孔培养板上,同时将培养板最后两列孔接种DMEM细胞培养液设为阴性对照,将加好样的96孔培养板置于37℃体积比为5% 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观察细胞病变情况,然后按照Reed-Muench法计算分离病毒的TCID50

1.2.4 分离病毒的PCR检测

[6]参照GenBank中伪狂犬高度保守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上游引物序列:5’-CACGGAGGAGGAGCTGGGGCT-3’;下游引物序列:5’-GTCCACGCCCCGCTTGAAGCT-3’,扩增约217 bp的DNA片段,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

首先利用病毒基因组提取试剂盒提取收集的病毒液和标准株DNA,然后以此DNA 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反应体系为Premix Ex Taq酶12.5μl,上、下游引物各0.5μl,模板DNA 1 μl,补充无菌双蒸水至总体积25μl;反应条件为:95℃ 5min,95℃ 30s,63℃30s,72℃ 30s,30个循环;72℃延长10min,4℃保存。PCR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凝胶成像仪记录结果。将鉴定正确的片段连入pMD18-T载体,转入感受态细胞扩增,提取质粒后,送至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测序。

1.2.5 动物回归试验

将伪狂犬标准株和收集病毒液分别稀释成含101-106TCID50的稀释液,每个稀释度腹股沟皮下按100μl/只分别接种5只6周龄BALB/c小鼠,并观察记录试验动物临床发病症状及死亡情况,同时设注射DMEM细胞培养液的5只小鼠作为阴性对照。

2 结果与分析

2.1 细胞病变观察结果

收集的病毒液接种PK-15细胞连续传代培养后,出现了明显的细胞病变,48h内细胞空洞、变圆、变小,并伴随拉丝病变,约72h可见明显的细胞脱落现象。

2.2 TCID50测定结果

根据分离病毒株不同稀释度接种96孔细胞板PK-15细胞后出现的病变情况,利用Reed-Muench法进行毒价TCID50测定,结果TCID50=l0-5.19/0.1ml(详见表1)。

2.3 PCR鉴定结果

以病毒液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凝胶成像仪下可见清晰目的条带(见图1),连接产物经纯化后测序鉴定为预期基因。

2.4 动物回归试验结果

小鼠接种稀释后的分离株病毒液和标准株病毒液后约24h,出现了精神沉郁、打盹、食欲降低、不爱活动等临床表现,48h后有的小鼠出现了后肢麻痹、被毛逆立、怕冷、注射部位奇痒、啃咬奇痒皮肤等典型伪狂犬症状,72 h后逐渐有小鼠死亡。但是该分离病毒株的半数致死量(LD50)显著低于伪狂犬标准株。

3 讨论

谈国仓(1983-),男,青海西宁人,本科,研究方向:兽医临床。

猜你喜欢

狂犬狂犬病培养液
从一道试题再说血细胞计数板的使用
打败狂犬病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流程图
调整蔗糖、硼酸和pH值可优化甜樱桃花粉萌发培养液
不同培养液对大草履虫生长与形态的影响研究
被宠物狗、猫所伤该怎么办
Favipiravir(T-705)在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中的有效性
抗狂犬病VHH和疫苗用于暴露后处置显著提高小鼠对致死性狂犬病感染的保护作用
武汉科前发布HB2000伪狂犬疫苗
科学看待狂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