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殖生产中的动物疾病及防控措施

2015-01-24张馨月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8期
关键词:寄生虫畜牧养殖场

张馨月

(山东单县畜牧兽医局,山东菏泽 274300)

养殖生产中的动物疾病及防控措施

张馨月

(山东单县畜牧兽医局,山东菏泽 274300)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畜牧养殖产品作为人们食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对畜牧养殖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但随着畜牧养殖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动物疾病问题,动物疾病不仅给动物健康带来危害,严重造成动物死亡,甚至会危害人类健康,因此需要做好动物疾病的防控。本文首先分析了常见的动物疾病的种类,其后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对称建议。

畜牧养殖 动物疾病 病因 防控对策

随着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要求的提高,我国农业不断发展壮大,尤其以畜牧养殖业发展尤为迅速,畜牧养殖的规模不断加大、品种不断繁多,这为畜牧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使养殖业面临更多风险。为此,需要对常见的动物疾病种类、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了解,从而为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 动物常见病

由于生物具体独特的性质,使其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畜牧养殖中也会由于各种原因使动物产生对自身机体有损害甚至造成死亡的疾病,这些疾病不会对动物机体造成伤害,同时也具有传染性,因此危害较大,目前常见的类型包括:寄生虫病、传染疾病及一些其他疾病,具体如下:

1.1 寄生虫病

在畜牧养殖中,由于养殖的环境等问题使动物容易遭受以蠕虫和节肢动物为代表的寄生虫困扰,因此寄生虫引起的疾病也是动物常见的疾病之一。寄生虫病一般是通过常见的寄生虫寄居到动物体内或依附于动物身体表面,通过吸取动物体内的营养,不仅会对动物自身机体产生危害,同时也会进行不同动物个体之间传播,从而造成大量动物生病。关于寄生虫的种类,蠕虫等寄生虫主要以寄生在动物体内为主,而节肢类寄生虫主要寄生在动物的表面生存,这些寄生虫的传播方式主要通过直接的接触传播得以实现。

1.2 传染病

所谓传染病是指,通过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特定的病原体对动物产生影响从而产生疾病,并且这些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潜伏期长,在动物之间传播更方便,防控更加困难。由于其潜伏期较长,在发病前会经历潜伏期和前驱期,同时具体的传播途径也分为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如接触传播或间接的通过其他介质进行传播,因此它是动物疾病中最常见、危害最大、防控最难的疾病,一旦传染病在动物之间开始传播,其影响范围大、传播速度非常快,因此很难防控。

1.3 其他疾病

除了常见的寄生虫病和传染病之外,动物也会得其他疾病,诸如内外科及妇科等产生疾病。外科主要包括动物养殖过程中身体受到外部的力量造成的伤病等;而内科包含动物的内脏各种器官的疾病,如心脏疾病、消化疾病、呼吸疾病等;妇科疾病是指动物在怀孕、分娩以及产后等时期中出现的疾病,这类疾病容易引起动物死亡。

2 病因分析

动物的养殖不仅与其环境有关,同时也涉及食物等因素,这些因素导致动物产生疾病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外部原因比如说食物不干净卫生还有寄生虫造成寄生虫疾病;有的内部原因如动物自身产生病变;或是周围的养殖环境变化导致动物不适应而产生的疾病,因此造成动物产生疾病的原因是不确定的,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人为因素

通过对养殖场调研可知,导致动物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主要为:首先是缺乏专业的医疗技术,在动物疾病预防或动物疾病治疗期间,由于工作人员缺乏对疾病的全面了解或其自身医疗技术欠缺,使得其在对动物病情没有完全了解的情况下就做出诊断和用药,这样不仅对疾病治疗没有效果,甚至会对动物本身产生不好的影响,严重使动物致死,因此养殖人员的医疗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动物疾病的防控和治疗实际效果。其次,养殖场内的卫生工作存在不足,由于缺乏专业的消毒人员和养殖场管理人员,因此养殖场内的消毒工作不完善,致使养殖场内的卫生工作不到位,消毒工作也不完善,同时对于死去的动物不能有效的杀毒处理,这也会导致动物疾病的产生。最后是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在对养殖场的选址上,大多的养殖场主没有对地址进行过多的考虑,或是因为地址的离市区较近或是租赁费用较低等原因导致在具体选址考虑时未将选址的周围环境,因此在对养殖场的后期建设和经营上不能很好地与当地的环境相适应,这样容易造成养殖场内家禽收到病原体或寄生虫的感染而致病。

2.2 环境因素

养殖场内家禽的生长与其所在的环境息息相关,如若养殖场的环境对动物的生长起阻碍作用,则引起动物机体的不适最终会引起动物疾病的产生。有时动物机体适应了养殖环境,但由于其他原因造成养殖环境的改变,从而使动物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改变,造成动物出现不适直至得病。这些情况均是由于生长环境的改变或不适,对生物机体的平衡进行打破,影响其正常的生理代谢,最终形成一定的疾病,并在行为或者生理上反映出来。据相关统计数据分析,在所有动物疾病中,由于像养殖环境这样的外部因素导致动物发病的比率极高。

2.3 动物自身原因

除了上诉两种情况之外,有的动物自身的问题也导致生病,如遗传疾病或动物在未出生前从母体得到的感染。因此需要对动物进行定期检查,提前发现和防治可能出现的母体疾病传统和缺陷个体的产生,从而减少动物个体染病的概率。

3 综合防控措施

在对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的类型及产生的原因分析之后,为了提高畜牧的收益,促进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针对可能产生的疾病进行预防和管控,具体如下:

3.1 加强检疫

在对畜牧养殖动物疾病进行控制时,核心的工作就是做好日常的安全检疫工作。为了做好安全检疫工作,需要从几下几点入手:首先需要做好日常的安全检疫工作,对进出养殖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而对无关的人员和车辆则禁止入内,具体的消毒工作由专业的消毒管控人员进行操作;其次对于新引进的动物或刚出生的动物进行隔离观察之后判定是不是进入养殖场,在确定其健康之后才能混养,而且在进入前需要进行消毒。最后为了提高动物的免疫力,需要在流行病多发季进行疫苗的注射,提高动物抗病能力。

3.2 强化饲养管理

在日常的动物疾病防治中,强化对饲养工作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日常的饲养工作中应遵循的原则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此饲养工作的首要即为做好饲料的检测和消毒工作,饲养的安全与否不仅关系动物安全,并且也与人的安全和健康关系密切,同时饲料的具体配比也会对动物的健康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需要结合动物的自身需要设定配比,提高动物的抵抗疾病的能力。其次需要对养殖场的环境进行管控,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和打扫,保持养殖场的清洁度、干燥通风,保障空气与食物水源清洁,并且对动物产生的粪便进行消毒处理,力争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

3.3 构建良好的养殖环境

动物的生产与周围的环境息息相关,养殖场内的环境对动物的健康有很大的作用。在具体的养殖环境管理中,需要养殖场内空气的流通,从而减少疾病通过空气或土地等介质的传播,同时也要将养殖场的选址位置远离居民区,减少对居民的影响。

3.4 做好疫情处理

当发生动物疫情时,养殖户需要针对疫情进行及时处理,将发生疫情的动物或接触过的动物进行隔离,并且养殖户需要从长远利益出发,坚决处理掉可能存在感染的动物,做好养殖场的消毒工作,从而避免更大疫情的发生。并且对未感染的动物进行疫苗注射,提高他们的免疫力。通过诸多有效措施,尽快消除动物疾病,降低损失。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下,对畜牧养殖动物的疾病管控具有重要意义。在对现有动物疾病类型及产生的原因分析下,对养殖场内的管理人员有了更好的要求,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同时也要提高对动物疾病防控重要性的认识,并且也要全面分析可能导致动物疾病产生的原因,从而为畜牧养殖业疾病的管控提供对策建议,在增加畜牧养殖农户收入的同时促进畜牧养殖产业的持续发展。

[1] 刘惠平.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措施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3,(11):5.

[2] 刘安全.探析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2):281.

张馨月(1971-),女,硕士研究生,兽医师,研究方向为基层畜牧兽医。

猜你喜欢

寄生虫畜牧养殖场
规模养殖场防疫现状及对策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海洋中“最难缠”的寄生虫:藤壶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白话寄生虫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稿约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2019年全国畜牧兽医
韩49处养殖场检出“毒蛋” 当局下令一律回收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