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安市阔叶树引种造林阶段性调查分析

2015-01-13方志铃

防护林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桤木阔叶树马尾松

方志铃

(福安市林业局,福建 宁德355000)

桤木、红锥、米老排、拟赤杨、闽奥栲、光皮桦等阔叶树种[1]均是我国主要造林树种,南方各省均有栽培,福建省北部地区引种栽培较多。树种具有速生丰产、木材优质、用途广泛等特点,是重要的用材、薪炭材和纸浆等工业用材,深受人们的喜爱,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福安市人工造林树种单一,多以针叶树种为主,阔叶树人工造林极少。通过引种试验,大力营造速生阔叶树人工林,对提升林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为今后大面积营造阔叶林提供科学依据。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溪柄镇黄兰村,造林面积34.5 hm2,地理位置26°57′51″E,119°43′59″N,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9.3℃,极端最低气温-5.2℃(1963年11月18日),极端最高气温43.2℃(1996年7月17日),年活动积温6 000℃,无霜期269~300d,年降水量1 350~2 150 mm,相对湿度80%,试验地属丘陵地,海拔100~200m。试验地土壤为红壤,土层厚度80~100cm,A层<10cm,立地条件为Ⅲ。试验地原为1996年营造马尾松纯林,密度为3 600株·hm-2,平均树高3.1m,平均胸径小于5cm,郁闭度0.4,为低效林分。

2 试验方法及试验过程

2.1 试验方法

造林前在试验地随机设置两个重复样地,每个样地面积0.1hm2,同一样地6个树种样株各15株,造林后每年调查树高、胸径(地径)等生长情况[3]。

2.2 试验过程

2.2.1 造林准备 对原有的马尾松纯林进行抚育间伐,保留密度2 700株·hm-2,清理林地,采取带状劈草整地,除穴1m×1m,挖穴规格60mm×50 mm×40mm,每穴施基肥过磷酸钙0.5kg,复合肥0.1kg。穴内回表土至穴底,并拣除草根和石块[2]。

2.2.2 混交方法 隔行栽植阔叶树,行内阔叶树与马尾松隔株混交,针阔混交比例3∶1,即阔叶树营造900株·hm-2,(株行距3.3m×3.3m),阔叶树长成后,再伐除行内马尾松,最后形成行间混交,针阔混交比例为2∶1,保留密度2 700株·hm-2(如下图)。

2.2.3 造林及抚育管理 2005年春季雨后栽植,栽植时分层填土,提苗踩实。定植后定期检查,次年进行补植,每年进行全面除草、扩穴松土,每株追复合肥0.2kg。

3 结果与分析

3.1 幼树生长情况

将1~3年幼树生长的调查数据列于表1,从表可以看出,1~3年生高生长快,长势良好,调查中发现2年生桤木最大单株,树高达3.26m,地径达5.12cm,其他树种生长情况均表现良好,但红锥早期尚无速生表现,这与苗木规格及树种特性有较大的关系[4,5]。

表1 阔叶树3年生长情况 cm

3.2 适应性分析

6种阔叶树均非乡土树种,引种早期均表现较强的适应性,调查发现只有拟赤杨发生轻度病害,其他树种均未发现病虫害。2006年的低温冻害,均表现较强的抗寒性,无冻害发生。调查中还发现,阔叶树早期生长表现良好,具有较强的抗寒防冻抗病虫害特性,这与原有马尾松混交栽植形成幼林相互遮阴,充分利用阳光,保持土壤湿润等有较大关系,比营造纯林早期表现要好。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大力引种栽培阔叶树,以改造马尾松低效林分效果显著。

4 结论

4.1 各树种幼树初期高生长方面,生长速度由高至低的顺序为:桤木→拟赤杨→光皮桦→闽奥栲→米老排,红稚高生长速度最低;地径生长方面,生长速度由高至低的顺序为:桤木→拟赤杨→光皮桦→米老排→闽奥栲,红锥地径生长速度最慢。

4.2 根据初步调查结果,各造林树种均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抗病虫害、抗寒性。

[1]郑万钧.中国树林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2]陈存及,陈伙法.阔叶树种营造[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林业专业调查主要技术规定[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4]福建省森林资源年度调查统计技术规定[R].福建省林业厅,1998

[5]陈华豪.林业应用数理统计[M].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桤木阔叶树马尾松
杉木与不同阔叶树种混交生长效应分析
马尾松栽培技术及抚育管理
湖南速生、中生、慢生阔叶树组单株生长模型构建
5种桤木属植物苗期生长性状比较研究
马尾松果糖-1,6-二磷酸酶基因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
马尾松初级种子园复壮技术
24年生马尾松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及家系选择
广西引种台湾桤木区域试验
福建省阔叶树二元材积方程修订
闽北山地不同肥料对四个阔叶树种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