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业走向平台生态

2015-01-14姚劲波

商界评论 2014年12期
关键词:服务者服务业成本

姚劲波

服务行业有一个大的趋势,叫平台化。现在人们找代驾,不会像原来那样去查代驾公司电话,手机里有一个移动App就行了,而找搬家、找保洁,也会有相应平台提供服务。原本这个行业体量庞大,光是在北京搬家公司就有几千家,保洁公司也有几千家。在大的趋势下,这些多而散的个体公司和中介公司,会逐渐被少数平台所替代。后者有可能是统领一个行业的平台,也有可能是统领几个行业的平台。

要打造一个成功的平台,进入行业的初期能在竞争中存活下来非常重要,我们知道“滴滴”跟“快的”打仗时,两个季度就烧掉几亿元。速度之快,让输赢往往在一年之内就能见分晓。曾经的打车市场还有几个有名气的“玩家”,现在呢?没有了。

新市场的特征是规模越大越高效、服务速度越快成本越低,所以,企业在进入的初期需要融非常多的钱。现在业内公司融到1000万美元,都不好意思拿出来说。如果能抓住时机,哪怕只领先别人一点点,都可以拿到比第二名、第三名多很多倍的钱。一旦占领了一个行业,回报可能不是10倍,而是100倍;可能不是10亿美元,而是100亿美元。

上述趋势是所有“玩家”一进来的时候都要面对的问题。现在的服务行业已不存在做传统行业时那个慢慢积累的过程,资本开始发挥巨大的作用。

从外部看,在新趋势下单个服务业公司的推广成本远远高于平台,而平台往往以革命者的姿态出现,获得大量媒体的关注和曝光,在某一个受众群体里面变成时尚。虽然平台也会打很多广告,但相比原来分散的组织体,推广成本仍旧低很多。

第二种被大幅降低的是内部运作成本。传统的服务业公司管理成本很高,有主管、经理、总监等多层级的架构。而他们所带来的管理成本,在平台性的公司里面会基本消失。即便有管理也是服务者的自我驱动:我做得好,评价就好,就可以有更多的收入,管理成本进一步降低。

此外,平台化还有一个好处,旧有公司那些管理人员的五险一金、办公场所费用等各种人力、物力成本都不复存在。一线从业者不是平台的员工,他们与平台是合作分成的关系。这跟很多传统行业的店骂淘宝店不缴税是一个道理,这些人在新平台上的崛起,也可能有同样的问题,但这是合法的。

除了各种成本支出会大幅减少,平台的另一个优势是更容易获得客户的信任。传统的服务类公司,给每个员工发固定的底薪、提供办公的场所,所以不管他们服务水平高还是低,倾向于把每一个服务人员都“卖”出去,因为“我在给你发薪水”。

但新的服务平台不会这样,它是中立的,会不断剔除服务差的人,会明确地在网络上展示服务者的水平——五星,四星,还是很糟糕都一览无余。在新的平台上,没有人给服务者发底薪,完全按其提供的服务水平来赚钱。比如驾驶员,没人找你,你就没收入。

中立的平台可以让信息变得透明,可以让良币驱逐劣币,而传统公司难以做到,所以消费者往往更信赖前者。

对提供服务的人来说,平台化也会比以前更加受益。

第一个好处是劳动者的收入分成比例大幅增加。比如家教公司,原来收了客户100元,老师只能分到40元;在平台时代,客户只需要付70元,甚至早期有大公司补贴的话,还能降到50元,而此时平台分到的是10元,提供服务的劳动者分60元。

同时,组织形式的变革也会对劳动者带来很多好处。无论你是提供按摩服务、家教服务,还是出租车服务,都可以自由选择上班时间。愿意多挣钱的,就把手机开着,把自己的状态设成“可用”,自然就会有更高的收入。另外,平台上的从业者不仅能通过就近服务节省成本,还能靠地域优势就近拉到更多的单子。

服务业现在同时具备不到店和到店两个纬度,到店就是去店里消费,不到店就是上网消费,这是我理解的服务业新版图。

到店交易变成了团购,像机票、餐馆、SPA等;往下是不到店,不到店信息服务基本上是“58”这类公司的天下,包括二手车交易等,这些东西很难在线交易。

[编辑 张若夫]

E-mail:zrf@chinacbr.com

猜你喜欢

服务者服务业成本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复杂通信设备内部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做全球冶炼企业的高端服务者
——上海善吉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晗访谈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后工业化对“执行者”角色政府的挑战及转变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揪出“潜伏”的打印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