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叶之毒究竟有多少

2015-01-20李艳鸣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15年7期
关键词:茶友茶树重金属

李艳鸣

茶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生活中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文人雅士则追求“琴棋书画诗酒茶”。茶为国饮,茶本代表了健康。但是,当苏丹红、三聚氰胺、福尔马林等一个个对于普通人来说既绕口又神秘的名词,因为不断爆出的食品安全问题而为人们所熟知后,茶叶的安全问题也不断被提及而备受关注。对于爱茶之人来说,喝到不安全的茶,无异于在喝“毒药”。

消费者“懵懂”

和美食一样,在中国,茶并非仅是一种饮品,更和文化联系在一起。一谈到文化,自然少不了“博大精深”和“纷繁复杂”。

如今随着健康观念的普及,喝茶爱茶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大多数人对茶叶知识的了解都很有限。在一些人看来,茶基本上是一样的,只是形态、颜色和口味不同,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不同的茶叶从采摘季节、制作工艺到出产地有非常大的差别。

近几年,各类食品安全问题频现,涉及茶叶的问题也不断爆出。对茶叶认知的不足客观上加重了茶友在茶叶食品安全问题上的恐慌。一来,很多茶友都不知道如何选择和辨别茶叶。很多人喝茶的时候,心里都在打鼓;二来,因为分不清各种茶叶。一种茶被爆出问题,喝其他类型茶的人也跟着害怕。实际上人们知道,因为类型和产地不同,一些安全问题,有的类型的茶会出现,有的类型就不会有。

茶叶安全堪虞

事实上,人们对于茶叶里到底有多少问题,也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有媒体报道说98%的茶树都必须打农药,但是人们不知道喷了什么,什么样的东西有害。

相关的报道显示,影响茶叶质量安全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因素:农药残留物、重金属、有害微生物和非茶异物。最为人们熟悉也最受关注的是农药残留物。事实上,农药问题的实质是打农药到采摘周期是否够长,以及是否打剧毒农药。据浙江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园林系茶学博士董占波介绍,无公害茶园可使用的农药品种的安全间隔期一般在3~15天,超过了安全间隔期,茶树上的农药基本上已经降解到国家规定的最大允许残留量以下,即符合无公害茶叶的标准,也可以说就不存在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是安全的;剧毒农药是指硫丹之类被国际禁用的药物。硫丹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包括中国在内的127个国家已经于2011年4月29日签署协议,将其列入禁用物质。

重金属超标主要是指铅和铜,也包括铬、镉、汞以及氟化物。董占波说:“影响重金属含量的因素包括空气和土壤。靠近公路边的茶树因为受到汽车尾气影响,比远离公路的茶树重金属含量要也高,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高,产出的茶叶自然重金属含量也高;有害微生物的问题来源比较多,生产过程中设备落后和卫生条件不佳会产生有害微生物,保存过程中不规范也可能产生有害微生物;非茶异物则是指各类色素、香精等对人体有害的添加物。”

农药“妖魔化”

在食品安全问题让国人风声鹤唳的今天,很多茶友对于包括“农药”在内的问题也大都“谈虎色变”。董占波认为,大家对相关知识的不了解,造成了很多的误读。例如早春茶,一年只采摘一次,每年春节后采摘,前后不过持续一个月。采摘头春茶后随即进行较深程度的修剪,茶树上没有了枝叶,也就不容易有害虫危害。而一般茶树病虫害发生在入夏之后,根据病虫害危害程度喷洒农药。从最后一次打药再到下次采摘已经过去了几个月,农药早已降解到安全程度。而且,早春茶采摘的是早春新发出的嫩芽,没有接触过农药,安全性更高。因此,对于早春茶来说,基本上不存在农药问题。

对于农药残留问题,福建农林大学的相关报告表明,春茶最低,然后依次为暑茶、秋茶和夏茶。另外,绿茶的情况也要好于其他茶类。 【编辑:修远】

猜你喜欢

茶友茶树重金属
沉淀/吸附法在电镀废水重金属处理中的应用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意大利:一盏清茗酬知音
上海:与一席茶悦然相对
鱼头中重金属含量真的很高?
吃蘑菇不会重金属中毒
故乡的古茶树
茶的箴言
重金属的优雅
美丽的山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