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及其综合防控措施

2015-01-24才让吉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8期
关键词:活苗耳病致病性

才让吉

(青海省同德县尕巴松多真兽医,青海同德 813299)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及其综合防控措施

才让吉

(青海省同德县尕巴松多真兽医,青海同德 813299)

猪蓝耳病又称之为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诱发的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作为一种免疫抑制病,常继发或并发感染猪链球菌、鼻支原体、卡氏肺孢子虫、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细胞巨化病毒、呼吸道冠状病毒、猪副黏病毒等,出现混合感染情况。部分感染病例在耳部、躯干末端的皮肤发绀,所以,又称之为猪蓝耳病。猪蓝耳病为地方流行性疾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传染源为病猪,传染途径为消化道、呼吸道感染,致病病毒可长期滞留病猪血液、淋巴、脾脏等组织内,并通过空气排毒感染,污染周边环境。此病诱因除感染致病病毒外,与管理不善、高温高湿、饲料霉变、养殖密度大等,都有着很大的关系。

1 诊断要点

不同发病阶段,结合此病流行特点,可进行初步诊断。有国外学者,提出诊断此病的具体指标参数,以供参考和借鉴。临诊指标:(1)母猪流产或早产率超过8%:(2)死产胎儿占产仔数的20%以上:(3)仔猪出生后1周内死亡率超过25%。若某猪场在14d内出现上述临诊指标中的2个,即可诊断为PRRSV感染。同时结合PRRS抗体试剂盒阳性反应得到验证,但应注意与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病猪的鉴别诊断。

2 治疗

此前,针对猪蓝耳病病毒的特效药,尚不多见。很多药物,能够有效缓解病症、预控并发症感染等,而达到根治的目的尚且存在的难度。文章汇总如下几种用药方法,以供参考和借鉴。

方法1:注射用猪蓝耳病血清,选择本场健康的淘汰母猪或育肥猪.用以上述方法制备的组织灭活疫苗免疫2次。首免肌肉分点注射20~30m1,隔8 d后二免,再分点肌注40~60 ml,使体内产生足够的抗体。二免后10 d,停止喂料8 h(只给水),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动脉放血.分离血清并加适量青链霉素后制成猪蓝耳病血清(-18℃冻存备用)。对出现临床症状的患猪,首先肌注每头10~15ml,14d后,对恢复健康的仔猪肌注3~4 ml/头.每次加注黄芪多糖针剂3~4 ml/头效果更好,1头猪1个注射针头.以防止针头散播病原。

方法2:黄芪多糖,作为免疫增强剂,可有效刺激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的功能,刺激产生细胞介质,诱导细胞因子产生内源干扰素,提升机体抗疾病能力,有效缓解各种症状,使受损机体得到尽快康复。临床发病猪只,取黄芪多糖注射液(1%),静脉注射,每次用0.2ml/kg,每天1次,1周疗程,康复效果理想。病重患猪,注射用复方黄芪多糖的同时,混合抗菌类药物,能有效预控继发病感染。最好,同时饲料中每500kg,用黄芪多糖200g、盐酸环素50g。

方法3:双免增效剂,使用双免增效剂颈部皮下注射,对猪蓝耳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特效。经临床验证,预防保护率达98%,治疗有效率达95%。种公、母猪每次颈部皮下注射30 m1,每天1次.连用5~8d;仔猪、育肥猪按0.4 m1/kg颈部皮下注射,每天1次.连用5~8d。

3 综合防控措施

3.1 坚持全进全出,减少不良应激

猪只育肥后,坚持全进全出。固定的饲喂模式,减少转栏概率和混群次数,减少各种不良应激。每群出栏后,经彻底消毒。空置1~2周,无不良应激后,方可进下群饲养。

3.2 提升饲料品质,饲喂全价日粮

提升饲料品质,合理配比日粮,确保营养全价。积极药防措施,控制霉菌感染。科学配比日粮,刺激母猪食欲,提升猪群采食量,提升猪体抗病能力,确保猪群在更好的免疫状态。

3.3 坚持自繁自养,遏制病原侵入

严格封闭管理,固定饲养管理人员,禁止无关人员随意进出,减少致病菌携带侵入的机会。坚持自繁自养,加强疾病检疫。随养殖区扩张,需自外地引种。加强检疫,确保无病患后,方可引进种猪,杜绝带菌猪引进。引进种猪,隔离观察3~4月。必要时,接种猪蓝耳病疫苗。待全群健康后,方可混入大群饲养。

3.4 严格消毒管理,控制猪舍环境

严格消毒管理,及时清扫圈舍,减少不良应激。根据实际养殖,控制饲养密度,控制猪群采光情况。加强通风管理,确保舍内空气清新。冬季注意保暖,处理好与通风间的关系。夏季注意防暑,处理好于采光间的关系。舍内控制在适宜的温湿度范围内,为其创造更好的养殖环境。总之,营造更好的养殖环境,提升猪体抗各种疾病微生物的能力。

3.5 积极免疫接种,提升猪体抗病能力

此前,接种疫苗,被看作是有效预控此病的关键。猪蓝耳病有效的接种疫苗,有商品化疫苗、自场组织灭活疫苗、自场组织细胞灭活疫苗等等。

商品化疫苗——免疫接种,用PRRS灭活苗。不同长势,针对性用量不同。仔猪用量,首免安排在10~15日龄,每头用灭活苗2毫升。二次加免,间隔后2~3周,每头用灭活苗1头份。种公猪用量,采精前2~3个月或母猪配种前5~7d,首免用灭活苗,剂量每头4毫升。间隔3周后,通风剂量加强注射1次,之后每4个月加强免疫1次;种母猪用量,每年3次免疫。首次安排在临产前3~4周,接种剂量每头4ml,皮下或肌肉注射。有感染病例,接种用弱毒疫苗。病情得到稳定后,改用灭活苗,效果更好一些。商品化疫苗的使用,市场使用较多。像是美国。加拿大等等,都有生产。近些年,中国也有成功研制的试验,像是新型疫苗、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专用诊断试剂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为了进一步控制猪蓝耳病的发生,建议尝试使用。

[1] 孙继国,吕志强.关于河北省猪蓝耳病流行病学的调查报告[J]. 河北畜牧兽医,1997,(3):127.

[2] 赵爱华,李玉文,齐欣.关于辽宁省规模猪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及防控情况的调研报告[J].现代畜牧兽医,2013,(2):34-35.

猜你喜欢

活苗耳病致病性
猪流行性腹泻疫苗不同免疫程序的效果评估
替米考星对初产母猪蓝耳病的治疗研究
我国大蒜主产区大蒜根腐病病原真菌的分离及致病性初步研究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
猪伪狂犬病不同疫苗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分析
两种猪蓝耳病活苗单独与同时免疫试验
尿感方清除受感染膀胱上皮细胞胞内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作用
犬细小病毒灭活疫苗的制备及免疫效果观察
台湾地区及多国发生禽流感,以色列发生新城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