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犊牛病毒性腹泻的诊治

2015-01-24东主措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8期
关键词:养牛场牛场初乳

东主措

(青海省海南州同德县畜牧兽医工作站,青海同德 813200)

一例犊牛病毒性腹泻的诊治

东主措

(青海省海南州同德县畜牧兽医工作站,青海同德 813200)

犊牛病毒性腹泻(即黏膜病)是犊牛常见的一种多发病,其病原是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出生后10日龄以内的犊牛是易感动物。本病呈地方性分布,尤以养牛业集中的地区易发病。冬春季发病率较高。该病主要临床特征为腹泻、脱水、电解质失衡等。发病率为5%~90%,死亡率高达90%以上。本病病原BVDV可感染猪、羊(绵羊、山羊)等动物,犊牛病毒性腹泻主要传染源是发病和隐性带毒动物。2015年3月海南州某规模牛场4~5月龄犊牛发生急性腹泻,40多头犊牛发病,死亡5头,结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犊牛病毒性腹泻,现将具体的诊治过程作一简述。

1 发病情况

2015年3月份,海南州某规模牛场4~5月龄犊牛陆续发生以气喘、体温升高、排黄绿色稀粪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疫病,已有5头犊牛死亡,经诊断为犊牛病毒性腹泻病,综合治疗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已基本痊愈。

2 临床症状

犊牛突然发病,发病初期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可达40℃以上,持续约1周后,体温下降,且病牛连续出现体温升高症状。病牛食欲减少或颓废,逐渐变得消瘦;鼻镜和口腔黏膜表面溃烂,流浆液性鼻液,舌表面上皮坏死,流涎增多,呼吸有恶臭味;严重腹泻症状,排黄绿色稀粪,后期便中带有肠黏膜和血液混合物,重症者排喷射状水样便,因急性脱水通常1~2周内衰竭死亡。

3 病理变化

病死犊牛尸体消瘦、严重脱水。剖检可见皮下组织充血,鼻腔黏膜充血潮红,肺炎;消化道黏膜充血、出血,其中肠道黏膜弥漫性充血、出血且容易脱落,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增大,真胃弥漫性水肿、出血、溃疡;心内膜出血;脑膜充血、水肿。部分病死牛剖检可见肺部大面积的出血灶,肾脏出血,其包膜下和肾皮质有出血斑。

4 诊断

根据该牛场的发病症状和剖检病理变化可做出诊断为犊牛病毒性腹泻。

5 治疗

首先建议该养牛场及时隔离病牛,对牛场环境及用具彻底消毒处理。同时按照对症治疗的原则,建议该牛场对病情较轻的病牛及时内服磺胺脒3~5g,苏打粉5g,乳酶生2~3g,3次/d,连续服用5d;并对体温较高的病牛肌肉注射阿尼利定等药物进行治疗控制,对严重脱水的病牛用5%葡萄糖盐水2 500 ml、2O%葡萄糖液250 ml、5%碳酸氢钠液200 ml、20%安钠咖液10ml一次静脉注射。采取以上措施后,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发病牛逐渐好转,不再出现死亡病例。

6 预防

加强养牛场的饲养管理,建立无病牛场。提前预防是控制犊牛病毒性腹泻的关键,定期进行疫苗的免疫接种是防治最有效的办法。目前,我国已研制出用来预防新生犊牛病毒性腹泻弱毒冻干苗,该疫苗可接种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牛。接种安全有效,接种后14 d产生抗体,且免疫力可维持1年以上。也可选用猪瘟弱毒苗进行免疫。同时养殖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养殖场坚持自繁自养,必须引进外界种牛时,应严格执行兽医防疫检疫制度,禁止从疫区购入牛只;对进场牛首先应进行血清监测,阴性牛可引进牛场,严禁带菌牛进入,从源头上切断病原。

(2)加强饲养管理。牛舍应保持通风、干燥清洁,牛舍地面每天应用清水冲洗,定期消毒,约10d左右应对牛场环境和用具全面消毒,尤其对分娩的排泄物及时清除,并彻底消毒;养牛场内划分病牛场和健康场,对病牛及时隔离或无害化处理,严防两场人员和牛只相互流动。对不同牛群选择适宜的饲养管理方式。怀孕母牛应供应配比合理的全价饲料,保证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全面供给,并给母牛搭配合理的干草喂量,确保怀孕母牛尤其是妊娠后期母牛拥有良好的营养,提高初乳质量及其免疫球蛋白的含量,以满足新生犊牛的生理需要,还可避免母牛肥胖和产后酮病,预防犊牛中毒性腹泻;孕牛分娩前免疫科接种冠状病毒、大肠杆菌等疫苗,还可使犊牛获得母源抗体,进而产生主动免疫;犊牛舍应干燥清洁、温暖。保证新生犊牛出生后立即吃到含有多种抗体的初乳,增强新生犊牛对外界的免疫力。饲喂犊牛应定时、定量、定温,避免消化道疾病。犊牛1月龄后可逐渐减少全乳饲喂量,替代饲喂脱脂奶粉,2月龄可完全停止进食全乳,每日饲喂脱脂乳一次,但要补充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等。调查发现发酵初乳可有效预防犊牛腹泻。发酵初乳最适保存温度为10℃~12℃,所以需将初乳预热到37℃ 左右后饲喂,同时确保牛乳质量和卫生。种公牛及其精液是传播BVDV的主要媒介,故应加强对种公牛检疫,及时淘汰带毒种公牛。定期开展对养牛场内牛群血清学检查,及时了解犊牛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情况。

(3)目前对于新生犊牛病毒性腹泻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但加强护理和对症治疗可缓解症状,增强犊牛机体抵抗力,促使病牛快速恢复健康。采用收敛剂和补液疗法可缩短病牛的恢复期,减少损失。最好根据病牛的临床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对病情较轻的病牛发病后及时诊治,可内服新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1~4g,苏打粉5 g左右,3次/d,连服3~5d或按本次治疗方法;对体温升高的病牛先应体温升高的病牛采用抗菌消炎或磺胺类的药物及时治疗,如肌肉注射地塞米松、阿尼利定、利巴韦林等,可有效控制继发感染导致的死亡,然后及时补糖、补水及添补钙制剂等。对严重脱水的病牛需大量补液,重症患可肌肉注射抗生素,静脉注射复方生理盐水、葡萄糖等,重症患牛也可不治疗,直接淘汰处理,并严格消毒,限制牛群活动,防止扩大传染。

猜你喜欢

养牛场牛场初乳
洛绒牛场
洛绒牛场
在亚丁(二首)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肉牛舍自走式牛场清粪车的研究
早期初乳口腔内滴注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管理的影响
犊牛初乳饲喂及管理指导
哪些措施可帮助初生仔猪摄入初乳
山东省养牛场全株玉米青贮加工利用技术的调查分析
陕西城固县养牛场牛粪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