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数字期刊的困境和对策

2015-01-22陈鸿雁王丰年

中国期刊年鉴 2015年0期
关键词:学术期刊期刊数据库

陈鸿雁 李 君 王丰年

我国数字期刊的困境和对策

陈鸿雁 李 君 王丰年

数字化带来与传统出版不同的编辑流程运作方式,数字阅读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即时化、互动化。我国数字期刊主要有加入权威数据库、自办网站、学术期刊的网络发行三种形式,多数数字期刊把已出版的纸版期刊、PDF等文件发送到网站。而国际意义上的数字期刊应该直接网络投稿、审核、发表和认证,放弃纸质版本,简化纸版学术期刊的烦琐印刷流程,以降低印刷成本。面对我国数字期刊的现状,需要采取有效对策引导其健康发展。

一、数字期刊的困境

1.缺乏统一标准

在各种数字期刊技术标准上,我国没有统一的规定,导致用户在阅读不同数字期刊时必须使用不同的阅读器,或者通过软件进行格式转换。中国知网全文采用CAJ和PDF格式,必须下载专门的CAJ和PDF浏览器才可阅读。我国数字期刊除HTML格式外,常见的有DOC、PDF、CEB、CAJ、TEB…… 不同的文件格式,需要下载安装不同的阅读软件。我国的万方期刊、中国知网、维普期刊三大数据库的检索方式、上网格式不同,无法整合学术资源的共享。有些网站和数据库建立了自身的数字期刊系统,并且各自采取保护自身利益的措施,尤其是用户量。除技术壁垒外,数字期刊的运行技术本身也有待完善,有些用户“订阅成功”,但却无法阅读数字期刊。虽然已将纸版期刊数字化,但复制数字期刊论文必须使用文字识别软件把图形文字转变为文本文字,这个过程常常出现很多错误。国际上通用的数字期刊格式是2005年5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批准的PDF格式,该格式不但支持XMI,还对内容的使用范围分层授权为只读、部分可拷贝、全文可拷贝、不能打印、可以打印等。

因为不同纸版期刊依托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等数据库开发不同的阅览器,所以,电子阅读器网页WEB格式不同,有纯文本的TXT格式、图文兼容的PDF格式,并且文学、历史、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学科文章数字化格式各种各样,数字期刊的体例规范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严重影响数字期刊的发展。

2.数据库和学术刊物的利益冲突

在创建数据库初期,资金投入很大,甚至不盈利。纸版学术期刊也提出使用其内容付费的要求,甚至认为学术期刊的内容被上网,是提高其知名度的有效途径,不在乎数据库是否付费。例如,美国马萨诸塞州耳眼专科医院免费开放的眼科学数字期刊(Digit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不仅提高了医院专家的知名度,而且提高了医院的赢利能力。随着数据库利润的增加,纸版学术期刊也可以提出相应经济回报的合理要求。我国现行的数字期刊产业链中,数据库通过汇总各个学术刊物提供的资源而获得利润,同时,向各个纸版学术刊物支付一定的费用。由于纸版学术期刊无法统计点击率、下载量,提不出具体利润要求,纸版学术期刊和数据库的合作起点不对等,致使纸版学术期刊处于被动处境。

3.缺乏质量控制

数字期刊固然不乏精品文章;但是有些数字期刊的定位不明确,导致其刊登的文章质量参差不齐。数字期刊理应先审稿后发表,但由谁来审稿,审稿的人力和财力怎么解决都是问题。

4.缺乏规模效应

至今没有任何政府机构和学术机构对我国数字期刊的总量进行统计,并且也没有方法进行有效统计。事实上,数字期刊遍地开花,存在着散、乱、小的弊端。纸版学术期刊的发行量少困扰着许多学术刊物;同样,虽然用户可以随时、长期进行访问数字期刊,但有些数字期刊的访问量少,甚至远远低于纸版学术期刊的发行量。

5.被边缘化在评审体系之外

6.知识产权的纠纷

数字期刊的引用不规范、版权之争以及盗版现象屡屡发生,使得知识产权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万方期刊、中国知网、维普期刊数据库拥有大量作者,但不可能得到作者的直接授权,所以作者、纸版学术期刊、数据库之间的纠纷不断。在2010年2月26日公布的《著作权法》修订版第33条中,依然规定,“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当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这样,导致数字期刊的知识产权模糊,以致作者和数字期刊之间纠纷不断。

二、数字期刊困境的原因

1.管理体制

纸版学术期刊社有书号才能出版纸质期刊,出版数字期刊,必须要有互联网出版权,而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拥有互联网出版权的机构仅有50家,影响数字期刊的发展进程。

2.评价体制

无论是1963年美国加菲尔德博士建立世界著名的“科学引文索引”(简称SCI)数据库,还是1978年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发布的“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简称SSCI),都是登记制。达到SCI和SSCI数据库综合指标的期刊,就进入其行列,不需要经过烦琐的各级审批程序。鉴于我国数字期刊评价滞后,政府部门应该联合几家国内核心期刊的评价机构,借鉴国际SCI和SSCI数据库的登记制度,建立中国的数字期刊评价体系。

3.阅读习惯

多数传统的纸版学术刊物分栏排版,减轻了阅读过程中读者的疲劳感;而出于技术符号、图像处理的方便,许多数字期刊采用通栏排版。对一些读者来说,更习惯阅读纸版学术刊物,减弱了对数字期刊的接受程度。

三、推动数字期刊的对策

1.政府的推动

原新闻出版总署、科技部都制定了传统纸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数字期刊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在2014年7月15日召开的中国数字出版年会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2013—2014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表明“首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已基本形成较为清晰的数字出版发展路径,在管理体制、产品形态、商业模式、资源配置和战略布局等方面都已经形成自己相应的规划并已付诸实践,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且已经取得有效成果”。但是,如果数字期刊的发表和认证得不到解决,就不可能实现数字化出版。因此,数字化出版必须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认证,颁发数字期刊正式的出版资质,给予数字出版的论文与纸版论文同样的学术地位。高等院校和学术机构统计学术成果时,应该将数字期刊发表的文章纳入。2006 年,上海社科联合会在评优秀学术成果时,就已经设有网络文章奖项。

传统纸版印刷过程既消耗木材,也排放大量废弃物。从节能、减排的环保角度考虑,政府也应积极推动数字期刊的发展和认证。

2.数字期刊的知识产权保护

作为原新闻出版总署四大数字出版工程之一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2007年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组织可行性论证;2009年初获得财政部批准立项。该工程针对数字网络环境下版权保护技术水平相对滞后、产业模式不合理以及技术易用性较差等问题,研发数字版权保护关键技术,形成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整体解决方案,并通过示范工程的搭建,探索数字环境下的新型数字内容服务体系及灵活的数字出版商业模式。

我国的数字期刊可以借鉴欧美网络版权保护机制。欧美数字期刊的开放存取机制包括版权归作者所有、版权部分转让、版权部分保留三种;非开放存取有两种方式:一是世界范围内接受程度比较高的仓储式,二是国家许可证制度。国家许可证指政府授权,由出版商同第三方非营利信息服务机构签订国家许可证,允许第三方非营利信息服务机构使用前者的信息资源,并负责向公众免费提供接入、检索、浏览、下载、打印或复印等渠道。第三方非营利信息服务组织单方面承担责任的方式,可以消除用户的法律风险。国家许可证制度可以平衡作者、用户及出版商间的权益关系,国家还通过转移支付机制,对作者、出版商因开放存取资源遭受的损失进行补偿,出版商通过修改担保条款,以承担可能出现的法律责任。目前,丹麦、挪威、芬兰、瑞典、冰岛等北欧国家已相继建立并实施“国家许可证”制度。

3.完善数字期刊的技术标准

如果各个数字期刊使用各不相同的技术标准,其使用、传播、国际化进程将严重受阻。现在的数字期刊是从纸质版扫描或翻拍,在电脑上阅读时非常不方便。例如,有些数字期刊仍然采用了双栏排版,自上而下地阅读左栏后,必须回到页面的最上端阅读右栏。 事实上,数字期刊排版不必受纸质版排版方式的束缚,可以完全按照电子阅读的方式进行排版,通栏排版可以提高阅读的舒适度。

体例规范的标准化是数字期刊检索、文献管理和数字化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数字学术资源共享,充分实现其学术价值。以参考文献和页下注为例,数字期刊和纸版学术期刊的体例规范有相似的要求,但是,由于数字期刊将文字转化为编码,对体例规范的可操作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兼容文理学科共性的体例规范。

4.建立纸版学术期刊与数据库的利益分配模式

《2013—2014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表明,数字出版企业“已经逐渐打破了以往只投入无赢利的尴尬局面,部分企业在数字出版业务上已取得了较好收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一直在探索共赢的利益分配模式。在数字期刊收费问题上,数据库和纸版学术期刊都应遵循在科学的价格评估、内容和服务可替代性分析基础上收费,建立一种能够不断吸引免费用户,把一部分免费用户变为付费用户的机制。在数据库和纸版学术期刊的合作中,纸版学术期刊即内容提供商获得的利益偏低,这就要求数据库要增加透明度。数据库和纸版学术期刊要及时沟通,彼此理解,才能建立两者之间稳固、合理、共赢的利益模式。

从国际数字期刊的运作上分析,提供内容的纸版学术刊物即内容提供商,与数据库共同推出数字期刊后,内容提供商获得相当的经济回报。内容提供商和数据库共同打造产品后,内容提供商取得的利益份额不会太低,尤其对于知名的期刊,数据库甚至愿意让出部分利益吸引知名期刊加入。

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期刊企业,和纸版学术期刊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从内容提供商到技术服务商,再到网络发行平台、终端阅读、移动阅读,已经形成数字期刊产业链,并且正在延伸和完善。在培养用户阅读习惯和广告商对数字期刊认知过程中,将逐步建立起持续、有效的盈利模式。

5.提高数字期刊的质量

在学术质量控制上,数字期刊既可以借鉴国内的“三审制”,也可以借鉴国际通行的同行评议(peer review)。笔者认为“三审制”与同行评议制度均有利弊,但同行评议制度利大于弊,“三审制”弊大于利,同行评议更适合数字期刊。中国数字期刊应当借鉴现代国际通行的同行评议制度,实现学术期刊审稿制度的国际化。

6.完善数字期刊的产业链

传统的纸版刊物运作中,学术刊物和印刷厂在一定时期内,有相对稳固的出版费用合同;而数字期刊的运作中,纸版学术期刊、数据库、广告商各方都想扩大自身的利益分成,如果在数据库和数字刊物之间没有稳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模式,肯定会陷入盈利模式的冲突,甚至不得不停刊。因此,要完善数字期刊的产业链,“数字出版产业必须不断增强协作意识,加大协作力度,传统新闻出版单位与技术商、平台商等跨行业、跨领域的合作也要不断加深,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加快产业融合,强强联合,由此产品创新获得跨界推动力。”

7.数字期刊的国际合作

国内期刊与国际知名期刊可以利用互联网异地合作,联合办刊。我国的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数据库发展迅速,在国内外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其中中国知网进入40多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专业互联网和电子出版机构,拥有1200多个机构用户,包括哈佛大学、美国白宫等国际著名高校、政府机构与重要企业。

8.调整编辑的职业角色

数字期刊编辑与传统纸版期刊编辑具体工作的方式、过程不同。传统纸版期刊编辑的角色特点是以编辑加工为主要任务,更侧重于出版者的角色;数字期刊的编辑要由电子文档加工,转变为基于EML语言的网络化协同、编辑加工和校对,由单文本编辑转变为多媒体编辑,因此要抛开传统纸版学术刊物的编辑和校对思维定式,及时通过互联网进行检索和查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3][5]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课题组. 2013-2014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R].2014-7-15.

[2]郭嘉. 欧美科技论文网络共享的版权保护现状与问题分析[J],中国版权,2010(5):28-31.

[4]高冉,陈淑菁. 全文数据库增值服务模式探讨[J].情报资料工作,2010(1):82-85.

(作者陈鸿雁单位系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作者李君单位系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作者王丰年单位系《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本文摘自《出版广角》2014年9月下)

库拥有

许可证号,但数字期刊至今没有刊号。在统计科研成果过程中,许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将数字期刊的文章排除在外,这种现状不利于吸引高水平作者参与数字期刊投稿,从而也影响了数字期刊的质量。

猜你喜欢

学术期刊期刊数据库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期刊问答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