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费米:核能时代的揭幕者

2015-01-19夏点

科学启蒙 2014年3期
关键词:核裂变费米原子能

夏点

核能俗称原子能,是原子核发生变化时释放的能量,威力巨大。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和平利用、开发核能的活动积极扶持,并且为核安全和环保确立了相应的国际标准—— 人类已经进入全新的核能时代。核能的应用成为缓和世界能源危机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美国物理学家恩利克·费米领导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成为核能时代的揭幕者。这一切,他是怎样做到的呢?

从小树立远大志向

1901年9月29日,费米出生在意大利的首都罗马。上中学时,费米对物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四处寻找相关的书籍阅读,也就是从那时起,他立下要当一个物理学家的志向。

21岁那年,费米取得比萨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前往德国,在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玻恩的指导下从事了2年的量子研究,次年又到荷兰莱顿实验室做研究工作。几年后,他又成为意大利皇家科学院院士,并发展了量子统计学。成功面前,费米并不满足,时刻想着更深的研究。

1939年初,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发现了铀核裂变这种物理现象。费米对此极其好奇,他想:“铀核俘虏一个中子,然后发生裂变时会释放巨大能量,如果这些能量又能引起下一次裂变。那么,如此循环下去,能不能产生链式反应呢?如果能,它所带来的结果又会怎样?”

怀着激动的心情,费米采用当时非常先进的回旋加速器,证实了链式反应不仅有可能,而且速度快得惊人——前后两次反应时间间隔仅五十万亿分之一秒。

领导设计世界第一座核反应堆

“一旦能够人为地控制铀核裂变反应进行的快慢速度,使链式反应自动持续下去,那么,它将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将是人类找到的一种全新的能源!”费米为这个设想兴奋不已。

但是,怎样才能实现链式反应?

费米知道,促使铀核裂变并形成链式反应的关键在于中子。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中子释放速度太快,很难被铀核“俘虏”,为此费米明确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寻找减速剂。经过大量的实验,费米终于找到了理想的减速剂——纯石墨。

1942年,费米带着一批物理学家,开始建造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反应堆的直径为7米,一层石墨一层铀,总共57层,整个反应堆高6米。乍一看,反应堆就像个扁球形的“炉灶”。

如果照这样做下去,反应堆很快就会建成,但那个关键性的问题——如何控制反应堆的快慢速度还没有解决。快慢速度控制不好,反应堆不但反应不好,而且还有可能造成大的危害和辐射。

那么,要怎样控制反应堆的快慢速度呢?费米冥思苦想。终于,他想到了能吸收中子的镉。

经过反复的实验,费米找到了一种控制反应堆快慢速度的好方法:在这个“炉灶”里,插一根特制的镉棒。由于它能吸收中子,所以只要调节它的深入尺寸,就能够控制裂变反应速度。

反应堆的反应要保证能量的产生又不出安全事故,关键在于镉棒的掌握,所以费米又废寝忘食地工作了几天,终于计算出了镉棒的抽取时间。

1942年12月2日,核反应堆开始运转——人类终于打开了奇妙的原子能宝库的大门,利用原子能的时代从此开始了。

值得一提的是,费米的成就远不止于此。1949年,费米揭示宇宙线中原粒子的加速机制,研究了л介子、?子和核子的相互作用,提出宇宙线起源理论。同年,他又与杨振宁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的第一个复合模型(费米-杨振宁模型)。费米的成绩斐然,在现代物理学家中是屈指可数的。人们为了纪念这一位科学伟人,把100号化学元素命名为与之同音的“镄”。

(责任编校:贺年青)

猜你喜欢

核裂变费米原子能
助澜冷战——迪安·艾奇逊与战后美苏原子能合作的破产
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日间的和平利用原子能合作
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
费米气体光晶格模型的渐近轨线
费米:假装是司机
费米:假装是司机
“核裂变”与真实自我
探析核岛重要厂用水系统管道安装问题
梯状光晶格中自旋轨道耦合的排斥费米气体
战后初期的美国原子能国际控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