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中茶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探索

2015-01-22何泽璐赵丽娟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15期
关键词:汉中市汉中茶园

□何泽璐 赵丽娟

汉中市地处陕西省南部,秦岭巴山环抱的汉水上游,四季分明、雨水充沛、阳光充足、土壤适宜,是地球上同纬度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汉中茶叶种植历史悠久,是我国最早的产茶地之一,在1,700年前就开始人工植茶。汉中产茶历史悠久,始于商周,兴于秦汉,盛于唐宋,繁荣于明清。汉中茶区属全国四大茶区中的江北茶区,主产绿茶。唐朝时我国最早的一部《茶经》称汉中为“山南茶区”;明朝时,汉中在“茶马互市”中马匹年交易量就有万匹左右。“饮茶盖起于汉人,尤其是南方汉人,北人饮之,殆在其后,外蕃有此物,尤为晚焉。”可见,汉中历史上对茶叶种植、贸易、茶文化传播都起到过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茶叶市场的深度发展,汉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却未能延续过去的辉煌,其茶产业发展落后于国内其他茶叶产区。

一、汉中茶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成效

(一)茶园面积不断扩大。汉中全市茶叶产区分布在西乡、南郑、勉县、宁强、城固、镇巴、略阳、洋县8个县112个乡镇894个行政村。茶园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县4个,5~10万亩的县2个,1~2万亩的镇24个,2万亩以上的镇10个。在南郑、西乡、宁强等县建立良种茶苗繁育基地1,000亩以上,年出圃良种茶苗上亿株。2011年全市茶园总面积67.25万亩;2012年茶园总面积达到79.01万亩,其中采摘园面积47.2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21.8万亩,占总面积27.7%;2013年茶园总面积达到86.7万亩,采摘园面积55.85万亩,无性系茶园面积27.3万亩,占总面积31.4%。

(二)茶叶产量不断提升。2011年汉中茶叶总产量1.35万吨,2012年2.33万吨,2013年2.63万吨,其中汉中仙毫产量1.258万吨,炒青茶1万多吨,成为中国纬度最高的大宗茶产区。茶叶产量单产也明显提升,亩产可达47公斤,创本地历史新高。

(三)茶叶种植、生产加工现代化程度提升。截至2013年10月,汉中全市共建设茶叶现代农业园区10个,其中省级5个,市级5个;茶叶加工企业800个,茶叶经营企业653个,年产值1,000~2,000万元的企业22个,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6个,其中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5个,省级9个;年加工能力500吨清洁化生产线企业1个,200吨以上的清洁化生产线企业15个,清洁化生产线总数达到25条。茶产业效益明显提高。2014年年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茶产业企业达到57家,其中,产值2,000~5,000万元的34家,产值过5,000万元的11家,产值过亿元的3家。

(四)茶产业链不断延伸和发展。汉中茶产业在落实循环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中加快了产业链的延长与利用。积极利用价值较低的绿茶,开发品质较高的红茶新品,“汉山”和“汉家”等红茶品种的研发,增加了汉中茶叶品类。利用茶树籽开发生产优质茶树籽油,延长了茶产业链。

(五)品牌合力明显增强。汉中市从2005年开始对全市20多个茶叶品牌进行整合,经过10年的努力,“汉中仙毫”成为汉中地区统一销售品牌。茶叶产销市场运作规范,基本实现了“四统一”: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工艺,统一包装,对外增强了品牌识别度。地区公用品牌“汉中仙毫”在对外营销推广中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荣获2011“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最具发展力品牌”和“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13.08亿元,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前二十强。

(六)销售价格不断上升。汉中茶叶近年销售价格远高于全国绿茶平均价格,且呈上升趋势。其中汉中仙毫销售价格年增长6.5%,高档炒青价格年增长15%~20%。

二、汉中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茶叶产量较国内其他产茶区仍较低。汉中市茶产业发展在陕西省虽然走在前列,但在全国处于中下水平,与外省产茶地区仍有一定差距,茶园面积仅占全国1%左右,总产量占全国1.2%,单产平均29.5公斤,远低于全国50公斤的平均水平。茶产业专业合作组织化程度较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新型科学技术应用面小,传统、分散的生产方式是导致产量较低的主要原因。

表1 全国几大产茶地区亩产量

(二)市场售价偏低,销售地域狭窄。虽然汉中茶叶的销售价格逐年上涨,但由于缺乏品牌知名度,产品价格中品牌附加值低,较其他国内外名茶售价差距仍然很大,价格仍然偏低。汉中茶叶年销售量的27%在汉中本地,59%在陕西省内,13%在全国其他地区,国外市场占有率几乎为零。

表2 三种茶叶的平均售价

(三)种植、生产加工、包装技术落后。虽然建设了一批茶叶农业园,但汉中茶叶种植大面积仍然未能脱离传统、分散的种植经营方式,茶园的种植管理仍然以经验为主,未能实现大面积、机械化、科学化、标准化种植。大部分茶园基础设施落后,道路、灌溉设施、修剪设施、采摘设施以及专业技术人员都较匮乏。汉中全市茶叶专业技术人员不到100人,茶叶专科院校毕业的不足20人,示范推广、检测检验、专业培训、技术指导等服务管理手段落后,茶叶生产加工中的先进技术引进应用不足。销售中虽然实现了公用品牌,但包装上没有统一鲜明的设计元素,也未能体现产品特点、迎合目标人群的审美取向。

(四)产品的深度开发不足。汉中茶产品主要是绿茶、炒青等初级加工的春茶产品,尽管2014年成功开发了红茶新产品,但其加工量还非常低。因此汉中整体茶产品品种还十分单一,未能与生产上下游企业形成良好的产业链并扩展周边业务。每年春季茶叶采摘加工结束后,全年的生产就基本结束,茶农和企业的工作转向销售。整个夏季和秋季,茶园及加工企业的资源基本都处于闲置状态。

三、促进汉中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加强指导性作用。茶产业是汉中市促进农民增收的区域性主导产业。政府应始终将茶叶作为重点项目进行发展,并切实做好每年茶叶销量、售价、总产量、总产值、品种分布、茶企业发展情况的统计和数据分析工作,适时指出茶产业发展问题,提供解决对策,以宏观指导的形式促进茶产业的发展。汉中市人民政府制定的《汉中市茶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提出了到2020年“茶园总面积达到150万亩,茶叶产量达到10万吨,综合产值超过500亿元,茶农人均收入5万元以上”的发展目标。政策导向能够增强茶农和相关企业的信心。通过引导茶园合理流转、建立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基地”、联作制等模式,推进茶叶种植的规模化、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通过实施“茶——林——绿肥”立体复合栽培、种植或保护梯壁绿草、合理配置水利设施和道路建设,实现茶叶种植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二)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和营销创新。企业应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多形态、深层次合作,加大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的力度。“汉山红”高端工夫红茶的成功研制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工夫红茶、红碎茶、红茶粉、特制保健红茶制造技术及各种发酵茶品类研究还可以不断得到深入和加强。同时加大秦巴地区夏、秋茶叶资源高附加值产品研发,提升夏、秋茶叶资源利用率,使茶产业成为四季有产品、季季不闲置的产业。企业可以积极运用新媒体平台,积极利用“互联网+”探索茶产品宣传销售渠道的多元化:组建电商团队、茶叶微信公众平台更新、网上宣传销售等。通过各类省内外和国家级大赛的参与、承办,宣传扩大汉中茶叶的省外影响力,改善汉中茶叶销售地域分布不均的问题。建立专业茶品牌营销团队或茶品牌运营商,秉承“抱团、协作、理性、创新”的原则铺设全方位立体渠道,拓展销售空间。迎合现代人对饮茶环境和方式的追求,像星巴克一样通过建立新的生活方式,建立起对产品品类的新需求。

(三)地方高校积极参与茶产业发展。地方高校在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下,应积极参与到地方茶产业发展中,利用自身知识资源帮助企业深入开展产品研发、培养茶产业专门性人才、培训技术人员、培育和宣传茶叶新品种、扩大茶产品销售、完善茶产业发展规划等,开展与茶农、专业化合作组织、生产加工企业、经销企业等茶产业链条中各类组织的多形态、多层次合作。积极探索建立茶产品产学研基地、相关产品和服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相关专业实训实习基地等。

(四)加大茶产业链开发。企业应突破茶叶“饮”的空间,开发多系列的茶产品,在食用、保健、药用、日用多领域开发新产品,丰富产品大类,深入利用茶叶资源。除此之外,积极发展与茶有关的第三产业,开发茶园观光、休闲、娱乐、餐饮、旅游等服务项目,增加茶产叶的综合收益。根据消费者市场需求和偏好变化,开发更多新颖的销售和消费方式与路径。例如引进近年来各类消费市场中流行的“私人定制”概念,开发更丰富的茶园服务业产品。以私房茶、私人茶园、认领茶园等方式吸引消费者,从种植、管理、采摘、炒制,直到包装、销售都由消费者自己完成,以体验式营销加强茶产品与消费者的联系,拓展更广阔的茶消费市场。学习借鉴法国葡萄酒庄园生产经营模式,引导茶企投资建设茶叶庄园,以此作为拓展现代茶业文化、生态、产品和观光休闲功能的重要载体,加深茶企的文化内涵。

(五)促进茶叶与汉中地域文化结合。汉中历史悠久,是汉文化的发源地,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通过茶艺茶舞比赛、茶叶节、茶叶观光旅游等宣传茶文化与汉中文化(如:汉文化、汉水文化等),让茶文化与汉文化相交融,变得更有魅力与别具一格,用汉中文化产业带动茶产业的发展,两者互动,形成更加完整和宽泛的跨产业链体系。

[1]谢静雯,谢琪.区域茶叶公用品牌创建中政府的角色和作用[J].管理观察,2015,4

[2]赵晓罡.陕西茶产业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3

[3]陆羽.茶经[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6

[4]汉中市人民政府.汉中市茶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R].2013,10

猜你喜欢

汉中市汉中茶园
茶园飘香
茶园之晨
汉中市人民医院
国 宝
看图识字
汉中之战(续)
汉中为王(二)
汉中情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