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代》周刊上的中国领导人

2015-01-21杨子岩

领导文萃 2015年2期
关键词:胡锦涛邓小平习近平

杨子岩

当地时间2014年4月24日,美国《时代》周刊在网站上公布2014年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名单,习近平就任中国国家主席以来第二次入选该名单。自2009年首次入选以来,他已是第5次上榜。

《时代》周刊是西方观察认识研究中国的一把标尺。有观察者说,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0多年里,《时代》始终以一种偏见式悲观视角来遥望东方。1978年以后,《时代》开始以一种新的姿态和笔触来审视中国。当然,起初的审视充满着质疑和忧虑,但现在这种情绪被一种肯定代替。

“将成为全球新领袖”

“让中国睡吧,她一旦醒来,世界会感到遗憾。”1958年,以毛泽东为封面人物的《时代》周刊曾经引用过这句话。

20年后,当邓小平于1979年元旦再次登上《时代》封面并被评为1978年度人物时,这句话经加工后再次出现,“中国?那里躺着一个睡着的巨人。让她睡吧,因为一旦醒来,她将改变世界。”

2014年,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致辞时,自信地指出,“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的时候,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为习近平撰写评语的美国前驻华大使洪博培评价,习近平是继邓小平之后最具转型色彩的中国领导人,风格稳重自信。

洪博培在评语中写道,全球决策需要中国参与。习近平在其执政期间,将成为中国第一位真正的全球领袖。

“改革”“变化”也是习近平前几次入选的关键词。2013年为《时代》撰文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评价习近平称,中国处于复兴阶段,习近平的角色最为重要。“在外交政策方面,他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其答案决定着世界的未来”,“他的回答是深思熟虑和有力的。”

不可怀疑的中国力量

2005年,马丁·雅克在《卫报》一篇评论中这样回顾1978年:1978年的尝试创造了完全不同的历史,中国的转变使世界重心东移,权力不再只掌握在欧美手中……中国的改革开放使美国人看到了中国融入西方的“希望”,然而与此同时,一个日趋强盛的中国又令美国政府深感不安。

在以《邓小平的梦想》为封面标题的文章序言中,记者第一次用一种毫不吝于赞美的句式开场:“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无仅有的壮举!”同时,面对那些迅疾的变化,《时代》也感到疑惑:西方人很难理解,为什么一个人口如此众多的民族可以这么迅速地颠覆了自己?

事实是解惑的良药。2005年6月,《时代》刊出一组长达20多个页码、名为《中国的新革命》专题报道,以中国崛起为主线,从中美之间日益繁密的关系、中国社会的变化、美国大企业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全面解读了中国的经济、社会、人权等现状。

在一张充满波普艺术风格的画像上,毛泽东身穿布满“LV”标识的中山装,这是《时代》的隐喻,也是对中国这场新革命的西方式解读。

探索与世界相处之道

1997年邓小平逝世后,《时代》周刊对中国的关注并未减少。1997-2009年,《时代》周刊所做的,是浓墨重彩,多维视角讲述中国故事。其亚洲版更是对中国保持了高度的政治关注。

2002年4月22日,胡锦涛登上《时代》亚洲版封面,下面的大字标题是《开始认识胡》。

胡锦涛治下的中国反映在2007年的《时代》报道上。2007年,《中国:一个王朝的黎明》的封面以长城和喷薄而出的红日为背景,“当美国身陷伊拉克战争无法脱身时,一个新的超级权力已经来临,我们应如何面对?”寥寥数语显示美国对于中国的担忧随着自身的乏力而日渐强烈。

2008年,胡锦涛再度入选年度最有影响力的领袖之一。基辛格在文中说,胡锦涛在延续共产党领导传统的同时,又试图把建立和谐社会的主张适用在国际关系的范畴。

而如今,习近平执政以来在国际事务当中,包括外交事务当中所采取的一些行动,进一步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看法。

不可否认的是,《时代》的讲述始终建立在西方语境的基调之上。透过这些叙述,我们看到的一切,皆可被概括为一个现象:世界在变,中国在变。

(摘自《人民日报》)

猜你喜欢

胡锦涛邓小平习近平
标题党
红色读物
习近平主席访欧成果
胡锦涛西装阅兵显深意
邓小平总书记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