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降低官方兽医职业责任风险的措施

2015-01-24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8期
关键词:主观因素检疫兽医

杲 双

(章丘市畜牧兽医局,山东章丘 250200)

降低官方兽医职业责任风险的措施

杲 双

(章丘市畜牧兽医局,山东章丘 250200)

在官方兽医检疫监督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职业责任风险”。作者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做了分析阐述。同时,提出了不断总结经验,拓宽理论学习的知识面,汲取实践的经验教训,提升自身职业道德素养。同时,建立健全标识及可追溯体系,加强动物检疫监督的痕迹管理,为保证畜牧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

责任风险 问题 追溯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对动物检疫员这个称谓做了新的界定——“官方兽医”,而且对其资格、职责做了明确的要求。其中,现场检疫中,要求官方兽医就检疫证明、检疫标志签字盖章,并对检疫结果负责。实际上,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餐桌动物来源趋向复杂化。传统的牛、羊、猪之外,像是梅花鹿、麝鼠等经济动物,开始逐渐走向餐桌。由于缺乏各种与时俱进的配套的规范技术,加上官方兽医知识、技能更新速度慢等主观因素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职业责任风险”问题的出现。文章就“官方兽医如何降低职业责任风险”进行分析,为官方兽医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做出努力。

1 官方兽医遭遇职业责任风险的原因

官方兽医参与动物检疫监督事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职业责任风险类问题。导致此类问题的出现,汇总起来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

1.1 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源自兽医自身,动物检疫监督工作要求高素质的职业道德和精湛的职业技能。实际工作中,要求兽医工作者本着无愧于社会的高度责任感,一丝不苟的从事涉及公共安全的这份事业。而且,遇到应急事件,要求其良好的协调能力、过硬的业务素质,并严格参照规章流程、法律法规进行检疫监督执法。相反,如果从事这一行业的基层兽医,责任心不强,技术技能不到位,检疫监督执法中出现失误将是不可避免的事情。由此,而出现的任何后果,官方兽医都将作为第一责任人,及时承担责任,是诱发职业责任风险的主观因素。

1.2 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源自动物检疫监督法律漏洞、诊断技术缺陷、有毒物质检测不到位、标准技术不规范等等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诱发执法监督工作的失误。

(1)检疫动物趋向多元化,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餐桌动物来源趋向复杂化。传统的牛、羊、猪之外,像是梅花鹿、麝鼠等经济动物,开始逐渐走向餐桌。由于没有出台配套的检疫法律支撑,更缺乏规范性的技术指导,官方兽医在现场检疫工作中,多数仅凭工作经验办事,难免会出现各种误判的风险。(2)快速检测方法本身有技术缺陷,确保检测质量的前提就是标准化、规范化。但是,限于某些技术水平的滞后性,导致检测本身就存在不稳定的因素,影响检测结果的效力。(3)主观臆断检疫常有存在,地方快速检测方法及手段,难以得到普及。由于缺乏实用、快速的检测方法,不少地方兽医靠主观感觉做定性检疫。由此,很多处于阴性感染的病例,很难通过临诊的器官检测做出判定。由此,加大误诊概率,影响检疫结果的可靠性。

2 规避职业责任风险的措施

有效规避职业责任风险,官方兽医在思想上要有崇高的认识,首先要热爱动物检疫监督事业,有孜孜不倦的事业心和无私风险的敬业精神。认识到动物检疫监督事业的崇高性,认识到这份工作对畜牧业健康发展、人身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切实将其作为自身人身价值体现的广阔舞台。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上提高认识,素质上得到提高,不断进取学习,并千方百计地做好动物检疫监督工作。

3.1 拓宽理论学习的知识面

参与工作的官方兽医,随工作开展的深入,将逐渐意识到社会的进步、疫病的复杂性,仅靠学生时代积累下来的知识,来应付复杂的动物检疫监督工作,显然是不现实的。由此,本着“与时俱进”“拓宽知识”的原则,官方兽医日常工作生活中,应积极参与疫病诊治、法规知识、应急事件处理等方面的培训学习,提升其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3.2 汲取实践的经验教训

理论的学习,终究要回归到实践层面。而实践工作的开展,更需要理论学习的支撑。由此,官方兽医应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工作总结,思考回归这期间学到的新知识。同时,就遇到的挫败事件,及时反思,认真思考、分析。通过这样的方法,将确保获得知识更深刻、清晰,想应用于实践中更是易如反掌。而且,通过自身的反思总结,将加深知识积累,提升兽医工作者的实践能力,有效规避各类风险的发生。

3.3 提升自身职业道德素养

加强思想、道德素养就是要在执法工作时,要尊重客观事实,切实做到检疫监督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准确性,不偏听偏信,不夹杂个人私心杂念,不感情用事。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不卑不亢,不摆架子,不盛气凌人,尊重别人。要正确对待个人的私利,始终保持清正廉洁,抵御 外界的各种诱惑,不接受别人的礼物、贿赂和 特殊招待等。日常工作中只有坚持做到这些,严于律己,才能使执法工作公正、公平,得到 社会或服务对象的尊重。

3.4 建立健全标识及可追溯体系

动物标识及可追溯体系是指对动物个体或群体进行标识,对有关饲养、屠宰加工等场所进行登记,对动物的饲养、运输、屠宰及动物产品的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环节相关信息进行记录,从而实现在发生疫情或出现质量安全事件时,能对动物饲养及动物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不同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追踪和溯源,及时加以解决。一旦建立了完善的可追溯体系,官方兽医在执行检疫操作时,能快速查找本批动物及其产品的相关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

3.5 加强动物检疫监督的痕迹管理

近年来,农业部门加强了动物检疫监督的痕迹管理,一方面是上级业务部门加强对下级业务部门监督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也可以看作是官方兽医保护自己的有效手段。官方兽医每执行一次检疫监督工作,都应对整个工作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并且定期对材料进行归宗存档,一旦发生争议及诉讼案件时,这些档案材料将会成为保护自己的强大武器。

4 结论

总的来说,兽医检疫监督执法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责任风险存在的必然性。但是,我们不能因此束缚住手脚。而更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拓宽理论学习的知识面,

汲取实践的经验教训,提升自身职业道德素养。同时,建立健全标识及可追溯体系,加强动物检疫监督的痕迹管理,为保证畜牧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增砖添瓦。

猜你喜欢

主观因素检疫兽医
中国兽医协会第九届兽医大会
我是兽医志愿者
英国检疫隔离立法源流及启示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
检验检疫学刊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
主观语境对言语自在表达的影响与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