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论点摘编

2015-01-21

关键词:转设撰文筹资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投资政策的调试与嬗变

秦惠民、杨程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年第2期撰文指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积极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这是对民办高等教育管理的突破性进展。教育政策的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曲折发展的过程。文章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投资政策的发展历程,研究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政策与实践的偏离问题。研究发现,在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投资政策的变迁过程中,有三个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是为什么投资政策与投资实践总是会出现偏离;二是投资政策的目标与政策实践的偏离如何影响了教育投资政策的变迁;三是应该如何调试政策与实践的同向发展,实现投资政策的不断完善。

如何突破民办高校筹资的困境

周海涛、张墨涵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撰文指出,民办高校筹资问题是关系到民办高校能否长足发展的重要问题。文章从民办高校筹资现状与发展趋势入手,通过分析影响到民办高校筹资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提出了民办高校的筹资激励措施,即:一是鼓励多渠道筹资,拓展优质民办高等教育资源;二是财税配比组合,引导闲置资金进入民办高等教育领域;三是政府搭建桥梁,促进筹资和投资双方的深度合作;四是完善机制,破解民间投资准入难的问题;五是转变家族财富传承观,吸引富裕阶层捐资民办高等教育。

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约束机制的构建

潘留仙、陈文联在《中国高教研究》2015年第2期撰文指出,健全的约束机制是现代社会组织治理的需要,也是促进民办高校公益办学、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从我国民办高校运作的现实看,内外监督与约束机制的失效具有普遍性,并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教育的公益性,甚至成为制约我国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瓶颈。因此,民办高校应以健全董事会制度和监事会制度为着力点,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约束;政府应基于教育公益性的理念,加强监管力量,明晰监管方向,健全监管方式,提升政府监管的有效性;政府还应积极培育和健全民办教育中介组织,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民办高校社会监督,促使其“公益性价值”的回归。

独立学院转设倾向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基于三个案例的调查研究

于光辉在《教育发展研究》2015年第5期撰文指出,由普通高校和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独立学院,近年来呈现较为明显的转设倾向。文章以新制度经济学为视角,通过对三个案例的调查研究,得出如下基本结论:第一,政府相关政策是引发和推动独立学院转设的首要因素;第二,转设倾向的产生与资源要素的资产专有性变化有关;第三,交易费用增高是影响独立学院转设倾向的重要因素;第四,独立学院准租较少,降低了合作意愿,也是独立学院转设倾向产生的重要原因;第五,独立学院转设倾向的产生并非一定意味着转设行为的发生。基于此,政府应加强对独立学院转设问题研究的引导,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以保障各相关方的利益,促进独立学院合理分流和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转设撰文筹资
在晋招生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学校名单
在晋招生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学校名单
基于SWOT模型的独立学院转设背景下招生工作策略探究
应急物流:疫情之下迎来“大考”
义卖书法 筹资助学
绍兴古镇寻荼社
多管齐下筹资 齐心协力助学
电影中的地中海情结
又到教师节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