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沪港通助推分析师国际化

2015-01-19万丽

新财富 2014年12期
关键词:券商分析师国际化

万丽

沪港通开闸,国际化趋势将在投资理念、风格和行为上逐渐对国内机构

产生重大影响。分析师们准备好了吗?

2014年10月,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联合发布公告,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香港交易所以及双方的结算机构正式启动沪港通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并于11月17日正式开始。沪港通的开通,意味着A股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部的大门。

在亚洲其他的主要市场,如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日韩,境外投资机构都占据着重要地位。香港地区排名前十的投资机构均是跨国机构;日本海外投资者交易量占比接近一半;韩国和台湾地区排名靠前的投资机构也都是境外机构。A股的对外开放,使得中国本土券商无法继续仅仅守着家门口的一亩三分地,沪港通成为在国际化道路上探索多年的券商们真正的拐点。

国内有实力的机构很早开始培养团队的国际化能力,以期有召一日可覆盖海外市场。新财富2008年的调查显示,彼时已约有七成研究机构负责人表示有“走出去”的计划。其中中金公司、中银国际等有海外战略投资者入股的券商,更是较其他券商走在了前列——不仅行业分析师会兼顾A股、H股和海外市场,而且在宏观、策略以及重点行业上,还会有不同分析师分别覆盖特定市场。

研究海外市场的团队一般设置在香港地区。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早在2007年8月就组建了海外市场研究部,并多次赴海外发达市场考察,与当地券商、机构投资者和上市公司交流经验。

“海外市场上,调研服务的需求和研究需求基本是各占一半,研究报告的服务并不真正能够带来业务的提升。”中信证券股票销售交易部执行总经理李春波介绍道。 中信证券也是较早一批建设服务机构需求和跨境投资客户需求调研团队的券商之一。

沪港通的推出,对券商的经纪业务和融资融券业务都将起到较大的提升作用,尤其是在香港地区设立有子公司的内地大型券商,更利于它们国际化路线的实施。同时,跨境研究需求也将大幅增长。这对分析师的挑战显而易见。

基于离岸市场投资的跨境研究与本土投资的机构投资者行为、机构投资者服务方式有非常大的差异。李春波提到的调研服务和研究需求比例差别只是其中之一。海外投资者的持续进入,将带来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需求。

另一个重大的差异是估值定价分析。“全球配置的资金首先要求做全球的估值定价分析。”李春波表示。但是过去,基于A股的环境,中国市场内基本不和境外企业进行对比。

沪港通开闸,中国的银行、房地产和欧美、日本的同行业企业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状况下怎么比较,如何估值?“我们觉得确实到了思考和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了。”李春波指出。

除此之外,境外机构通常对财务数据有更加细致的分析要求。对于跨境投资者以及海外机构来说,使用一家机构的报告的前提,是先看分析师的财务模型,卖方机构如果不把财务模型发给客户,是不可能做成一笔投资的。然而,国内分析师的财务模型在境外投资者眼中并不够理想。

对于李春波这样的资深分析师们来说,国际化过程中,语言成了另一个挑战。服务境外投资者,需要分析师们能够用流利的英文为投资者做投资分析。没有这一项技能,基本就与国际化绝缘。

对语言的要求并不仅止于日常交流,还可能需要分析师们用英文写研报。中英文研报之间的差异也并不仅仅是语言上遣词造句的不同,更是商业逻辑和思维逻辑上的差异。对分析师们来说,挑战毋庸置疑。

猜你喜欢

券商分析师国际化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最新净值排名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最新净值排名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最新净值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