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学生的思考与课下注释碰撞

2015-01-17刘帅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4年17期
关键词:秦国课本课文

刘帅

周二语文课,讲读新课文《烛之武退秦师》。在初读课文时,提出要求:疏通字词,整体感知。要求有不懂的地方,小组讨论解决。C1有学生指出,“唯君图之”课本注释为希望您考虑这件事。之,指阙秦以利晋这件事。但学生认为这样解释有问题,烛之武向秦君分析了伐郑的后果,他认为“(伐郑)阙秦以利晋”,意思是说,攻打郑国只能损害秦国的利益,而壮大晋国的力量,所以“唯君图之”。那么“图”什么呢?很明显,烛之武是希望秦君认真考虑秦国参与伐郑这一行动是否得当,目的是让秦国撤兵,停止侵略行动。

可见,“阙秦以利晋”是“因”,而“唯君图之”是“果”。所以,“之”应指代“伐郑(是否得当)”这件事,而非“阙秦以利晋”。C4一男生指出,“秦伯说,与郑人盟”课本注释为说,通“悦”,解释不详。有的翻译书,直接翻译为高兴。在这个地方翻译为高兴,好像有点讲不通。“说”固然有“喜欢”“高兴”的义项,如,《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但是,在先秦文学中,“说”在许多地方也常指“服气”或“悦服”,如,《尔雅·释诂》:“说,服也。”“说”句式,大多放在大段说词之后,表示从心里佩服,愿意接受对方的劝谏。“说”,实指被说服者的心理状态。在本文中,烛之武对秦伯晓以利害,使秦伯明白了必须退兵的道理,这个“说”是被对方的言辞打动,想通了,在心里服了。因此,这里的“说”只能翻译为“悦服”,而非“高兴”。

学生在预习自学的基础之上,质疑讨论,能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应当鼓励肯定。应该允许、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毕竟尽信书不如无书。endprint

猜你喜欢

秦国课本课文
五张羊皮
瞒天过海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端午节的来历
鸡口牛后的故事
背课文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