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规模猪场猪丹毒病的防治措施

2015-01-24杭小剑徐文虎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8期
关键词:疹块心内膜炎猪丹毒

杭小剑 徐文虎

(江苏金坛儒林畜牧兽医站,江苏金坛 213225)

中小规模猪场猪丹毒病的防治措施

杭小剑 徐文虎

(江苏金坛儒林畜牧兽医站,江苏金坛 213225)

猪丹毒病是人兽共患的传染病,国家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猪丹毒是猪丹毒杆菌引起猪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临床上分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疹块型及慢性关节炎、心内膜炎型.该病流行于世界各地,对养猪业危害很大。该菌是一种纤细的小杆菌,形直或略弯,革兰氏染色阳性,对自然环境的抵抗力较强,耐胃酸,对热的抵抗力较差,对一般消毒药敏感。

猪丹毒病 临床症状 防治措施

1 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发生于猪,主要发生在2~6月龄的架子猪。35%~50%健康猪的扁桃体和其他淋巴组织中存在此菌。富含腐殖质、沙质的土壤适于本菌生存。因此,土壤污染在本病的流行病学上有极重要意义。带菌猪在不良的条件下,抵抗力降低时,细菌也可侵入血液,引起自体内源性传染而发病。猪丹毒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季发生较多,冬、春季只是散发。猪丹毒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有时也发生暴发性流行。猪丹毒病主要病症特征是多发性的非化脓性关节炎、亚急性皮肤疹块、皮肤坏死、急性败血症、慢性的疣状心内膜炎。该病广泛流行,具有传染性,对养猪行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2 临床症状

2.1 急性型(败血症型)

在流行初期,常有1~2头猪无任何临床表现就突然死亡,其他猪相继发病和死亡。病猪高烧不退,精神不振、不食或呕吐、结膜充血、粪便干硬且附有黏液,有的后期腹泻。发病1~2d后,皮肤上出现大小形状不一的紫红斑,尤其颈,背,腿外侧多见,指压时红色消失,指去复原。如不及时治疗,往往在2~3d内死亡。病死率可达80%以上。哺乳仔猪和刚断乳仔猪常突然发病,抽搐,很快死亡,病程不超过1天。此型最为常见。以突然爆发,急性经过和高的死亡率为特征,个别猪只不表现任何症状即突然死亡。

2.2 亚急性型(疹块型)

以皮肤上出现疹块为特征。体温较少超过42℃,疹块部稍凸起,边缘红色,中间苍白,界限明显,很像烙印,故有“打火印”之称。随着疹块出现,体温下降,病势减轻,数天后疹块逐渐消退,凸起部渐下陷,最后形成干痂,表面脱落而自愈。此型病程约10~12d,死亡率低。个别病例也有转为急性或慢性的。有时见到病猪的耳或尾部发生坏死脱落。如有继发感染,则病情复杂,病程延长。病初食欲减退、精神不振、不愿走动,体温41℃以上,在胸、腹、背、肩及四肢外侧出现界线分明的大小不等的红色疹块,压之褪色,逐渐转成紫红色以后结痂似龟壳样,俗称“鬼打印”或“火打印”。7~10 d可康复,也有少数病例转为败血症死亡。

2.3 慢性型

单独发生慢性心内膜炎的病猪,体温正常或稍高,食欲时好时坏,生长发育不良,被毛粗乱无光泽,贫血,时有腹泻,体弱无力,不爱走动,驱赶跑动时呼吸困难,听诊时心跳加快,心律不齐,亢进,有杂音;病猪心力衰竭,甚至发生虚脱和死亡。患慢性关节炎病猪,主要侵害四肢关节,可见股关节、腕关节和跗关节发炎肿大,初热痛,跛行,行走步态僵硬,喜卧,甚至不能行走和站立,食欲也时好时坏,生长发育迟缓。以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为主要特征,病猪食欲无明显变化、体温正常、全身衰弱、生长发育不良。其特征是背部、肩部、耳朵、蹄部和尾部形成局灶性坏死病变,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肿胀、隆起、坏死、结痂或形成黑色干硬的皮革样病灶。

3 防治措施

规模化养猪场,猪圈多为水泥地面,对防止因土壤而感染十分有利,但猪圈应勤打扫,保持圈舍清洁干燥。对猪舍、用具及环境应定期进行消毒。用GC42疫苗口服时,2 ml/头,含菌14亿,服后9d产生免疫力,免疫期6个月。每年定期进行预防注射,是防止本病发生最有效的方法,当前我国使用的有两种菌苗。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菌苗:l0kg以上的断奶猪,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5 ml,10kg以下或尚未断奶的猪,皮下或肌肉注射3ml,间隔1个月后,再注射3ml。注苗后21d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6个月。瘦弱或食欲不正常的猪不宜注射。注苗后7d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6个月。屠宰发现猪丹毒时,肉尸和内脏有显著病变者作工业用或销毁。死亡猪要用化学方法或进行无害化处理,彻底消毒,防止病原菌扩散。

4 加强饲养管理

疫苗接种:在高发区域及高发季节时,在肉猪断奶后接种猪丹毒弱毒冻干苗或灭活苗,间隔一个月再接种一次。加强饮水消毒和管理,防止病从口入,特别是使用自然水和浅表水的养殖户,注意水源的消毒,包括冲栏用水。注意饲料的清洁和卫生,确保饲料无丹毒污染,平时尽量不用湿料。加强舍内卫生的清理,减少冲栏,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避免出现高温高湿。入夏以来,猪丹毒在各地广泛流行、暴发,造成巨大损失、将发病猪及时隔离。同群同栏舍猪搅拌用药。首选药为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噻呋钠及清热解毒等药物。猪舍、饲槽、饲养管理用具及环境每天进行一次消毒。

5 体会

猪丹毒发生后,应立即对全群猪测温度,病猪则需要隔离治疗,死猪要求深埋或是焚烧无害化处理,防止病菌再传染。与病猪同群没有发病的,要及时注射疫苗,在疫苗的选择上要偏向于反应时间段的类型。预防本病要抓好三项措施:一是注意防寒保暖,加强饲养管理。二是加强检疫,及早发现病猪和隐性感染的带菌猪,迅速隔离治疗。三是定期进行预防注射,用猪丹毒弱毒(活)菌苗经氢氧化铝生理盐水稀释后,大小猪一律皮下注射1ml,每半年一次。

[1] 陈莉娜.夏季要防猪丹毒[J].河南农业,2003,(8):24.

[2] 王建锋,乔梁.猪丹毒的诊断与治疗[J].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06,27(7):50.

猜你喜欢

疹块心内膜炎猪丹毒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控
猪丹毒诊治
猪丹毒病原菌特性
浅析猪丹毒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超声心动图诊断Loffler心内膜炎1例
生猪屠宰检疫中猪丹毒病的检疫及处理方法
猪丹毒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
感染性心内膜炎血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研究
母猪丹毒的诊治措施
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