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射线照相系统与工业胶片在9MeV X射线照相中的性能对比

2015-01-11苏志军贾庆龙

无损检测 2015年9期
关键词:柯达胶片射线

杨 明,王 冬,苏志军,贾庆龙,唐 茜,韩 冰

(中国人民解放军96630部队,北京 102206)

作为非胶片数字射线照相技术的一种,计算机射线照相(Computed Radiography,CR)是X 射线检测技术上的一个重要变革,并且在工业无损检测领域应用越来越广。与传统胶片照相相比,CR 系统的主要优势有:①动态范围大,可达到104∶1以上,一次照相可覆盖很大的厚度范围。②所需曝光量低,曝光时间短,约为胶片的1/10。③可重复使用,使用寿命可达5 000 次(胶片为一次性使用)。④检测结果是数字图像,存储和交流更为方便。⑤图像读取速度快,约1 min(胶片冲洗约需8~10min)。⑥无需使用贵金属银和显影液、定影液,成本更低,也更为环保[1-2]。

尽管具有如此多的优势,但CR 系统的实际检测能力还与成像板荧光材料颗粒度的大小,以及读出图像时激光点的尺寸(30~100μm),图像的空间分辨力和缺陷检出能力有关,均达不到胶片射线照相系统的成像能力,特别是对细小的裂纹缺陷[3]检测时体现得更明显。然而,当被检工件厚度较大时,射线能量提高,胶片照相的不清晰度增大,空间分辨率降低,CR 系统有望达到与胶片射线照相同等的检测能力[4]。

CR 系统在较 低X 射线能量 下(1 MeV 以下)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在高能区(1 MeV 以上),射线照相仍以工业胶片为主。为了分析高能X 射线照相时CR 系统的性能,笔者进行了一系列对比性试验,为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1 CR技术原理

CR 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某些荧光发射物质构成的IP板(Image Plate)具有保留潜在图像信息的能力,IP板经X 射线照射后,在较高能带俘获的电子形成光激发射荧光中心,也就是在IP板的成像层形成潜影。当采用激光激发时,光激发射荧光中心的电子将返回初始能级,并以发射可见光的形式输出能量。这种光发射与原来接收的X 射线剂量成一定比例。这样,当激光束扫描贮存荧光成像板时,就可将射线照相图像转化为可见的图像。CR 系统主要由IP板、IP 板图像读出器(扫描仪)以及配套的图像读出软件、监视器组成。

1.1 IP板

IP板是X 射线影像的接受体,准确地说是一个影像信息采集与信息形成的转换部件。IP 板接受透过工件的X 射线,使IP 板感光形成潜影。IP 板的结构如图1所示,由保护层、荧光层、支持层和背衬层组成。

图1 IP板结构示意

1.2 IP板图像扫描器

IP板贮存的图像需要采用特殊的扫描器读出。在IP板扫描读出器中完成的基本过程如图2所示。IP板图像扫描读出时采用一定尺寸的激光束,按照程序设定的方式扫描IP板,完成图像读出。扫描激光束的尺寸按图像质量要求选择,经常选择的是100μm 或50μm。在扫描时,激光激发IP 板发射荧光,荧光经光导收集送入光电倍增器,转换成模拟电信号,再经A/D 转换形成数字图像文件。数字图像文件再贮存在计算机内存中,成为初始图像。

图2 IP板图像扫描读出基本过程

2 CR 系统与工业胶片在9 MeV X 射线照相中的性能对比

试验用的9 MeV X 射线源为国产HEXTRON 9/300电子直线加速器,焦点为2 mm,射线主束方向距靶点1m 处1min累积剂量为30Gy。CR 系统为美国产VMI 5100MS CR 系统,光电倍增倍数、扫描激光束斑大小均能够调节。以工业探伤经常使用的中粒胶片(柯达AA400)、细粒胶片(柯达M100)作为对比,对不同厚度钢板、实际工件进行透照,对比研究不同增感条件、不同扫描参数情况下的图像分辨率。试验中使用的工业胶片为柯达AA400(粒度为0.5~0.7μm)、柯达M100(粒度为0.3~0.5μm),IP板晶体尺寸为4~7μm。

2.1 照相灵敏度对比

文献[1]给出了不同被检工件、不同射线能量时,IP板增感屏材料与厚度的推荐值,以120,150,200mm 钢板为透照对象,设置不同厚度的增感屏和前后滤波板进行试验,以摸索其最佳增感及滤波条件,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为方便与工业胶片的照相性能进行比较,试验中使用了线型像质计和双丝像质计。

工业胶片照相时,经反复试验,0.76 mm 是铅增感屏的最佳厚度。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当采用前后各0.76mm 铅增感屏,在IP板前放置4mm 铅滤波板时,成像质量达到最佳,能够与柯达AA400工业胶片的照相效果相当。以后的试验中,采用该方法作为CR照相的增感与滤波条件,如表1所示。试验序号16~18使用的是柯达AA400工业胶片,试验序号19~21使用的是柯达M100工业胶片。

图3是120mm钢板的CR图像与工业底片影像,柯达AA 400工业(图3(a))的像质计灵敏度为1mm,柯达M 100工业(图3(b))的像质计灵敏度为0.8mm,CR系统(图3(c))的像质计灵敏度为0.8mm。

图4是200mm 钢板射线照相,CR 系统与工业胶片所得到的影像,柯达AA400工业(图4(a))的像质计灵敏度为1.25mm,柯达M100工业(图4(b))的像质计灵敏度为1.0mm,CR系统(图4(c))的像质计灵敏度为1.25mm。

图3 120mm 钢板射线照相,IP板与工业胶片影像对比

表1 CR 成像与工业胶片不同增感和滤波条件

图4 200mm 钢板射线照相,IP板与工业胶片影像对比

图5 双丝像质计图像

用EN452双丝像质计对IP板、工业胶片的灵敏度进行测试,不透照任何工件,结果如图5所示。三种照相介质影像均可见第5道双丝(φ0.32mm),即不清晰度均为0.64。对这三个影像进行比较能够看出,不清晰度数值虽然相同,柯达M100胶片的影像质量最好,细节分辨能力最强;CR图像可以通过软件调节其对比度,也能够达到比较好的图像质量;柯达AA400胶片的图像对比度较CR图像略差。

从上述对比可以看出,使用9 MeV 高能X 射线照相检测时,CR 系统照相的像质计灵敏度略高于柯达AA400(属中粒胶片),低于柯达M100(属细粒胶片)。

透照钢板时,CR成像和柯达AA400所得图像的单丝像质符合标准GJB 1187A—2001《射线检验》的A 级要求,柯达M100所得图像符合该标准的B级要求;CR图像的双丝像质计分辨率低于文献[1]给出的能量大于1MeV 时的CR灵敏度要求(能够发现第6道丝)。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X射线的能量越高,由射线本身造成的图像固有不清晰度越大,即由X光子产生的电子能量更高,在感光介质中的径迹长度更大,从而造成影像颗粒度的增大。

2.2 缺陷检测能力对比

为检验CR 系统对实际工件缺陷的检测能力,以直径880mm 模拟固体发动机为检测对象,分别用工业胶片和CR 系统进行了照相,照相的部位包括发动机封头、机口、筒体段等。

图6 固体发动机前封头工业胶片和IP板照相影像

图6是该发动机封头(绝热层内部有模拟高密度脱粘缺陷)的照相影像,通过底片能够清晰地看到两条细长黑色曲线型缺陷,CR影像相对变化平缓,但也可准确判读缺陷。

3 结论

经过试验和对比,用9 MeV X 射线源透照120,200mm 钢板时,使用前后0.76mm 铅增感屏,并在IP板和胶片前增加4mm 滤波板,CR 检测系统的图像效果较好;CR 图像的单丝像质计灵敏度介于中粒胶片与细粒胶片之间,双丝像质计灵敏度与中粒胶片相当,能够代替中粒胶片进行工件检测;透照变厚度工件时,CR 射线照相影像相对变化平缓。

[1]郑世才.CR 技术介绍[J].无损探伤,2008,32(5):1-10.

[2]李衍.工业CT 技术最新动态[J].影像技术,2010(6):42-48.

[3]陈朝,李仓敏,贾铎默.IP板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J].影像技术,2011(3):3-7.

[4]美国无损检测学会.美国无损检测手册(射线卷)[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社公司,1992.

猜你喜欢

柯达胶片射线
# 如何评价复刻版徕卡 M6胶片相机?#
No.8 胶片复兴使柯达公司产量翻两番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直线、射线、线段”检测题
『直线、射线、线段』检测题
胶片相机的维修 当胶片机出现问题了该怎么办
赤石脂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
γ射线辐照改性聚丙烯的流变性能研究
柯达权:一片丹心 德才双馨