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大肠杆菌的致病因素及其研究进展

2015-01-24孙丽丽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8期
关键词:埃希氏免疫原性膜蛋白

孙丽丽

(山东省诸城市龙都畜牧兽医管理站,山东诸城 262201)

鸡大肠杆菌的致病因素及其研究进展

孙丽丽

(山东省诸城市龙都畜牧兽医管理站,山东诸城 262201)

本文就鸡大肠杆菌的致病因素及其研究进展做了分析与讨论,阐述了目前研究的现状与进展。通过分析得出:大肠杆菌表面的菌毛物质可以作为抗原,能有效地被识别,对于预防鸡大肠杆菌病具有很大的作用;通过对类脂A成分的疫苗研发,分析怎样有效减少毒素对于鸡身体的破坏作用,也逐渐的成为毒素免疫研究的重点;对大肠杆菌自身的外膜蛋白进行提纯所得到的物质,与人工合成的外膜蛋白物质都拥有非常明显的免疫原性。

鸡大肠杆菌病 菌毛 毒素 病原膜蛋白

鸡大肠杆菌病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细菌性的传染疾病,其病原体是埃希氏大肠杆菌的不同血清型所诱发的,其诱发的疾病包括埃希氏大肠杆菌性腹膜炎、气囊炎症、卵黄性腹膜炎等多种疾病。在鸡的生长过程中,幼年阶段以及产蛋初期最容易引发鸡大肠杆菌疾病,在鸡的产蛋高峰期具有很大的不利影响。鸡大肠杆菌病的病发率也较高,在11%~69%之间,病发致死率也非常高,在40.2%~90.3%之间。近几年来,出现了多次的大规模发病情况,对全球范围内的养殖业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带来数额巨大的经济损失。人们也开始逐渐的关注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病原因,并分析研究鸡大肠杆菌病的预防措施。

1 菌毛

大肠杆菌的菌毛是引发鸡大肠杆菌病的因素之一,菌毛很多情况下能和宿主体表的特定接受体发生作用,可以让大肠杆菌仅仅吸附在细胞上并开始繁殖,因此很多菌毛被人们称为定植因子。当埃希氏大肠杆菌达到鸡上呼吸道内部时,大肠杆菌表面的菌毛就会吸附到呼吸道上皮的细胞表面,让埃希氏大肠杆菌有机会能够进入宿主细胞内部。在电镜下能够看到,无论体外吸附性研究或者体内气管细胞的吸附研究,带有菌毛的埃希氏大肠杆菌都能够吸附于细胞表面,经过一段时间出现显著的病变反应。埃希氏大肠杆菌在气管上皮细胞的吸附分为两步:(1)埃希氏大肠杆菌初期与细胞结合显得较为松散。(2)埃希氏大肠杆菌上的吸附因子和细胞呈现特定形式的诱导契合。埃希氏大肠杆菌之所以能够和细胞之间形成诱导契合,是由于埃希氏大肠杆菌表面的菌毛能够和鸡气管上皮细胞的特定碳水化合物相结合。在完成吸附过程以后,埃希氏大肠杆菌就会在宿主细胞内部繁殖同时会伴随着肠毒素以及黏附素的产生。这些毒素能够很大程度的对肠道造成破坏,同时,埃希氏大肠杆菌也能够自身的入侵作用而不断的侵入鸡血液中来,从而出现菌血症的现象。埃希氏大肠杆菌所产生的肠毒素还能够导致细胞钠元素的交换量提升,让细胞内部的水分不断渗透至肠腔,导致鸡出现脱水现象。通过多种埃希氏大肠杆菌菌毛所生产的单价或者多价疫苗,可以明显地增加鸡对于埃希氏大肠杆菌的抵抗能力。

2 细菌毒素

细菌毒素包括内毒素和外毒素两种,这两种均为致病的重要因素。微生物代谢的产物中,部分物质具有较大的毒性,可以看成毒素,其能够与宿主细胞发生反应,导致后者无法完成正常的代谢活动。据研究显示,对13周左右的鸡注射内毒素后,通过仪器观测到大量的血管出现坏死或者内部有凝血现象发生,而且发现血液中的红细胞比例明显减少。而外毒素同样能够引起一些病变的发生。例如,肠毒素能够让细胞内部的水分以及矿物质元素大量的渗透至肠腔中,引起鸡发生腹泻、脱水现象。大肠杆菌素能够和一些细菌包膜中的物质结合,发生细胞胞溶现象,而且其会对细胞内部某些位点造成攻击,也会阻碍细胞产生活动所消耗的能量。细菌发生裂解以后会将内部的毒素释放至宿主体内,而且抗生素同样也能够促使细菌内毒素的释放作用。内毒素是由脂蛋白类物质所构成的,被称作类脂A物质。通过研发类脂A成分的疫苗,并注射到鸡体内,发现具有很好的免疫效果。

3 外膜蛋白

根据最近一个时期的研究得出,埃希氏大肠杆菌质粒的外膜蛋白物质对于鸡出现病发症状有很大的影响。而外膜蛋白的致病株和非致病株具有明显的毒力差异,这种差异性是因为埃希氏大肠杆菌的遗传变异所引起的。研究还发现,埃希氏大肠杆菌的外膜蛋白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够有效地提升淋巴细胞增生作用,促进鸡自身的免疫能力改善,增加自身对于埃希氏大肠杆菌的免疫性。除了埃希氏大肠杆菌的外膜蛋白外,经过人工所合成的一些多肽类物质也能够发挥一定的免疫原性,同样能够提升淋巴细胞的免疫活性。

4 结语

经过对鸡大肠杆菌病致病因素分析可以发现,很多因素能够诱发鸡大肠杆菌病。(1)大肠杆菌表面的菌毛物质可以作为抗原体,能有效地被识别,对于预防鸡大肠杆菌病来说具有很大的作用。并且,以大肠杆菌菌毛为抗原的疫苗也以研制生产,包含了很多的种类,菌毛疫苗研究的方向也逐渐地向单价或者多价疫苗研究方向发展。(2)通过对类脂A成分的疫苗研发,分析怎样有效减少毒素对于鸡身体的破坏作用,也逐渐地成为毒素免疫研究的重点。(3)很多的研究结果显示,对大肠杆菌自身的外膜蛋白进行提纯所得到的物质,与人工合成的外膜蛋白物质都拥有非常明显的免疫原性。个别的细菌多种血清类型之间具备同种类型的外膜蛋白免疫原,能够形成很强的交叉免疫功能,让外膜蛋白疫苗的研制有了更加充足的理论支持。

[1] 杨中伦.中药治畜禽大肠杆菌病[J].四川畜牧兽医,2008,(11):44.

[2] 朱子洁,程丽华,黄阳.鸡大肠杆菌病的病原菌生物学特性[J].兽医导刊,2009,(8):25-26.

猜你喜欢

埃希氏免疫原性膜蛋白
埃希氏菌的遗传演化关系分析
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检验操作要点及质量控制探究
宁夏地区牛源产与非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性差异比较
布劳恩脂蛋白对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导致的小鼠体内细胞因子分泌及死亡的调节作用
不同替代比例肠膜蛋白粉对猪有效能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科学家利用非极性包装获高稳定膜蛋白
肠膜蛋白粉的研究进展及在猪生产上的应用
达氟沙星完全抗原的制备与鉴定
1株猪源乙型脑炎病毒株的免疫原性研究
EB病毒潜伏膜蛋白1基因多态性与NK/T细胞淋巴瘤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