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金融保险人才培养

2015-01-11贾亚楠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包头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2期
关键词:金融保险实训高职

□文/贾亚楠(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包头)

浅谈高职金融保险人才培养

□文/贾亚楠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包头)

我国金融保险业在经历了30余年的成长后,如今发展步伐逐步加快,业务规模逐步扩张。行业的大发展对于从业人员提出了相对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不容乐观,因此高职金融保险专业要围绕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学生实操训练等,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金融保险专业人才。

高职;金融保险;培养

收录日期:2014年11月26日

近年来,随着金融服务业开放步伐的加快,业务规模迅速扩展,金融保险行业从业人员激增。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作为培养金融保险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渠道,对于提高金融保险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升行业服务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作为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教师,在多年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就高职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做了如下思考与探索:

一、高职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金融保险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学中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高职金融保险人才培养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人才培养目标模糊,课程设置单一,存在机械照搬本科院校课程的现象;对于学生专业的应用能力、业务操作能力培养不足;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主,教学缺乏感性要素,教材陈旧,教学方式呆板,无法充分吸引学生;缺乏实训,实训基地建设不足以满足实践的需求,教学实践流于形式,毕业生实习对口率难以保证。

二、金融保险行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全球金融业并构与联合的浪潮推动下,国际金融环境发生了深远的变化,国内混业经营格局的出现,国内行业监管也随之进行调整。加之2009年10月新《保险法》正式实施,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岗位定位。在金融保险业发展过程中,由于业务的扩充等引起管理系列、内勤系列、银行代理系列人才需要的激增。行业相关岗位主要涉及保险代理公司的保险代理人岗位;保险经纪公司的保险经纪人;邮政、货运、航空、汽车销售等部门需求的保险兼业代理人才;社会保障机制下的社会保险人才等。从业的单位也不仅涉及保险公司,还有银行、证券期货公司、企事业单位和劳动民政部门等也都需要大量的金融保险人才。

(二)能力定位。金融保险业的大发展,银行、证券及保险业务的相互联系和渗透,对于相关人才的能力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保险与金融融合的多面手。笔者通过对学生就业实习单位的回访,进行了金融保险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的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近百份,收回问卷88份,提炼出行业对金融保险人才要求的几种能力:

1、具备从事金融保险实务的专业工作能力。学生要熟练掌握保险知识,同时还要对银行、证券、投资理财等知识有一定的把握,具备现代金融保险行业业务能力专长,如保险营销、客户管理、银行存贷款业务处理、金融客户服务,等等。

2、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主要包括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金融保险工作就是要与人打交道,处理相关业务,对学生人际交往、沟通交流等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3、具有自主学习和信息处理的能力。在金融保险工作实践中,根据工作需要,要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根据当今社会纷繁复杂的信息,利用互联网和电子设备进行收集、分析、加工、处理,进而做到金融信息的形成、传输和发布。

4、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金融保险从业人员在各类金融活动过程中要有良好的金融业道德操守和诚信意识,爱岗敬业,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能自觉遵守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三、高职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方向

为了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对金融保险专业人才的需求,迫切需要我们积极进行高职金融保险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学生在保险实务类课程方面的实操训练,注重通用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努力培养符合企业、行业需要的,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高素质的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生。

(一)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设计。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要突出技能专、能力强、品德高的办学目标,彰显办学特色,就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大下工夫。要经过充分的人才需求调研,在把握了“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毕业生应具有哪些技能”的基础之上,认真分析思考“如何设计体现和突出职业技能主线的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科学的设计,“量身定做”专业人才。围绕企业、行业对学生能力的需求,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设置基础素质模块、专业素质模块、考证模块和个性化模块等,将所需具备能力分置于人才培养方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中。注重突出体现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的理念,不仅在专业素质模块中设置了专业实践环节,开设保险实务相关实训和专业实习,而且在理论教学部分也加大了实训的内容,将实训置于日常教学之中。通过个性化发展模块,根据学生专长和喜好,将课程向保险、银行、证券、理财投资等纵深方向延伸。

(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好的人才培养方案要发挥作用,一定要辅助以丰富的教学方法、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可以通过综合运用讲授教学法、分组讨论法、案例引导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模拟法、现场演示法、实操演练法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图书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资源,如微课平台、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各类考试的资源库以及手机微信、QQ等途径,向学生传输信息。以这些新鲜的媒介辅助教学,学生喜闻乐见,学习效果能够得到较大改善。只要教师加以引导,侧重于对重点知识的归纳、概括和解释,学生就可以利用网络等资源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和分析,掌握需要的理论知识,老师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做各种练习、案例分析、研究报告、课后作业等,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加大实习实训力度。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开展岗位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使学生熟悉各类业务软件,完成单证操作实习、代理人专项实习等,创设真实的情景化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在此基础之上,大力开展校企合作,针对专业特点,开设由行业专家、讲师主讲的课程和讲座,如晨会经营、团队管理、金融保险业发展前沿等等,使学生感受到行业真实的氛围。积极安排学生深入企业实习,通过认识实习、轮岗实习、专项任务实习、顶岗实习等,使学生与企业、岗位“零距离”,通过一阶段的实习,可以有效地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逐步整合起来,切实提高实践能力。

(四)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规范执业行为,对于加强金融保险业的诚信建设,提升金融保险服务水平,推进金融保险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要通过教育,使学生坚守守法遵规、诚实信用、专业胜任、客户至上、勤勉尽责、公平竞争、保守秘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同时,还应注重大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这也是目前企业、行业看重的人才素质之一。在高职教学中,可以开设相关课程,或进行相关社团活动,有目的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尤其是在工作压力较大时的心理素质,使学生逐步具备担当精神、团队精神、创新精神,为就业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要改变目前不容乐观的现状,就需要广大教师、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改革方面做大量的思考和实践,需要我们在人才培养的思路、培养方案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训基地的建设、职业道德的建设等多方面大下工夫,为培养金融保险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金融保险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升行业服务质量做出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林秀清.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问题分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

[2]孙洁.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学生就业与行业需求现状研究.科教纵横,2011.12.

[3]郑亚娟.基于高等本科院校金融保险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

[4]宋文光.高职教育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9.

G71

A

猜你喜欢

金融保险实训高职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当前金融保险精算与风险控制策略的探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浅议高校金融保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框架构建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